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次美國熱門總統候選人出了個神奇的唐納 · 川普,一直發表尖銳言論。而最近,川普直接說「讓一切穆斯林滾出美國」。這話充滿著偏見,甚至隱隱有點仇恨的味道,但在目前驚弓之鳥的美國,卻廣受歡迎和 接受。而自從川普這號人物出現後,美國大眾輿論和傳媒中,反穆斯林浪潮愈演愈烈。而這浪潮,甚至波及到高科技區的矽谷。
近日,Google現任的印度裔的 CEO Sundar Pichai 發表了一封公開信。而在信中,他就美國國內近期針對穆斯林的偏見提出了反駁和回應,並從自己的印度移民身份表示支持穆斯林和少數民族,以及 Pichai 表示Google會致力於接納不同種族和不同信仰的員工,實現公司更多元化。
「人們總是說,美國是移民國家,是一片「充滿所有可能的土地」。這不僅僅只是一句話,這是強大的事實。」Pichai 在公開信中這麼寫道,「因此,現在真的很遺憾聽到這種(反穆斯林)言論出現——我們要去瞭解一個人的想法以及貢獻,不能簡單通過一個人或一個團體來自哪裡,信仰什麼,就給他們定性。我相信,如果沒有這些非常刺耳聲音,我們國家才會在以後發展得更好。」
Pichai 的這封公開信,也代表了 Pichai 正式加入了矽谷那些巨頭中反對川普的「偏激偏見」的戰線。
上週三,Facebook 的 CEO 馬克 ·祖伯格也表示。Facebook 會「傾盡全力地保護」穆斯林用戶的權利,並努力「創造一個和平安全的網路環境」。而他這番話,也是支持Google董事長 Eric Schmidt 上週一「為人類寬容和進步而奮鬥」的言論。
值得一提的是,Pichai 本人是百分百的美國第一代印度移民,因此他本身融合「種族和文化的和諧和衝突」,在少數族裔上很有發言權。而在如今的Google內部,公司多元化和包容性也是一個問題。要知道,在矽谷的移民都是精英移民,科技巨頭絕對不想因為任何種族和信仰問題,得罪自己公司裡的頂尖人才。
無論如何,Pichai 的公開信仍然顯得非常誠懇和真實。
「寫下這些的時候,我還在思考是否要公開發表。因為最近,似乎整個輿論都越來越不容忍不同聲音的出現。但我覺得,現在我們必須要站出來:我們這些暫時沒有受到攻擊的少數人,必須站出來去聲援他們。」
以下,是公開信原文。
=======================
不要讓恐懼蒙蔽了我們的內心價值觀
我 22 歲的時候,從印度來到了美國。我很幸運,在美國讀完大學,然後依靠著自己的努力工作,敲開了一扇又一扇機遇的大門。如今,我的家庭、事業和全部的生活都在美國,而我也真正感到自己屬於這個國家的一份子。
雖然我從小生長在印度,但我也並不特殊。在美國,有成千上萬像我一樣境遇的人。人們總是說,美國是移民國家,是一片「充滿所有可能的土地」。這不僅僅只是一句話,這是強大的事實。美國給了我們在別的地方,都絕無僅有的機會。
而美國給予我們最可貴的東西,不僅僅只有機會。像是開放開明的態度、無條件的容納和寬容,這才是美國最偉大的優點,甚至也是國家持續發展的根基。毫無疑問的,美國從曾經到現在,都是一個移民國家。
因此,現在真的很遺憾聽到這種(反穆斯林)言論出現——我們要去瞭解一個人的想法以及貢獻,不能簡單通過一個人或一個團體來自哪裡,信仰哪裡,就給他們定性。我相信,如果沒有這些非常刺耳聲音,我們國家才會在以後發展的更好
我在Google工作多年,見證過很多不同種族和不同文化充滿活力的融合過程。每個人,都可以用不同的語調、以不同的視覺、講述不同的故事。而這些文化和種族的融合,是公司中讓人興奮和特殊的所在,也是我們公司變成偉大企業的原因。
直到現在,我們都致力於讓公司變得更多元化,因為這是公司未來的成功關鍵。這也讓我本人更堅信一點,無論公司或國家,允許不同背景不同觀點不同經驗的人的存在,都可以為討論帶來更多公正,為決策帶來更好的意見——而這一切的努力,能為全部人帶來更好的結果。
寫下這些的時候,我還在思考是否要公開發表。因為最近,似乎整個輿論都越來越不容忍不同聲音的出現。但我覺得,現在我們必須要站出來:我們這些暫時沒有受到攻擊的少數人,必須站出來去聲援他們。每個人都有權力發表自己的意見。而更重要的是,如果現在這個時機我們不開口,就會有別的觀點「代替」我們發言。
(而我的觀點就是)不要讓(恐怖主義帶給你的)恐懼和驚慌擊敗我們內心的信念。我們必須支持穆斯林,以及在美國和在世界上少數民族。
- 來源:medium
- 本文轉載自 TECH2IPO / 創見編譯
各種的偏見、偏頗的立場...,而我更是覺得不是恐懼蒙蔽了大眾的內心價值觀,因為價值觀就是人長久以來累積的"成見"。
就是不同國家、宗教影響下的價值觀去導致了目前的情況......,而有的人只是說出他內心價值觀,川普說出他反穆斯林的價值觀、Pichai也說出他的價值觀,只是在民主國家選票表決的比對下,就看誰的價值觀獲得比較多人數一時的選擇罷了。
所以這根本是一篇垃圾~ 寫文的人腦袋根本沒有清醒,選舉本來就是一種選邊站的行為。即使你不能認同"選邊站"這樣的說法,但是至少可以接受"比較哪一邊的選票多"這一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