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在春季電腦展掃台了嗎?不管你是阿宅潮男或是文青,想買新相機就看這裡了!到底今年的趨勢是什麼,廠商又在玩什麼花樣?不想拿又大又重的單眼,該選微單、類單還是無反相機?看完這篇春季電腦展相機攻略,包準對微單相機有更深一層認識,規格、特性不再聽得霧煞煞。
就該來一台「微單」
微單到底在夯什麼?近年來許多廠商都在微單領域推出了許多代表作,例如全片幅加上五軸防震的 Sony A7 II、以專業取向防塵防滴為出發的 Fujifilm X-T1、力求精進表現更上一層樓的 M43 陣營 Olympus E-M5 II,或是最近才在台上市,C/P 值和便攜取勝的 Canon EOS M3,這些機種都展現了現今相機市場上無可取代的「戰鬥力」,不僅體積普遍小於專業單眼,連畫質也可取代同級單眼,堪稱為目前市場生力軍的主力機型。
▲如此 Hardcore 的相機,架勢可不輸傳統單眼。(Fujifilm X-T1)
▲買相機就該多比較,可別看到美美的 Showgirl 就下訂。
認識微單相機
正確來說,「微單相機」並不是一個很精確定義的名詞,更正確的說法應該叫做「無反光鏡相機」,簡稱「無反」或「MILC、EVIL」,而以下為行文方便,均暫以「微單」代稱。藉由省去傳統 DSLR 的反光鏡結構來節省體積、縮短法蘭距的機種,不僅所使用的鏡頭系統與 DSLR 不完全相同(需透過轉接環且不一定可自動對焦)另外在對焦原理上也有所不同,因此在鏡頭群的組成上通常將其視為新的系統,例如 Nikon 1 接環、Sony E 接環等。雖然鏡頭群需要重新購齊,但對於剛入門沒有鏡頭包袱的攝友們來說卻是優勢,且短法蘭距可轉接許多鏡頭,對於老鏡玩家來說無疑也是一項福音。
▲所謂的「無反光鏡相機」在結構上省去了反光鏡結構,因此能將體積縮減。
第一台相機適合買微單嗎?
許多欲購買微單相機的朋友們都會有一些疑問,例如:拿這台小相機看起來會不會不專業?日後若要升級會否有困難?其實這點不需要太過擔心,微單的優勢在於便於攜帶和易於使用,在畫質的表現上絲毫不遜於傳統單眼,因此許多新手都選擇微單系統作為初入門的相機,甚至許多專業攝影師也選擇高階微單作為隨身機使用。
▲體積輕巧是微單(無反)系統的優勢,即使是全片幅機種也是如此。(Sony A7 II)
在鏡頭群的部分,各家廠商目前都在主推微單鏡頭,例如 Fujifilm 推出的 X-Mount 鏡頭就以品質著稱;Sony 全片幅 FE 接環也在今年新公佈了四顆鏡頭;Canon EOS M3 也有划算的鏡頭組搭配販售;至於 M4/3 系統就更不用說,鏡頭數量甚至不輸 DSLR 系統。並且近年微單的銷售數量有增無減,在未來數年都會是各家廠商傾力開發的領域,因此日後升級時,不必擔心變成孤兒系統,也不必擔憂鏡頭群無法沿用。
▲Canon 推出的 EOS-M 系統,除了本身的鏡頭之外,還可透過原廠轉接環轉接廣大的 Canon 鏡頭群。
微單相機的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品牌將微單系統當作主力機型,投入主要的研發能量,並將競爭對手瞄準中高階 DSLR,例如 Olympus、Fujifilm、Sony 等。這些品牌的中高階微單本身具有相當不錯的性能,畫質已可與傳統 DSLR 一較長短。另一方面,主流的相機大廠如 Canon、Nikon 等,則推出較生活化便於使用的相機,目的在於取代高階消費型數位相機,如 Canon EOS M 系列以及 Nikon 1 系列。最後一種趨勢是個性隨身機,強調畫質不妥協,通常為不可換鏡頭設計,瞄準風格強烈的使用者,例如 Ricoh GR、Sony RX1、Nikon Coolpix A 等。因此微單的挑選重點在於必須先明白自己想買的機型,再去比較各家品牌的差異。
▲Sony RX1 屬於不可換鏡頭的定焦鏡設計,瞄準很有閒錢獨具個性的生活玩家。
感光元件大小差在哪?
近年來微單相機走的是大片幅的設計趨勢,尤以全片幅的 Sony A7 系列為其中翹楚,全片幅隨身機亦有 RX1 mk2 等選擇。不過到底感光元件的尺寸有什麼差異?全片幅、APS-C、M4/3 有什麼差異?該買哪種比較好?簡單來說,感光元件的尺寸大致上決定了一部份的影像品質,包含感光度(高 ISO 的純淨度)、寬容度(最亮和最暗處容許的範圍)、以及細節(影像清晰程度),大致上感光元件越大表現越好,這也是各家品牌競相將感光元件做大的原因。
不過影響影像品質的因素眾多,也不能以「感光元件的尺寸」作為評價的唯一依據,更多時候光線、鏡頭、曝光、取景還更為重要,且大片幅相機往往無可避免的體積較大,片幅較小的相機仍舊有相當優勢,也不能認為感光元件越大就是越好。
▲感光元件的尺寸示意圖,可以比照各家品牌公佈的型號查詢。
下一頁還有:春電展熱門機種推薦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