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候選人川普之前宣示了一個競選承諾:「我們要讓蘋果在本國,而不是在其他國家製造他們那些該死的電腦和其他東西。」不過,也有人認為,美國人其實不希望這些工作回歸。因為這些裝配工作是屬於低技能、低工資的工作;沒有一個美國人想依靠那種工作的報酬來支撐自己的家庭。
從薪資上來看:富士康只要三個月試用期後,製造 iPhone 的工人每月工資是 402 美元。這比美國最低的工資水準——5.15 美元/小時——還要低。美國工人根本不願意賺這種錢。
不過,事情沒有這麼簡單。沒錯,組裝iPhone這件工作肯定報酬不高,但是,它們是不是不需要什麼技能?庫克不這麼認為。
以下是之前庫克在美國節目「60 分鐘」中受到主持人查理·羅斯訪時的片段對話,在之前一段對話中,查理·羅斯提到蘋果選擇在中國組裝,是不是為了低廉的工資?庫克回答並不盡然是這樣:
查理·羅斯:好吧,如果不是工資的問題,那是什麼問題呢?
庫克:是技能……
查理·羅斯:他們比美國工人更有技能?他們的技能強於……德國工人?
庫克:哦哦,停一下。讓我說清楚,中國非常專注製造,也就是我們剛提到的職業技能。隨著時間的演進,美國開始失去許多類型的職業技能。簡單來說,如果你把美國所有的模具工人找來,他們的人數或許可以占滿我們現在所在的這間屋子。但是在中國,那些人能占滿好幾個足球場。
查理·羅斯:這是因為他們在學校裡教授這些技能?
庫克:因為這是他們的專注點之一,這是他們教育系統的專注點,這就是現實。
工資無疑還是一個重要因素,但是,讓我們假設某一天,蘋果樂意利用他們多的不像話的現金,向美國生產線上的工人提供高工資,請他們製造iPhone好了,那麼他們還是面臨一個問題:這些美國製造的 iPhone 要在那裡組裝呢?
一年多以前,蘋果在 2014 年第四季(2015 財年第一財季)售出了 7500 萬台 iPhone,沒有一家美國工廠能夠實現這種規模的組裝,全世界或許只有中國才能實現這種規模的組裝,每天幾乎可以生產 100 萬台 iPhone,也就是每秒鐘 10 台 iPhone。
好吧,你會說,蘋果可以多掏點錢,建造更多的工廠,然後培訓數以萬計的工人。但是,重點是他們為什麼要那麼做?
蘋果之所以能夠做出驚奇的事情,就是因為他們能組裝和銷售無數的裝置,但是,他們並不用受限於組裝工廠和設備。在 10 年、15 年或者 20 年後,當 iPhone 也變得乏人問津,成為即將結束的黃昏產品,蘋果不需要關閉任何工廠,或者傷腦筋將這個工廠改做它用。因為,那是富士康的事情。
在工資上,美國無法與中國競爭,在勞動力規模上,它也無法與中國競爭。在過去十多年裡,中國的教育系統一直在訓練著這些工人,但美國沒有這麼做。而且,美國的工廠與亞洲的元件製造商之間的地理距離很遠。
(圖片來自:Inverse)
如果蘋果把組裝和製造轉移到了美國,那麼,唯一的可能就是他們把整個過程自動化了,製造了那些用來生產機器的機器。
實際上,那正是當年賈伯斯在 NeXT 曾經做過的事情,那時候他們連硬體也一併承攬。但是,NeXT 當時僅僅賣出了 5 萬台電腦。而去年蘋果每小時需要組裝 3.5 萬台 iPhone,這個規模是相當可觀的。因此,只要蘋果組裝設備的過程是人力密集型的,就必須在中國完成。如果某一天,這個過程變成了自動的,機器的製造由另外的一些機器完成,那麼從定義上說,製造工作也就不存在了。
- 本文全文譯自 Daring Fireball,原文標題 Why Apple Assembles in China。作者 John Gruber。
- 愛范兒翻譯。
中國人哪有什麼技術,少騙人了。
> 組裝工人哪需要什麼高深技能,就算有,那也是富士康管理階層的功勞。代工廠最重要的是簡化組裝手續,加快生產線流程,這才是富士康的know how,和工人一點關係都沒有。
> 中國人哪有什麼技術,少騙人了。
去深入解釋一下庫克的說法,他強調的不是高深技能、更不論什麼技術之類的,而是擁有這項技能者的數量,總結來說就是「組裝工人的所需要的技能因為太簡單及廉價,多數現代美國人因此不屑學習,而中國人則朝這份廉價技能精進,使得要找這類工人,還是只能到中國及東南亞」
當然,也總歸一句是:「蘋果面對這份廉價的技能,也只願付出廉價的成本,故此當然只請得起舉國盡是廉價勞工的東方國家群」
不信邪的就繼續買 iPhone 吧
抱著你的 iPhone 度過你的餘生
到最後窮困潦倒的
是你
絕不會是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