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不只是很大的數據:透徹瞭解、優化你的生活

大數據從哪裡來?

那麼企業和政府到底是從哪裡蒐集到這些大數據呢?電腦、網路、行動裝置普及之後,只要可以連上網的裝置可以都蒐集到你的資訊,不管是購物的網站,開車行經的旅遊景點,還是使用冷氣、冰箱的時間及模式,日常生活的行為都可以變成數據。

你逛的網站就代表你

為什麼當你在使用Amazon.com一段時間後,書店會開始推薦你適合的書籍,且都挺合你的胃口,而大家最常點擊的書籍也會出現在首頁上,這些都是網路服務者透過cookie蒐集你的瀏覽資料後,分析使用行為,再顯示為你「量身打造」的廣告。Google的搜尋列也會顯示常用的搜尋字詞,這也是經過蒐集你和其他用戶的搜尋資料後,所算出來的成果。

社群網路和物聯網是未來關鍵

現在我們停留在Facebook、Twitter等社群網站的時間愈來愈長,上面留有大量的資訊(貼文、訊息等等),因此出現了後台管理工具,讓小編可以管理粉絲頁,這對企業和政府來說也是一種大數據的來源。不只網路服務,只要是可以連上網路的裝置,未來也都可能是大數據的資料來源,包含家裡的冰箱、電視、烤箱,廠商透過網路回傳的資料,就能瞭解你開冰箱的頻率,溫度都怎麼控制,大約都冰幾分滿,所有的日常行為都數據化了。

 

大數據,不只是很大的數據:透徹瞭解、優化你的生活
行動裝置也是現在大數據很重要的來源,YAHOO買下的Flurry就能蒐集行動裝置使用者的數據,並分析使用者行為,也因為是個免費的服務,受到許多使用者歡迎。

 

大數據潛在資料安全及資料誤判風險

既然有這麼多方法可以取得大數據,除了前面講到的顯示個人化廣告,大數據還可以怎麼影響我們的生活,如果真的要使用大數據,是否會遇到什麼風險?

資安問題及誤判是風險

不管是政府還是企業都握有大筆的資料數據,使用者的行為模式資料是企業重要的資產,人民的戶政、納稅、交通等等資料,也是政府制訂、執行政策的重點依據,光從數據是不是就能判定我們的一切,當一個人有兩台裝置時就有兩筆資料,資料的準確度夠不夠?還有如何保存這些資料以防有心人士盜用?都是在使用大數據時需要考量的地方。

國道塞車是誤判嗎?

講到資料誤判,交通部在今年就有舉辦大數據研討會,透過ETC,道路的監視器、停車場的測路錄影等,加上地方政府握有的觀光資料,中央氣象局的氣象資料,可以研究出上車流都從哪裡來,哪個時段最會塞車,什麼天氣最會塞車,進而制訂高乘載管制等相關政策,但即使政府握有資料很久了,每逢連假必塞的問題目前還是沒有解,怎麼有效利用手上的資料做出正確的判斷抒解車潮,是現在交通部最需要傷腦筋的問題。

大數據,不只是很大的數據:透徹瞭解、優化你的生活
政府擁有許多類型的資料,怎麼做好資料安全及保密的工作,一直是政府所關注的,不過也有部分資料是可以公開的,政府會將可以取用的資料,放上「政府資料開放平臺」讓所有人可以自由使用,比起民間自己蒐集資料,政府可以做的範圍更廣,是一個十分方便的服務。

大數據不一定能夠做出準確的預測

大數據,不只是很大的數據:透徹瞭解、優化你的生活

大數據,不只是很大的數據:透徹瞭解、優化你的生活
交通部發現每到連假,網友們上網查詢國道5號的路況特別多,也會因此多加強宣導,同時,收假日前1天,會是國道5號最塞的時候,而且不管是休3天還是休4天,都是清明連假累積最多的車流量,大家就會知道清明還是避開走國道5號比較好。
(資料來源:交通部)

 

 

下一頁為您深入介紹大數據的應用。

Wendy
作者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