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從3月開始開放使用者可自選瀏覽器後,對瀏覽器的市場造成了什麼影響?根據報導,自開放自選瀏覽器後,Opera在歐洲主要國家的下載數量馬上暴增3倍。另外歐洲第6大瀏覽器Flock也表示,微軟提供的瀏覽器選擇工具的設計,會降低5大瀏覽器以外的瀏覽器被使用的機會。
Opera策略長Rolf Assev表示,自從微軟開放使用者可自選瀏覽器後,在比利時、法國、西班牙、波蘭以及英國等主要歐洲國家,Opera的下載量比以前增加了3倍多。不過激增的下載數量除了跟微軟的新措施有關之外,應該也和Opera在3月初釋出新的Opera 10.50有關。
微軟從3月1日起,正式讓歐洲的使用者可以自行選擇瀏覽器,使用者可從微軟提供的12種瀏覽器中,選擇要使用的瀏覽器。這12種瀏覽器包括了:微軟自家的IE 8、Mozilla Firefox、Google Chrome、Apple的Safari、Opera等5大廠牌瀏覽器,以及Maxthon、K-Meleon、Flock、Avant Browser、Sleipnir、GreenBrowser與SlimBrowser等較小眾的瀏覽器。
不過微軟提供的瀏覽器選擇工具首頁只會列出5大瀏覽器,若要安裝其他瀏覽器,必須移動畫面捲軸才行。這樣的設計也引來市佔率較低的瀏覽器的憂慮,例如歐洲第6大瀏覽器Flock的執行長Shawn Hardin就認為,這種設計方式會降低那些沒有被列在第1頁的瀏覽器被使用的機會,他甚至認為,「顯然的,沒有人知道有5種以上的瀏覽器可以選擇。」
很多人也會關心,微軟會不會私心地將IE 8放置在第1個位置?TechCrunch引用一份統計資料指出,最常出現在第1個位置的瀏覽器是Google Chrome,佔25.2%;第2名則是Firefox,佔22.2%,Opera排第3。IE 8出現在第1個位置的次數只有13.8%。當然這並不是個嚴謹的統計,結果僅供參考。
▲歐洲的Windows使用者可自行選擇要使用的瀏覽器。不過第1頁只會顯示5種,要將螢幕往右拉才能選擇其他瀏覽器。(圖片來源:CNN)
▲根據一份斯洛伐克文的統計,最常出現在微軟瀏覽器選擇工具第1個位置的瀏覽器是Chrome,第2名則是Firefox。(圖片來源:TechCrunch)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