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頓在今年五月利用線上民調的方式針對 16 歲以上的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用戶,進行行動安全調查。有超過半數的受訪者表示使用手機上網和拍照的時間比講電話長,超過八成的受訪者認為行動裝置有風險,將近六成的人則認為行動裝置的風險和電腦差不多,有 24% 的用戶則認為行動裝置的風險比電腦來得高,不過安裝防毒或防惡意軟體的人僅佔將近四成。
先從行動裝置的趨勢分享起,根據受訪者的回答,有 77% 的人自認是行動裝置的常用者,42% 的人已使用智慧型手機或是平板已超過五年,最常用的功能是上網,其次依序為拍照、打電話、使用通訊和社交軟體,約有 41% 的人在行動裝置上安裝超過 20 個 app,最熱門的 app 以社交軟體為首,其次為遊戲、天氣、線上購物、行動銀行等。
▲賽門鐵克亞洲區消費事業總監徐俊鴻。
使用行動裝置的人這麼多,那麼大家對於網路風險及威脅的想法又是如何呢?超過八成的受訪者有意識到行動裝置有其潛在威脅,不過 70% 的人認為下載 app 的風險很小,只有 43% 的人認為 app 會收集個資,大家對於行動裝置的風險想像包含帳號遺失、信用卡或銀行資料被盜、病毒感染等等。
即使知道行動裝置有一定風險,不過諾頓調查只有將近四成的人已經安裝防毒軟體,多數人則是幫行動裝置加上密碼,說是加密,大部分的人都使用一般密碼而非高安全的密碼,30% 的人則表示他們從未改過行動裝置的密碼。在台灣,去年因為行動裝置犯罪所造成的損失估計達 296 億元,平均每位受害者損失為 $14,425 元,一旦遇到行動裝置犯罪,平均得花上 20 個小時才能將問題處理完畢。
諾頓也分享了演化中的綁架軟體,例如俄羅斯曾出現一款名為 Android.Simplocker 的惡意軟體,下載後會將手機圖片的副檔名改掉,同時綁架相機功能,拍下使用者的照片,然後再藉由法律或公權力的名義恐嚇使用者。因此諾頓建議使用者,可以在手機中安裝預警或是防毒 app,例如 Norton Mobile Insight,在下載有問題的 app 前就可以預先提出警告,讓使用者自行決定是否要安裝可能會影響隱私或是其他風險的應用程式。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