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基會質疑 台灣Uber對於消費者的4大不友善問題

消基會質疑 台灣Uber對於消費者的4大不友善問題

Uber的爭議不斷,不過過去探討的大多是法令與傳統計程車司機之爭等相關問題,很少有人關心過Uber本身服務的問題。雖然很多人使用Uber之後都認為Uber的服務要比傳統計程車要好,但是使用Uber一旦出了問題,消費者是否容易申訴、有良好的反映管道嗎?消基會檢視這方面的問題,並於1月15日發出新聞稿報告結果。

根據消基會表示,根據消基會人員檢視Uber在台灣的營運方式,以及實際檢視Uber的服務、網站的說明,認為Uber台灣目前至少有四點,是對於消費者很不友善的地方:

1.Uber在台無實體營業據點、無客服電話

根據消基會工作人員至Uber官方網站(https://www.uber.com/) 查閱的結果,雖然有中文網頁,但無法找到所謂的客服電話號碼,消費者若有爭議問題想反應或有疑問想瞭解,僅可透過提交電子郵件的方式處理,恐怕會陷入無人聞問的窘境。

消基會的工作人員也下載叫車App,想從App上瞭解其所呈現的資訊。不過工作人員發現,當你要登入時就必須輸入信用卡卡號,才能順利進入該App的頁面,而不是讓消費者可先下載瀏覽相關內容後,待有需要再輸入信用卡卡號。

消基會表示,假設消費者日後已不想再繼續使用,他該如何要求Uber刪除個人資料?將會造成另類的風險。

消基會質疑 台灣Uber對於消費者的4大不友善問題

2.運輸服務提供商與消費者間產生之任何責任,概與Uber無關!

根據 Uber服務條款的內容:「Uber 本身不提供運輸服務,且 Uber 並非承運商……Uber 僅充當您與運輸提供商之間的中介。因此,運輸提供商向您提供運輸服務須遵守您與運輸提供商之間(待)訂立的協議。 Uber 絕非該等協議中的一方。」、「在任何情況下,對於與運輸提供商提供的運輸服務或運輸提供商方面的任何行動、舉措、行為、舉動及/或疏忽相關及/或由此產生 的任何責任,Uber 一概不予承擔。因此,任何有關運輸提供商所提供運輸服務的投訴應提交至運輸提供商。」

從以上的條款得知,Uber將自身定位在僅是提供叫車媒合服務的平台,消費者若與駕駛員間發生消費爭議、行車事故以致傷亡或其他問題,Uber認為該等 投訴事件應與運輸提供者交涉、Uber概不介入。

消基會質疑 台灣Uber對於消費者的4大不友善問題

但事實上Uber仍必須先取得駕駛員的登錄,使用者叫車後,由Uber平台自已登錄的駕駛員中,媒合最近距離內者前往載客,於其官網上,也公布有徵求駕駛員的條件,有意願者可直接透過網路提交資料,基本上只要年滿21歲、領有駕駛執照就達到進入的最低門檻 了!

由上可知,Uber選擇駕駛員的資格,相較於「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其在第93條明定不准申辦個人計程車之消極資格,顯然過於寬鬆。然而Uber卻自外於消費者和駕駛員之間的糾紛,僅將自身定位於提供媒合的平台,消費者若遇到搭乘上的種種爭議,很可能變成無頭案件。且Uber又連客服電話都沒有,消費權益相當堪虞。

3.車資計算方式可能隨時更改,要求消費者自行瞭解!

一般消費者對計程車車資的認知是照錶計費。但Uber其費率計算方式與一般通過主管機關核准的方案並不相同,要變更的話也不需要經過主管機關的同意,所以消費者下一次搭乘時,有可能計費方式已經不一樣,而Uber的服務條款則約定,計費方式可隨時更改,消費者則有責任隨時主動查詢瞭解,其資訊之揭露顯有不足。

消基會質疑 台灣Uber對於消費者的4大不友善問題

 

4.隱私權政策無中文版、Uber不確保資料庫的安全!

消基會工作人員於Uber官方網站與App頁面查閱隱私權政策時發現,並沒有中文版的資料,而是僅有全球適用的英文版與韓文版,因此對部分消費者來說,要瞭解其內容會成為一件麻煩事。

經翻譯後消基會得知,該份隱私權政策大致表示:當消費者註冊成為使用者後,Uber會收集姓名、email 地址、國家、語言、密碼、手機號碼、IP位置、蘋果電腦位置、信用卡號、到期日及檢核碼等資料:然而,雖然有加密技術,仍無法確保資料庫的安全,資訊傳輸 的風險將由使用者自行負擔;Uber已請荷蘭「資料保護權威」DDPA公司做為您個人資料管控者。

從以上的約定看來,消費者一旦加入Uber成為使用者,其所登錄的個人資料不僅要自行負擔傳輸風險,且由遠在荷蘭的公司擔任管控者,基本上對台灣的消費者來說,不確定感仍高。

 

資料來源:消基會新聞稿

janus
作者

PC home雜誌、T客邦產業編輯,曾為多家科技雜誌撰寫專題文章,主要負責作業系統、軟體、電商、資安、A以及大數據、IT領域的取材以及報導,以及軟體相關教學報導。

使用 Facebook 留言
Lim
2.  Lim (發表於 2015年1月16日 15:37)
這個社會大家習慣會叫的就有糖吃,會遵守法令的都被當成笨蛋╮(╯_╰)╭。
maybe
3.  maybe (發表於 2015年1月17日 00:03)
首先,在了解Uber前,我們來先聽一下大約相同的比喻:
1.一個不是中文的科系畢業的人,寫了一篇的文章,有的人可以不必在乎他的專業、忘了他的文字描述寫的是否貼切、表達正確、甚至常常錯字...。
2.一個不是文字新聞相關科系畢業的人,他的報導能力、評論能力是否適當?有的人一樣不在乎。
所以,根據上述兩點,有的人都可以麻木的接受了,更何況Uber這種...什麼爛公司啊(自許能從事交通運輸業改變世界的銷通運輸...但是他只是願意承認他是媒合平台?!?),自然有的人也可以接受了。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