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拯救最多人命的人是誰?在航空業,大部分人一致認為,在航空史上拯救最多人命的,是唐‧貝特曼(Charles Donald “Don" Bateman),他的姓氏只比超級英雄蝙蝠俠多一個英文字母,而貝特曼所拯救的真實世界人命數量,可能也超過蝙蝠俠在漫畫與電影中所拯救的虛構人命。
當然,唐‧貝特曼並不是靠著飛機失事時像超人一樣飛上天去拯救飛機,而是在飛機出廠時,就消除了可能會造成失事的因素。他是個默默把危機消除於無形、因此在大眾之間無人知曉的平凡英雄,過去只在航空界內聞名,直到 2011 年,歐巴馬總統頒給他國家科技創新獎章(National Medal of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每個超級英雄的故事都要從小時候說起,就像蜘蛛人電影每重拍一次,班叔就要中槍一次,不過不是非得家人發生什麼意外才能成為超級英雄,也不一定是要受到偉人或名言的啟發,一個嚴格的普通老師也可以。
1940 年,貝特曼 8 歲,當年在他的故鄉加拿大薩克屯附近有兩架飛機互撞失事墜毀,他忍不住和好友一起翹課去看失事現場,被老師發現後,老師給予的懲罰是:交上一份飛機失事意外報告。這份報告成為他對空難興趣的起源,多年後更成為他立志要消除空難的原動力。
長大後,貝特曼在加拿大薩省大學攻讀電子工程,畢業後先加入波音(Boeing),之後於 1958 年進入小型航空公司聯合控制(United Control),他仍然對空難十分著迷,甚至對空難做了私人筆記,其中,他特別注意到一種發生率特別高的空難,稱為「可控飛行撞地」(Controlled flight into terrain,CFIT),名詞看來艱深,其實就是飛機在沒有任何故障下,駕駛並未犯下特別嚴重錯誤導致失控,也並非想要自殺或是要全機陪葬的恐怖份子,卻把飛機飛到撞地或落水墜毀。
這種好好的把飛機飛到撞地的事件,現在已經幾乎不會發生,因此我們可能很難想像,過去這曾是主要空難原因之一,在 1993 年到 2002 年,可控飛行撞地是空難死亡最主要原因,造成超過 9,000 人死亡,在 1960 到 1970 年代,平均每個月就會發生一起把飛機開到撞地的事件,而大型客機每年有 3.5 起開到撞地的死亡空難,若是這個狀況持續至今,恐怕空難死亡人數將難以計算。
貝特曼認為這麼多人命無緣無故犧牲,是個很嚴重的問題,但當時卻沒有人對這件事做出什麼防範措施。1960 年代,貝特曼與斯堪地那維亞航空(Scandinavian Airlines System,今日為 SAS AB)合作,斯堪地那維亞航空於 1960 年在土耳其發生一起可控飛行撞地,因此想發明一種安全機制,一勞永逸地避免這樣的悲劇,貝特曼為其發展的系統,是以無線電波往地面發射,以計算飛機離地距離,如此一來,就算能見度低,或是駕駛一時分心沒有看到地貌,當飛機離地過近時,就會發出警告,要駕駛拉高以免墜毀。
這個系統稱之為「近地警告系統」(ground proximity warning system,GPWS),很快證明有用,經過 1960 到 1970 年代一連串撞地空難之後,1974 年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勒令每架飛機都要安裝近地警告系統。
但是,最初版本的近地警告系統仍有盲點,它只往下計算對地面的高度,卻並沒辦法警告駕駛正前方有座高山。1971 年,阿拉斯加航空 1866 航班在阿拉斯加因為雲霧繚繞而撞山,機上 111 人全數罹難。貝特曼在空難後,搭乘小飛機到現場勘察,對於他的發明無法避免正面撞山事件感到極度難過。
貝特曼在阿拉斯加空難後,想開發一個更好的安全解決方案,內含一個全球地形地貌的資料庫,幾英哩外就將山峰與峭壁顯示出來,現在這看來好像很簡單,許多消費性地圖服務都做得到,但當時可還沒有個人電腦,GPS 尚屬於軍用,更還處於冷戰時代,也就是說,許多地形資料都是軍事機密。
1991 年,事情有了巨大轉機,蘇聯垮台、冷戰結束,而伴隨著蘇聯垮台的混亂,突然間許多蘇聯軍事機密都流出黑市,包括 1920 年代以來蘇聯建立的精密地圖資料,現在都在大拍賣,貝特曼找上購併老東家聯合技術的 Sundstrand 公司工程部主管法蘭克‧戴立(Frank Daly),請求前往購買蘇聯的圖資,一開始戴立還認為貝特曼腦袋有問題,不過最後還是派出一名員工到莫斯科去四下探訪,只是黑市地圖可不會就藏在莫斯科市中心。
比起在黑市中摸索,更大的問題是開發費用數以百萬美元計,戴立不得不把帳款隱藏在其他帳戶裡頭,1990 年代早期,原型終於開發完成。聯合航空(United Airlines)當時的飛航安全主管艾德‧梭樂代(Ed Soliday)曾經一直鼓勵貝特曼改善近地警告系統,有一天,貝特曼突然聯絡,說他已經打造出梭樂代所想要的下一代系統。
梭樂代與唐‧貝特曼試驗新系統過後,他認為簡直是「神蹟顯靈」,認為只要能派上用場,將是人類飛航安全的一大突破。當飛機駛近山脈時,螢幕會自動以黃紅色在地圖上標示出高地區域,要是駕駛分心沒注意到,系統會越來越緊急的發出警告聲,要是駕駛仍然忽視,即將撞山之前,會發出機器語音大叫「近地,近地,拉高!拉高!」比起先前的系統來說,新系統的防呆機制相當完善。
杜絕可控飛行撞地
然而,當時許多航空公司卻在消費者降價壓力下,只顧節省成本,不把安全的提升當一回事,其中美國航空(American Airlines )高層的態度特別跋扈,擺明就是不想添購新的系統取代以有的舊系統。只有聯合航空表示願意協助測試,好讓該新系統能通過美國聯邦航空總署的審核。
只能說,人類的天性就是不見棺材不掉淚,1995 年底,美國航空 965 航班駕駛輸入錯誤資料,但沒有人發覺,導致飛機飛向黑暗中的山脈,機上裝有貝特曼的第一代近地警告系統,裝置突然警告「近地!」但警告來得太晚,儘管駕駛連忙全力拉高,13 秒後飛機仍然撞上山脊,機上 163 人全數罹難。
美國航空一改先前態度,幾天內就訂購,美國航空自主安裝後,緊接著聯合航空也全面安裝,之後其他航空公司跟進,到 2001 年,美國聯邦航空總署規定所有客座六人座以上噴射客機都要加裝這種強化近地警告系統(enhanced ground proximity warning systems,EGPWS)。自從 2001 年的規範之後,美國安裝同型系統的商業客機,至今再也沒發生過可控飛行撞地死亡空難,不過在美國以外仍有少數幾起類似空難,通常是因為駕駛關閉該裝置,或無視警告。
貝特曼與該產品經過一連串公司換手,最終隸屬於漢威(Honeywell),至今生產 4.5 萬具強化近地警告系統,為漢威帶來 40 億美元營收,2016 年 7 月 21 日,高齡 84 歲的貝特曼自漢威光榮退休。
如今,我們每次搭飛機,都受到貝特曼所催生的安全裝置的保障,許多可能會發生的空難慘劇,都消弭於無形,到底拯救了多少人命,可說無法計算。人們總是有「曲突徙薪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的壞習慣,就是不重視預防災難,等到出事了才歌頌救災英雄,在此,我們不妨改變習慣,來歌頌一下這位防患未然的防災英雄吧!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