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康寧在去年舉辦了第一屆康寧創星家創新應用競賽,在這次競賽中我們看到了很多學校的參與,利用玻璃材料發想了很多創新應用。而透過這個比賽,也讓我們發現原來雖然只是玻璃這樣的材料,對於科技以及生活可以帶來許多無窮的想像。因此,我們也特別專訪了台灣康寧總經理曾崇凱,進一步探討關於玻璃材料可能帶來的不同想像。
台灣康寧在全球扮演的角色?
我們與曾崇凱約訪的地點是台灣康寧位於內湖的亞洲玻璃技術中心(CATC),對於台灣康寧在全球扮演的角色,曾崇凱表示,台灣康寧成立至今已經15週年。他表示,台灣的生產主要是以顯示玻璃為主,除此之外還有保護玻璃以及陶瓷、光纖、半導體的玻璃也有負責生產,不過其中還是以顯示玻璃為大宗。
由於台灣從1998年開始,對於TFT-LCD進行大規模的投資,康寧也在1999年在台南成立台灣的首座 TFT-LCD 玻璃基板工廠,而隨著台灣的液晶平面顯示器市佔率越來越高,台灣康寧也成為康寧最重要的顯示玻璃生產基地。
雖然康寧在全球包括:法國、俄羅斯、日本、中國、韓國都設有實驗室,不過在台灣有新竹的研發中心、內湖的應用中心,並且在台中以及台南還有兩座工廠,這種規模在全球也是罕見的,也可以看出總部對於台灣的重視。
為什麼要舉辦「康寧創星家」競賽?
他表示,其實康寧過去一直都會針對小學舉辦一些生活營,以及參與贊助高中、國中的科展。不過今年適逢台灣康寧15週年,他們想要針對大學以上的教育這一塊來舉辦競賽活動。
而過去雖然也有針對材料舉辦過類似的競賽,但是在很少見到以玻璃及陶瓷材料為主角的競賽,因此康寧才有了這個競賽的發想,這也是台灣唯一指定材料的競賽。
「事實上,這不僅是一個競賽,我們真正希望的,是讓參與的學生學到真正有用的知識以及經驗。而不是只是來投稿、拿獎金。」曾崇凱說明,因此第一屆的「康寧創星家」從策劃、執行到頒獎,花了將近一年的時間。
▲不僅僅只是競賽,還包括引導學生發想、交流。(圖片提供:奧美公關)
▲大同大學團隊Full vision發想以及創作「全視角」的過程影像(圖片提供:奧美公關)
這一年的過程中,除了徵件之外,康寧還舉辦了論壇,邀請產業以及學界的專家來分享創新的心得。此外,還有工作坊,由康寧的頂尖工程師擔任導師,與參與者安排一對一的導師交流,以及由奧美公關的工作人員來指導學員簡報說故事的技巧。
如果只是想舉辦一個競賽,炒作話題,其實不需要這麼費工。曾崇凱的目的,是真的希望參與的學生能得到東西,不管有沒有得到獎金,獎金只是一次性的,而經驗會永遠留在身上。
曾崇凱說明,這次競賽的主軸是「創意」,因此在技術上並不需要考量成本上做不做得到、相對應的技術上到底要怎麼去實作,因此來參與的科系、學校相當廣泛,其中還包括跨科系、跨校系的合作,像是有設計學院、幼教學系,甚至也有中國的交換學生來參賽,可以說相當多元化。
建構玻璃陶瓷材料的生態圈
在談到這次比賽中令他印象深刻的同學作品,曾崇凱表示還是以獲得第一名,由東海大學同學吳承恩的創意作品「Outside in」最為深刻。
這個作品的使用場景是在病房中,原本需要靜養的病人往往在病房中容易因為外界環境而感到不安,而這個作品是利用康寧顯示玻璃技術,將冷冰冰的病房透過顯示科技,將原本的帷幕變成屏幕,讓病人可以感受大自然的風景,甚至在上面與家人視訊、無時差的與家人進行互動,讓病人真正感到安心。
曾崇凱認為,透過顯示科技,可以讓顯示科技帶入人文的關懷,正是康寧希望他們的產品可以帶給消費者的感受。
當然,這樣的想法或許有點天馬行空,不過由於這次比賽是創意競賽,因此主辦單位不希望以現實因素來扼殺所有的創意。曾崇凱說明,技術因素都是未來可以克服的,現在我們的很多生活常見的科技,在多年前也都只是「創意」。隨著科技的進步,未來總會有對應的方案出來。
這次才是康寧創星家第一次舉辦,就收到近300組,超過900位同學的作品,曾崇凱表示,從數量上可以看到台灣學子的積極參與,而在每一組的報告、講故事的能力,也都讓評審對於每一組作品的優秀品質感到驚訝。
▲評審聆聽各組參賽者作品簡報,考驗的還包括學生說故事的能力(圖片提供:奧美公關)
不過,曾崇凱也說明,舉辦康寧創星家這個活動還有另外一個目的,那就是康寧目前正在推動希望能夠創建一個玻璃陶瓷材料的產業生態圈,而康寧扮演的就是宣教師的角色。
以雷射光纖為例,創意如何帶動生態圈
舉例來說,這次創星獎很多組同學所選擇要發揮創意的材料,有一個就是雷射光纖。康寧的區域業務經理萬啟曄先生為我們展示了目前康寧還處於展示階段的雷射光纖技術。
他向我們說明,雷射光纖是康寧很新的材料,但原理很簡單,就是在可彎曲的光纖一端,利用雷射打入光線,整個光纖就會發亮。看起來很像是類似LED的發光,但是雷射光纖的技術比起LED,還是有幾個不同的地方:
- 首先,LED是固定的形狀,而雷射光纖是可以彎曲,做出任何形狀的。
- LED的長度不能太長,亮度會不夠。而雷射光纖在10公尺之內的距離,發光亮度可以保持一定。(這裡指小功率的雷射而定,如果採用更大功率則還可以更長)
- 由於雷射光纖只需要固定一端讓雷射光線可以打進去,因此另外一端可以不需要固定,甚至還可以視需要來剪短也不會影響雷射光纖的發光。
此外雷射光纖也有一些侷限:
- 因為光纖還是以玻璃材料構成的,所以當你對折的時候還是會折斷。
- 單一光束亮度可能不會比其它的光源亮,但是可以用多條雷射光纖來加強亮度。
▲藍色箭頭處為射出雷射光的雷射頭
以康寧來說,他們是負責材料的生產,要怎麼樣應用這個材料,還是依靠業界的發想,針對雷射光纖開發更多的應用。越多人用,這個材料就會越受歡迎。不過,面對這種新的技術,廠商不一定會有想法,因此在初期階段,康寧扮演的角色就是宣教師,向大家推廣雷射光纖材料。
▲由於一個雷射頭只能發出一種顏色,因此每一條雷射光纖也只會發出固定顏色的光。
萬啟曄表示,撇開製作雷射光纖的材料技術不談,其實要實現雷射光纖的發光原理相當簡單,一般來講,如果是推動10公尺亮度的雷射光纖,驅動的雷射頭所需的功率並不大,目前在技術上他們只需要用到一個普通的行動電源,加上目前康寧的研究團隊所設計的模組就可以推動。因此,只要是大學理工科系的同學,大概都非常簡單就可以進行應用,對於Maker來說,可能很快就可以上手實作。
而且,學生的創意往往會比業界的發想更具有活力,以這次在創星家台科大的兩組同學所設計的「水底空調」以及「夜漁玩家」來說,就發揮了創意將雷射光纖用在他們沒有想到的地方。甚至這兩項創意都很有可能可以後續直接發展成商用產品,成為首批利用雷射光纖材料的新創產品。
(相關報導:在台灣康寧創新應用競賽中,我們看到學生團隊利用雷射光纖、可撓式玻璃發揮了這些創意)
▲台科大同學作品「水底空調」。
▲台科大同學作品「夜漁玩家」(在中央的為雷射光纖,右側則是一般的釣魚線)
因此,創新應用獎其實是康寧建立整個玻璃陶瓷材料生態圈中構思的一環,而且是很重要的一環。透過這個方式,讓學界也能理解並且參與這個材料生態圈,讓材料加上更多的創意。
培養在地人才,活化玻璃陶瓷生態圈
正如前面所提的,康寧在台灣有兩個實驗室,不乏優秀的人才。而曾崇凱也希望能將康寧的人才資源,與本土的資源相結合,培養出更多未來的優秀人才。因此,他才會想到透過這個活動,邀請更多的年輕學子來認識康寧的材料,並且透過康寧的研究人員與學生的交流,激盪出更多不一樣的創意。
「台灣不缺乏創意,不缺乏人才,缺的是一個給他們發揮的舞台。」曾崇凱表示。
他認為,要推動玻璃陶瓷材料的生態圈,光是靠業界的努力是不夠的。因為有些時候,康寧開發出了新的材料,但業界慣以現有產品的邏輯思維去想像怎麼樣應用這些材料,反而侷限了材料的應用範圍。
這個時候,創意就很重要了。透過這些學生作品的創意,或許可以讓產業界看到不一樣的想法,甚至促使更多廠商加入這個生態圈,這也是曾崇凱之所以想要在國內建立生態圈的真正用意。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