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Cardboard VR銷售破 500 萬台,成當今VR裝置銷量 No.1

Google Cardboard VR銷售破 500 萬台,成當今VR裝置銷量 No.1

在電玩展前,Google 公布 Cardboard VR 裝置出貨量突破 500 萬台,同時相關的 App 也累積超過 2,500 萬的下載量,當中,2015 年 10 月至 12 日間,就累積超過 1,000 萬次的下載量,這與近期虛擬實際(VR)陸續給開放給消費者體驗有不小的關係,也顯示愈來愈多人對 VR 有興趣,而 Cardboard VR 裝置以相對經濟的價格,自然也成為進入 VR 的最佳選擇。

20 元美金體驗平價 VR

Google 是在 2014 年的 Google I/O 上,提出 Cardboard VR 的計畫,讓使用者可以用約 20 元美金的價格,搭配手機及 App,打造虛擬實際(VR)的體驗,當中還可以透過簡單的互動,例如移動頭部、轉身、按鍵…等,讓虛擬實際更具互動的真實感。到了 2015 年的 Google I/O 上,Google 再宣布 Cardboard VR 2.0 版設計,雖然看似與前一代的差異不大,但隨著手機尺寸越來越大,Cardboard 2.0 在外形上明顯變大,可放下 6 吋的手機,並添加一個按鈕,讓使用者可以通過這個按鈕來操控放在紙板殼裡的手機。而在進入 2016 年後,預期 Cardboard VR 新期也將推出新版設計,或是在 2016 年的 Google I/O 上推出。

 Google Cardboard VR銷售破 500 萬台,成當今VR裝置銷量 No.1

▲在 Cardboard 網站上,有各式 Cardboard VR 裝置介紹。  

 Cardboard VR  裝置突破 500 萬台

在此之前,Google 先公布 Cardboard VR  裝置累積至今,出貨量已突破 500 萬台,且在 Google Play商店中,與 Cardboard  相關的 App下載量,也突破 2,500萬次,當中,2015 年 10 月至 12 日間,就累積超過 1,000 萬次的下載量,且進一步的數據顯示,多數使用 Cardboard VR 的用戶,大都會下載「Chair in A Room」、「Proton Palse」、「Vrse」、「Lamper VR:Firefly Rescue」…等相關 App。此外,透過 Cardboard VR  觀看 YouTube環景影像內容的時間,也累積超過 35,000小時,而利用 Cardboard Camera App 拍攝環景有聲影像的照片,也累積 75,000 張以上。

 Google Cardboard VR銷售破 500 萬台,成當今VR裝置銷量 No.1

▲根據 Google 近日公布的訊息得知,Cardboard VR  裝置累積至今,出貨量已突破 500 萬台。 

最暢銷的 VR 裝置

相較於其他 VR 裝置的高成本門檻,Cardboard VR 無疑是以低價取勝,再加上設計簡單,幾乎不用學習即可使用,要稱為全球最暢銷的 VR 裝置也不為過,雖然,市場也針對 Cardboard VR 的真實性存有質疑,認為這並不能算是真正的 VR,只是透過觀看不同角度影像,而獲得的效果,但這確實是低成本下的有趣玩意。然而,如果想要感受更具身歷其境的 VR 效果,在今年電玩展上,一定不能不去體驗一下 VR 遊戲,包括 HTC Vive Pre、Sony PS VR、Oculus、3Glasses 和 Samsung Gear VR ...等,在展場上都有開放體驗,並提供多款 VR 互動遊戲。

 Google Cardboard VR銷售破 500 萬台,成當今VR裝置銷量 No.1

Sony PS VR 首度在台灣推出體驗活動,電玩展現場將提供 16 款有趣的遊戲供參展民眾試玩。

 

延伸閱讀:

台幣200元組裝紙盒版 Google Cardboard 眼鏡,動態玩實境遊戲 還能看3D電影

Cardboard其實沒這麼簡單:揭秘Google的AR思路

外媒評測 99美元的 Gear VR,到底比紙板做的Google Cardboard 好在哪裡?

玩具玩出大生意,Google的厚紙板虛擬實境眼鏡賣出50萬台了!

Google 公佈 Cardboard 2.0 製作說明,你也可以自己動手做一個

Sony PS VR 首度在台盛大展出,近距離帶你看它怎麼玩?

最平價的 VR 裝置!三星 Gear VR 虛擬實境眼鏡售價 3,490 元

WL.
作者

PC home雜誌、T客邦產業編輯,主要負責蘋果、手機、筆電、桌機、平板等產業領域,以及相關硬體的教學以及評測、軟體相關教學報導。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