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是人工智慧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而在這個領域內也走向「智慧」和「擬真」兩個不同的方向。「智慧派」以那些成為人類能力 的延伸、幫助人類解決各類現實問題的產品和機器人為代表,比如現在已經被使用在部分手術中作為輔助的機器人。「擬真派」則以日本科學家為代表,更關注如何把機器人製作得更像人類。
看看下面這張圖,圖中左邊的這位美女是幾年前由日本人工科學家研發的美女智慧型機器人。你可以發現,她的整個形態完全是根據人類的形態做成的:可以做出簡單的動作,並且模仿人類的說話和發音。當然她離普通人類那樣自然流暢還很遠,但要知道,人類舉手投足需要背後無數塊肌肉支撐,而讓機器人做到這一點其實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但你也可能很快意識到,如此逼真的模擬機器人,其實只是用來讓人驚歎的。沒錯,這個機器人並不具有實用性,你不能指望她能夠像那些長相「醜陋」的機器人那樣幫人類搬運重物或是實施手術,她的唯一作用可能就是坐在那裡,陪你聊聊天。
由PingWest在北京舉辦的 SYNC2014 北京大會上,邀請了中國一些對於人工智慧有研究的業界人士一起參與,幾位談到這種美女型機器人時,幾乎都認為,這種人工智慧的方向是錯的。
與會的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副院長余凱舉例,之前在日本福島核電站洩漏事故之後,同樣是機器人研究領域的大國之一的日本,竟然沒有一個機器人可以幫助人類探入到核電站中關閉它,最後只得邀請美國派出機器人來幫助完成。余凱之所以引用福島核電站的例子,就是為了說明日本的「擬真」方向其實是錯誤的,「智慧派」那種讓成為人類能力延伸的方式,他認為才是人工智慧機器人的正確方向。
美國派機器人的代表,莫過於「大狗」。這個只有四隻腳的怪物,看起來相當駭人,如果你哪一天在路上與它不期而遇,絕對會被嚇一大跳。但是它可以在各種不同的環境中平穩的前進、遇到障礙也能自我克服,對於未來人類在非平地需要有機器幫忙攜帶重物的時候,非常有幫助。
撇開這種先進科技的機器人不談,實際應用在我們生活中的,還有iRobot。或許很多人覺得這台吸塵器跟機器人沒有關係,但是它的確具備了機器人一些基本的功能:可以幫我們打掃,懂得智慧避開障礙物、規劃清潔路線。它只是長得不像機器人,但是可以實際做到我們期待機器人幫我們做的事情。
日本派的觀點
當然,不管是美國人或是北京的這些企業家,他們的觀點是從純實際面來考量。機器人一定要能夠實際幫人類解決問題,一定要能夠做一點體力相關的工作、產出。
但是,要幫人類解決問題,一定需要靠力氣來解決嗎?
其實之前我們也有刊登過一篇討論過類似的文章:為什麼機器人在美國不重外觀,到日本就成人形美女?在這篇文章中則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
美女智慧機器人的創造者,大阪大學的教授 石黑浩 至今一直在研究怎麼創造最像人類的機器人。依照他的想法,擬真的機器人並非只是個擺飾品,這類擬真機器人能做的還有很多,比如像他這類需要全世界跑來跑去演講的人,完全可以做一個複製機器人,他在日本家中待著,遠端遙控這個機器人在世界各地分享就行了;或者,可以讓機器人來做舞臺表演,表演跳舞話劇什麼的。
不過,石黑浩覺得最理想的機器人就是電視劇「銀河飛龍」(Star Trek: The Next Generation)中的機器人「Data」,具有人類的外型,機器人的邏輯,可以自我判斷的智慧。
在開發這種「擬真」機器人的過程中,石黑浩必須從行為科學、神經科學的角度來研究人類的動作,然後在機器人的身上重現人類的動作。雖然從現在來看,日本的機器人對外形的重視程度確實是高過其內在。他們的機器人更像是抽取掉靈魂的人類肉體,跟人的外表基本一致,但是背後的思維是由主人控制的。
但是,當日後軟體科技進化到可以賦予機器人獨立智慧的時候,我們又怎麼能斷言,這些日式的擬真機器人不會真的可以進化到獨立在山區間行走,以及可以在鬧區中幫老人提重物呢?而且,如果到「擬真派」與「智慧派」兩方技術都很成熟之後,到時雙方技術合併之後的機器人能夠進化成什麼樣子,不是很值得期待嗎?
DARPA's Pet-Proto Robot Navigates Obstacles: http://youtu.be/FFGfq0pRczY
要送去災地的話,要像這樣子的吧。
要 remote 演講的話,
讓機器人有爽手 (用 kinect 讓機器人 track 自己的雙手),可以移動(必要?),有個 camera,自己頭戴 Oculus Rift 一類的東西,表情?一個 lcd 螢幕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