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Google到Facebook到亞馬遜甚至到迪士尼,似乎每一個科技公司現在都把目光投向了幾年前還無人關注的無人遙控機領域。無論是用它來讓更多的人連接上網路,還是用它成為貨物快遞員,或者讓它支援救災,無人遙控機都在逐漸入侵各個領域,並重新定義人類的物流乃至交通方式。
在無人遙控機領域裡,越來越多優秀的創業公司在不斷湧現。由《Wired》網站前主編 Chris Anderson 創辦的3D Robotics,就是這個領域最早也頗受矚目的玩家。他最近接受了 PingWest 網站的採訪,談到了他眼中認為無人遙控機的未來。
PingWest由一個簡單的問題開始聊起:為什麼Chris Anderson要放棄擔任多年的《Wired》工作,來創辦3D Robotics?
Anderson的答案很簡單:因為它很酷。
Anderson 認為,在過去五年裡,因為由於智慧手機的發展和創客社群的出現,才讓無人遙控機這種看似只有少數宅男才會喜歡的科技產品,變得更加接近大眾。智慧手機的普及,讓感應器、GPS等元件都開始變得便宜、簡單、功能也更加強大,而創客運動的擴大,也大大降低了這些技術的進入門檻,並讓無人遙控機這種飛在空中的小型機器人開始向消費者群體擴展。
所以,在經過兩三年的發展之後,無人遙控機的應用場景也在現在得到了極大的拓展,從最開始綁上一個GoPro的簡易拍攝、到現在的專業航拍、再到未來可能的地圖測繪、農業等領域……無人遙控機的性質已經發生了變化。
所以,儘管最開始,Chris Anderson是因為「很酷」才加入到這個行業裡來,然而,他現在卻強調,這已經不僅僅是酷了,而是可以真正的完成一些工作。
在無人遙控機領域,來自中國的大疆(DJI)在美國也是頗負盛名。然而Anderson認為,大疆和自己的3D Robotics走的是兩條不同的道路。他喜歡用智慧手機的兩大陣營來打比方:如果說大疆是iPhone,那麼3D Robotics就是Android。前者想要用封閉的系統獨自打造一個完美的產品,後者則希望能夠開放自己的技術,成為一個生態平台。
這不是哪一個好或者不好的問題。他說,這個是兩個不同的方向。
不過,Anderson顯然還是認為,像Android一樣的開放才能更代表未來。他列舉了中國的例子——盡管iPhone有很好的口碑,但是Android卻占了80%的市場。
Anderson也頗為驕傲的表示,經過他們的努力,現在幾乎所有KickStarter上的無人遙控機都部分的使用了3D Robotics的程式碼,許多人都是3D Robotics開放技術的受惠者。
這種開放平台、降低技術門檻的做法,不僅能幫助更多的相關創業公司誕生,另外一方面,也讓無人遙控機得以拓展新的領域,探索新的玩法。比如從單純的航拍,開始拓展到地圖測繪和農業上來。
「這不是一個產品的事兒,我們可以創造我們的產業鏈。」Anderson說,「這就是開放之後的力量。」
比如他們最新推出的一款無人遙控機,就可以在建築領域使用。讓無人遙控機起飛後,直接在手機上進行操控,就可以利用它對建築物拍下不同角度的照片,然後自動建立3D模型——這就把無人遙控機變成了一個空中的3D掃描儀。
然而,盡管創新還在不斷湧現,亞馬遜、Facebook和Google都已經描繪出了不同的藍圖,比如用來運送貨物、輸送網路信號等,但是在現階段,無人遙控機的商業用途還是非常有限,Anderson認為,邁過這個界限,可能仍然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
其中一個不可忽視的阻礙就是,監管政策的改變明顯落後於創新的速度。對於無人遙控機來說,法律監管是一個繞不開的問題。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就規定,無人遙控機在商業領域運用,就必須要獲得許可,而且它的飛行高度不能高於400英尺(約122 公尺)。
但這顯然制約了無人機的快速興起。政策制定者們似乎並不了解無人遙控機領域的發展速度:FAA曾經預測,到了2030年的時候,會有3萬台無人遙控機出現,在這個數字被現實狠狠地嘲笑了一番之後,他們又把這個數據更新為到了2018年的時候,會出現7500台小型無人飛行系統出現——但是依照眼前的發展速度,7500台無人遙控機,哪裡需要等到2018年呢?對此,Anderson說,他們已經有一個組織在和政府合作,希望能夠盡快幫助政府修改落後的條款。
就像他說的那樣:「地面上的我們其實已經活在一個感應器的世界裡:現在相機和感應器無處不在。但是天空中還是空蕩蕩的,這難道是對的嗎?」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