幾個小時後,蘋果在那斯達克(NASDAQ)的股價將以92元左右的價格開市。這是7年來,我們再次見到蘋果股票低於100美元——蘋果正式以1:7的比率拆股,即:週五收市前約在650美元價格的股票分成7份,投資人的股份相應增加,但公司的總市值不變。
先前一篇《「Tim Cook思維」將促成蘋果最大的一筆收購?Beats對蘋果意味著什麼》文中提到的,蘋果購買 Beats 的做法和 Steve Jobs 時代收購的風格大相徑庭,而這次拆股,是 Tim Cook 帶領下的蘋果「去 Jobs 化」的另一標誌。
2010年10月,Steve Jobs 去世前一年,他曾經罕見地在財報電話會議上露面。當時,蘋果在其資產負債表上擁有510億美元現金。Sanford Bernstein 公司分析師 Toni Sacconaghi 在電話會議上問 Jobs,打算如何使用這些現金。當時,Jobs 回答道:「我們堅信,一個或多個非常具有戰略意義的機會可能會出現,而由於我們強勁的現金狀況,我們正處於一個可以對之加以利用的獨一無二的形勢中。我們不會讓公司花錢如流水,我們不會受巨額現金左右而迫不及待花錢(burning a hole in pocket),去進行愚蠢的收購交易。」
Jobs 在這裡提到的三件「不做的」事情,Tim Cook 都做了:花巨額進行收購、分拆股票,並且回購股票增加股東紅利。
Jobs 一直以來都是反對拆分股票的,他堅持囤積大量現金而只給股東相當少量的紅利的做法幾乎人人皆知。為的是公司掌握大量現金流投入更多地開發和製造中去,帶來公司總體價值更高的增長。即使是 Cook 本人,2012年時也是堅持拒絕拆分股票,並稱「對股東沒有任何益處」。
拆股更多的是一種討好華爾街的做法,它的益處主要是從心理層面上,讓個人投資者覺得股價更易接受,便於那些手頭資金有限的個人投資者購買蘋果股票。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Merton Miller 認為拆股從價值投資角度而言並無益處。他提出過披薩理論——「不論披薩有多少塊或者是什麼形狀,都不會影響它的尺寸」,解釋的就是,拆股本身並不會帶來公司價值的變化。但美國萊斯大學 David Ikenberry 就1,275家公司拆股前後的股價狀況進行研究,這種心理上的作用會對公司表現產生影響——經拆股公司一年後表現超同規模未拆股公司8 %,三年後表現超16%。他在自己的研究中指出:「雖然拆股看起來純粹是粉飾,但卻有充足的證據證明其與超額收益有關。」
根據財報,2014年第一季度蘋果營收同比增長了6%,而剛剛公佈的第二季度財報中營收增長僅為5%,增長速度放緩。在2014年第一季度財報公佈時,淨利潤同比持平,該公司股票還因此受挫,當日下跌5%。要維持股票價格不斷增長,從經營上而言,蘋果需要不斷地交出增長的經營成績。但並沒有推出任何新產品線的蘋果,仍然在靠成本控制來完成作業,並且隨著部分產品線搬回美國本土,這份答卷只會越來越難做出好成績。
Tim Cook 是否已經到了需要使用金融手段獲得收益、而無法直接透過產品和公司銷售表現說服市場的時候了?這一點似乎在拆股計劃宣布以來,已經得到了證實:4月宣布拆股計劃以來,蘋果的股價已經上漲23%。
前文提到的那位向 Steve Jobs 提問的蘋果股票分析師 Toni Sacconaghi 近來也在他的《財富》專欄中表示,蘋果的股票價格已經提前預支了市場對新產品發布的期待——平均高出11%左右,他也指出了分拆股票,每股突破100美元比起此前每股突破700美元要容易多了。但這些都並不是蘋果價值的反應,只不過是通過金融手段獲得的「虛張聲勢」。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