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遇瓶頸,讓人工智慧電腦 Watson幫你抓方向

研究遇瓶頸,讓人工智慧電腦 Watson幫你抓方向

IBM研發的超級電腦Watson,最近已經宣佈投入實際商業用途了,IBM推出「Watson Discovery Advisor」雲端智慧服務,把 Watson放上雲端,透過 Watson強大的運算以及分析能力,希望能幫助研究人員找到新的思維以及突破點。

Watson的專長就是具備人工智慧,可以閱讀文獻、理解化學反應式和數據圖表。因此目前將Watson連上網路,主要是針對提供科學家服務,加速研究的進展。

Watson 是一台超級電腦,是由 90 台 IBM 的 Power 7 伺服器組成的。和競爭對手 Google、微軟的人工智慧相比,它(還是應該用他?)從硬體晶片的架構就開始模擬人類的神經元。整個系統是基於 IBM 的 「DeepQA」 技術所開發出來的,最大的特色就是它可以聽取人類的口語問題,在浩如煙海的數據中尋找答案並用自然語言回答。

Watson最有名的一戰,應該是在三年前。它在美國智力問答真人秀節目「危險邊緣」(Jeopardy)中亮相,完全用純聽跟說的方式,與兩位人類知識冠軍來競爭,最後擊敗了這兩位人類對手。

2013 年,IBM 開始建設Watson的雲端服務,開放了 Watson 學習文獻的能力,並隨後為此投入10億美元成立了新部門。目前投入開始運作的 Watson ,已經可以透過開發者的控管之下,向一般使用者提供服務。

研究遇瓶頸,讓人工智慧電腦 Watson幫你抓方向
剛剛投入運行的 Watson 主要運用於醫藥領域。在2013年,前1000大醫藥研究機構一年就投入了超過6000億美元的預算,在進行醫學研究。但平均要花10到15年的時間,才能開發出新藥。而一般研究人員在正常的情況下,每個月只能閱讀23份科學報告,因此一年頂多只能閱讀300份。在這種情況下,很多研究瓶頸可能其實早已有了答案,卻因為人類的閱讀速度跟不上而延遲了開發的進度。

目前Watson的雲端服務已經與許多醫藥業者展開了合作,其中包括貝勒醫學院(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嬌生集團(Johnson & Johnson)等。以J&J 與Watson的團隊合作為例,他們負責教導 Watson 理解部分醫藥文獻上的詞句,並協助研究人員可以比對醫藥名詞,最終的目的是希望可以找到醫藥的替代成份,可以瞭解醫藥如何運用可以對於病人症狀產生最大的療效以及最小的副作用。

以往這種研究需要集合三個以上的研究人員,花上平均十個月的時間,才能夠把資料僅僅只是先收集好。現在研究人員希望可以讓Watson 連上資料庫後,就能夠馬上開始分析研究,加速系統的開發。

對比17 年前的超級電腦「深藍」,他擊敗國際西洋棋冠軍卡斯帕羅夫依靠的是可行性分析的能力,如今 Watson 則是一個飢渴的學習者。IBM 在宣傳片中說,「你不是在操作 Watson,你是在和它一起工作。Watson 和你都會學得更快」。

 

 

研究遇瓶頸,讓人工智慧電腦 Watson幫你抓方向

36Kr
作者

36氪(36Kr.com)累計發表超過10.8萬條包含圖文、音訊、影片在內的優質內容。氪原創內容體系涵蓋新創公司、大公司、投資機構、地方產業與二級市場等內容模組,設置有快訊、深度商業報導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