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iPod系列每年都會很準時改款換新裝,本次相較以往有有著較大的變化,之前文章先介紹了iPod touch與iPhone 4血濃於水的關係,iPod nano、iPod shuffle在外型和功能同樣也有大幅度的改變,究竟外型shuffle化的iPod nano、以及回歸實體按鍵的iPod shuffle是否更加好用呢?
iPod系列年年改款,這次倒是讓我們有了不同的感受,iPod shuffle走回上上一代的外型配置,iPod nano則是繼3代之後變革最大的一款,造型類似iPod shuffle,還多了背夾;大型操控板消失了、變成1.54吋觸控螢幕,功能也跟著縮水許多。究竟如此大改版後能否深得民心呢?讓我們實際玩玩看吧。
▲左為第4代iPod shuffle,右為第6代iPod nano。
▲iPod nano與iPod shuffle背面都是背夾。
4代 iPod shuffle = 2代外觀 + 3代功能
iPod shuffle規格表:
- 容量:2GB
- 播放時間:15小時
- 功能:音樂、有聲書、podcasts
- 顏色:灰、藍、綠、橘、粉紅
- 配件:耳機、iPod shuffle USB 傳輸線
- 尺寸:29 x 31.6 x 8.7 mm
- 重量:12.5 公克
- 建議售價:新台幣1,689元
或許是大家對iPod系列的大型操控板印象太過深刻,也或許是大家對3代iPod shuffle機身上沒有操控鍵感到無所適從,總之最新的4代iPod shuffle把大型操控板放回來了。外觀也從3代口香糖細長型變回類似2代的外觀,讓人不解Apple怎麼像是在走回頭路。
▲iPod shuffle本尊以及耳機、iPod shuffle USB傳輸線。
其實說走回頭路並不正確,仔細觀察後,可以看到兩者有不少的差別。首先是機身寬度變得更小,從長方形變成正方型外觀;同時大型操控板也比以往略大,官方資料提到按鈕增大18%。大型操控板回歸之後,最棒的是終於可以換上自己喜歡的耳機、不必為了線控屈就原廠耳機;原廠耳機則是換回沒線控的版本。
▲造型類似2代Shuffle,但尺寸變得更小,大型操控板尺寸也變大。
▲背面同樣為背夾型式,新款iPod shuffle採用一體成型技術製造。
Apple也繼續發揮最擅長的一體成型技術,機身是以一塊鋁金屬削切而成、並拋光為亮面材質,與2代機種上下兩側以塑料為主、非一體式機身有所不同。新款iPod shuffle還把所有按鍵、3.5mm音源孔都設計在同一側;熟悉的切換鍵可調整為隨機、依序播放、關機模式,另外還加上全新的VoiceOver按鈕。
▲機頂有隨機、依序播放、關機切換鍵,以及全新的VoiceOver按鈕。
VoiceOver是3代iPod shuffle開始搭載的功能,新款也保留了這項好功能。不同於3代長按播放鍵啟動,新款iPod shuffle是直接按機身上的實體按鍵,即可使用VoiceOver聆聽播放列表名稱,以及告知電量情形。VoiceOver還會說25種語言,當偵測到歌曲為何種語言,就會以該語言報歌名、演出者名稱。筆者認為VoiceOver對沒有螢幕的iPod shuffle立意良好,因為以自身使用2代iPod shuffle的經驗,最怕就是不知道何時沒電,偶爾也會忘記歌名,想知道正在唱的是哪首歌。
感謝iFixit愛拆東西的個性,讓我們一窺iPod shuffle的核心(文中有提到花了半小時才把這難纏的傢伙給剖開)。拆開後同樣只看到一個整合了CPU、RAM、記憶體的晶片,型號為339S0128 / K9GA608U0E BC80 / FDEF26QV 1025 / 8443 ARM / N2N63MQ1 1031,不同於3代的339S6082 / 8442A ARM;其中記憶體型號K9GA6,iFixit表示應該為Samsung 16GB flash。電池則是採用3.7V, 0.19Whr鋰電池,換算容量為51mAh。
實際使用後,可感受到新款iPod Shuffle充分融合前兩代的優點,擁有直覺的操控方式,以及替代螢幕的VoiceOver功能,讓iPod shuffle實用性更上一層樓。可惜容量最大只有2GB,比起上一代4GB又縮水回去了,以320Kbps的MP3大概只夠裝約10張專輯、200首歌左右;電力表現則是從10小時提升到15小時,算是進步了不少。筆者認為iPod shuffle是偏向通勤以及運動的好選擇。
6代 iPod nano:沒錯!我砍掉重練了!
iPod nano規格表:
- 容量:8GB / 16GB
- 播放時間:24小時
- 螢幕:1.54吋多點觸控螢幕
- 功能:音樂、有聲書、podcast、照片、FM 收音機、計步器、Nike + iPod 支援
- 顏色:銀、灰、藍、綠、橘、粉紅、紅(Apple Store限定)
- 配件:耳機、USB傳輸線
- 尺寸:37.5 x 40.9 x 8.78 mm
- 重量:21.1 公克
- 建議售價:8GB新台幣5,690元 / 16GB新台幣6,790元
第6代iPod nano簡單來說是重新定位,大幅改變系列作的樣貌功能,少了螢幕加大型操控板的呈現方式,尺寸對半砍、改為類似iPod shuffle的外型,並直接以多點觸控螢幕取代大型操控板,操作方式與iPhone、iPod touch相同。少了千年傳統,多了全新感受。
▲iPod nano以及耳機、USB傳輸線。
▲第6代iPod nano與第4代iPod nano相比,體積縮小一半以上。
6代iPod nano與5代相比,體積縮小了46%,長度短了一半,寬度則是相當;重量也減輕了42%,為21公克。具備正方形的1.54吋多點觸控螢幕,解析度240 x 240,操作幾乎都是透過觸控螢幕達成。機頂有睡眠/喚醒按鈕、獨立音量調整鈕;底部則是3.5mm音源孔,以及Dock連接埠。新加入的背夾如同iPod shuffle一樣,讓使用者可隨時夾在衣服、包包上帶著走,具有更高的機動性。
▲機頂有睡眠/喚醒按鈕、音量調整鈕。
▲底部有3.5mm音源孔,Dock連接埠。
全新設計的操作介面,也是新款iPod nano一大賣點。介面長的很像iOS,相似度幾乎高達9成,但它並不是iOS,只是長的很像。相像的地方在於幾乎相同的icon設計,以及用手指左右拖曳切換主畫面;也可自訂主畫面,長按icon後重新排列程式順序。
與iOS操作上的差異包含iPod nano沒有Home返回鍵,返回上一層是手指往右拖曳;雙指觸控只支援旋轉螢幕方向(iPod nano並沒有內建方向感應器),並不包含雙指放大縮小照片,而是透過連點螢幕操作。整體來說操作與iOS略有差異,但依然是相當直覺,保有Apple一貫無痛上手的優勢。硬要說缺點的話,是螢幕稍嫌小了些,手指較粗的人用起來會有些彆扭。
▲長的像當類似iOS的使用者介面。
▲同樣可透過手指左右拖曳切換頁面。
▲支援雙指旋轉螢幕方向。
▲播放歌曲是顯示專輯封面,並藉由手指輕觸螢幕開啟控制選單。
在功能上,iPod nano也跟著「化繁為簡」,去掉上一代的攝影、影片播放功能,只留下基本的音樂播放、FM廣播、照片播放、計步器、Nike + iPod支援,回到與第4代差不多的水準。價格到是維持平盤,8GB和16GB價格都與前代差不多,論C/P值恐怕還是上一代比較高。
▲iPod nano影音介紹。
繼續透過iFixit幫我們一探內部,iPod nano共有6顆晶片,主要核心為Apple 339S0104 YGC7 1031 K4X51323P1 YRF 020A3 ARM N2HXHZMP 4 1031,記憶體則是Toshiba TH58NVG6E2FLA4C 8GB NAND。電池則是採用3.7V, 0.39Whr鋰電池,換算容量為105mAh。官方表示新款iPod nano電力表現為24小時音樂播放,與上一代表現相同,然而比較上一代電池為3.7V, 0.91Whr鋰電池,換算容量為245mAh,少一半以上容量卻可維持相同播放時間,值得敬佩。
實際使用上,iPod nano的確與以往系列大不相同,融合iPod shuffle的小巧尺寸、背夾可掛在身上的方便性,以及觸控螢幕的操作特性,有類似iPod shuffle加上iPhone / iPod touch的使用感受,也可以說絲毫不像以往的iPod nano。在選單操作的便利度上,受限於螢幕尺寸略嫌不夠順手,不過機身上有獨立的音量鍵,這是相當不錯的功能;至於照片播放比較像聊勝於無的功能,隨便拿隻智慧型手機都會比iPod nano好上許多。重新定義的iPod nano,是回歸初衷滿足最原始的聽音樂需求;想要玩多樣功能,就請上iPod touch吧。
這一代有沒有改善了說〒ˍ〒
沒特色了
不然多幾千上 iPod touch 感覺比較實在
> 用觸控螢幕讓體積縮小,新的 iPod nano 很讚。<( ̄︶ ̄)>
上次有使用新的iPod nano跑步
雖然可以夾在衣服上 可是觸控螢幕在運動中有些不好操作
(有停下來休息的藉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