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a6300-極速對焦 掌中駕馭

4D Focus 對焦性能提升

「4D Focus」是這一代 a6300所強打的功能,實際上在 a6000所推出時,對焦性能就一直是6系列所主打的重點,直到這一代 a6300在感光元件埋入最多的425點相位對焦點,幾乎涵蓋了整個影像區域,尤其在使用 LA-EA3轉接A接環鏡頭時,可提供幾乎全螢幕的對焦範圍,比起 LA-EA4更加好用,在使用時以 AF-C 連續對焦模式搭配「寬」或是「鎖定 AF:擴充彈性定點」對焦區域可以獲得很好的動態追焦性能。此外 EVF 的更新率可在60fps 與120fps 兩者間調整,對捕捉動態目標來說更有利。

首度搭載4K 錄影的 APS-C 機身

Sony a6300可以 Super 35mm、XAVCS 格式拍攝30fps 的4K 影片,可提供QFHD(3840x2160)解析度的畫質,而且比a7R II 更優秀的是,a6300採用全像素讀取且無須進行像素合併,以6000x3376共6K 的解析度再記錄成4K 畫質,理論上錄製的畫質會比市面上許多可錄製4K 影片的相機還要優秀,此外也具備 S-Gamut/S-Log,S-Log3及 S-Log2 Gamma 曲線的動態範圍高達1300%,讓影片的後製範圍更加寬廣。

操作檢視

Sony a6300-極速對焦 掌中駕馭
▲一貫的操作風格
如果你是 Sony E-Mount 機身的使用者,一定會對 a6300的許多設計感到熟悉,包含幾乎完全相同的機背操作、萬年不變的翻轉螢幕、細膩的 EVF...操作邏輯幾乎可以完全沿用,機身輕巧到女孩可以輕鬆使用。

Sony a6300-極速對焦 掌中駕馭
▲機背操作鈕
其餘所有的操作紐都集中在此,這大概算是 Sony 千篇一律的經典配置了,從 NEX-7以來就是如此。

Sony a6300-極速對焦 掌中駕馭
▲滾輪與轉盤
機身右肩部部分採用 a6000以來的單滾輪與模式轉盤設計,此外也有 C1自訂功能鈕可設定。

Sony a6300-極速對焦 掌中駕馭
▲內置閃光燈
內閃延續從 NEX-6以來可以手動打跳燈的結構,在室內補光有不錯的效果,此外也有 Sony MI 熱靴座。

Sony a6300-極速對焦 掌中駕馭
▲翻轉式螢幕
螢幕為3吋92萬點可翻轉式,翻轉角度從 Nex-7以來就是上翻90度、下翻約45度的設計。

不只是 a6000的繼承者

在 APS-C 格式單眼相機中,一直有種類型的機身具備強悍的對焦性能與高速連拍能力,以現階段的三大品牌來說,就是 Canon 7DMark II、Nikon D500以及 Sonya77 II,在 Sony 半放生 A 接環、全力衝刺 E 接環的狀況下,這樣的角色似乎也在 E-Mount 上得到了解答,a6300擁有較高的2,400萬畫素,在望遠端裁切上更具優勢,且除了優秀的動態範圍外,高感光度表現亦屬出色。

過於簡略的操作

對 Sony 使用者來說,這似乎就是一款兼顧高速連拍與強悍對焦的理想機種,不過比較可惜的是,a6300為了延續 NEX-6以來的輕便體積,在操作上簡化許多,一般操作上雖然完全沒有問題,但若要完全釋放 a6300猛獸般的性能,往往要進選單做進一步的調整,這無疑是輕巧機身的宿命。不過往好處想,即使不做任何調整,這樣的性能也完全可以讓使用者在面對各種題材時都可以很懶人的拍好它。

實拍範例

Sony a6300-極速對焦 掌中駕馭
▲焦距:10mm 快門:1/100秒 光圈:f/13 感光度:ISO 100 模式:A

Sony a6300-極速對焦 掌中駕馭
▲焦距:200mm 快門:1/125秒 光圈:f/5.6 感光度:ISO 500 模式:A

□□■備受期待的 APS-C 性能機

規格 ★★★
優秀的畫質、4K 錄影、強悍的對焦系統與防塵防滴機身,規格可說是同級機種之最,並且依舊保持相當輕巧的體積。

操作 ★★★
除了自訂鈕之外,許多功能都需要進選單調整是有點可惜的地方,雖然在對焦點選擇上彈性許多,但飛梭滾輪太軟依舊是缺點之一。

感光度 ★★★
新的銅製程 CMOS 感光元件帶來還不錯的高 ISO 性能,不過比較可惜的是沒有採用背照式感光元件,且並未去除低通濾鏡。

拍攝及功能 ★★★
a6300在輕巧化的機身上塞入了許多準專業機種所擁有的功能,算是已經超出了原本 a6000的定位,可說是 Sony 在2016上半年的誠意代表作。

本文同步刊載於PC home雜誌
 
Sony a6300-極速對焦 掌中駕馭
歡迎加入PC home雜誌粉絲團
Furch
作者

前PC home雜誌、T客邦產業編輯,現任furch lab 攝影實驗室站長,Canon Taiwan合作講師、Sony Taiwan講座講師、正成貿易合作講師、Sony Pro Support攝影師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