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 Mate 10 Pro 開箱動手玩,徠卡雙鏡頭設計、旗艦機效能、AI 拍照更智慧

華為 Mate 10 Pro 開箱動手玩,徠卡雙鏡頭設計、旗艦機效能、AI 拍照更智慧

華為 Mate 10 Pro 為 6 吋的全螢幕手機,集合所有 Mate 10 糸列的重要特色,包括搭載人工智慧的麒麟 970 處理器、徠卡雙鏡頭設計、 F1.6 大光圈,以及 IP67 防水等級…等,尤其具備人工智慧的麒麟 970 處理器,在效能提升、即時文字交互翻譯和圖像辨識翻譯,以及場景自動辨識拍攝上,都提供更豐富的應用。

華為 Mate 10 Pro 開箱

Mate 10 Pro 外盒延續前一代 Mate 9 Pro的設計,黑色的外盒上,印上金色的「HUAWEI Mate 10 Pro」字樣,下方的紅色 Leica 圖示,低調卻又搶眼。也因為 Mate 10 系列手機通過德國 TÜV 萊茵權威認證,因此在外盒的背後可見標示,這也是全球首款通過該認證的智慧型手機。 

華為 Mate 10 Pro 開箱動手玩,徠卡雙鏡頭設計、旗艦機效能、AI 拍照更智慧

▲ Mate 10 Pro 外盒採用黑色設計,除了可見金色的「HUAWEI Mate 10 Pro」字樣,下方的紅色 Leica 圖示,低調卻又搶眼。

華為 Mate 10 Pro 開箱動手玩,徠卡雙鏡頭設計、旗艦機效能、AI 拍照更智慧

▲ 打開外盒便可見 6 吋的Mate 10 Pro,此款為摩卡棕(Mocha Brown)色,機身背面的雙鏡頭是特色。

華為 Mate 10 Pro 開箱動手玩,徠卡雙鏡頭設計、旗艦機效能、AI 拍照更智慧

▲ 盒裝內還有附退卡針、保護殼、傳輸線、耳機,以及 SuperCharge充電器插頭。

6 吋的 Mate 10 Pro螢幕比例為 18:9,解析度為 Full HD+(2160 x 1080),並強調雖然為 6 吋螢幕,不過運用全螢幕及窄邊框的設計,讓機身握起來像 5.5 吋手機一樣。而機身背蓋採用近期流行玻璃材質設計,不過運用層層不同的膜材與玻璃組合,因此在不同光線下會折射出不同顏色,即使是摩卡棕色也相當多變,並同時具備堅固的特性。

華為 Mate 10 Pro 開箱動手玩,徠卡雙鏡頭設計、旗艦機效能、AI 拍照更智慧

▲華為 Mate 10 Pro 螢幕為 6 吋,比例為 18:9,解析度為 Full HD+(2160 x 1080),因為採用全螢幕及窄邊框的設計,讓機身握起來像 5.5 吋手機一樣。

華為 Mate 10 Pro 開箱動手玩,徠卡雙鏡頭設計、旗艦機效能、AI 拍照更智慧

▲機身背蓋採用近期流行玻璃材質設計,不過運用層層不同的膜材與玻璃組合,在不同光線下會呈現多變顏色。

採用全螢幕設計是 Mate 10 Pro 的特點,而外型最大改變便是把指紋辨識裝置移到機身背面,至於機身的厚度為 7.9mm,機身線條較前一代的 Mate 9 Pro 更為圓潤,在機身右邊配置音量調整鍵及電源鍵,左側則是 SIM 卡插槽,支援 4G 雙卡雙待,並同時可支援雙 4G VoLTE 。另外,Mate 10 Pro 具備 128GB 儲存空間,但不提供擴充記憶卡插槽的配置,而機身底部也只見 USB Type-C 埠,不提供 3.5mm 耳機孔,但因為支援 4.5V / 5A 低壓快充功能,標榜 10 分鐘即可充電約  20%,前 30 分鐘充電可充滿約 58% 電力。

華為 Mate 10 Pro 開箱動手玩,徠卡雙鏡頭設計、旗艦機效能、AI 拍照更智慧

▲Mate 10 Pro 在機身頂部配置紅外線傳輸器、降噪麥克風。

  華為 Mate 10 Pro 開箱動手玩,徠卡雙鏡頭設計、旗艦機效能、AI 拍照更智慧

▲ 左側則只有 SIM 卡插槽,支援 4G雙卡雙待,並同時可支援雙 4G VoTE。

 華為 Mate 10 Pro 開箱動手玩,徠卡雙鏡頭設計、旗艦機效能、AI 拍照更智慧

▲機身右邊配置音量調整鍵及電源鍵。

華為 Mate 10 Pro 開箱動手玩,徠卡雙鏡頭設計、旗艦機效能、AI 拍照更智慧

▲機身底部只見 USB Type-C 埠,不提供 3.5mm 耳機孔,一旁還有揚聲器。

搭配徠卡相機是華為 Mate 系列的特色,Mate 10 Pro 採用 SUMMILUX-H 雙鏡頭模組,以 2,000 萬畫素黑白鏡頭 + 1,200 萬畫素彩色鏡頭的組合,光圈為 f/1.6,並具備 OIS 光學防手震。由機身背面來看,兩顆鏡頭微微凸起,一旁還有雙色溫 LED 閃光燈。至於前置鏡頭則為 800 萬畫素鏡頭、光圈f/2.0,而 Mate 10 全系列的前置頭配置都一樣。

 華為 Mate 10 Pro 開箱動手玩,徠卡雙鏡頭設計、旗艦機效能、AI 拍照更智慧

▲前置鏡頭則為 800 萬畫素鏡頭、光圈f/2.0。

華為 Mate 10 Pro 開箱動手玩,徠卡雙鏡頭設計、旗艦機效能、AI 拍照更智慧 

▲雙鏡組合為 1,200 萬畫素 RGB 鏡頭,再加上 2,000 萬畫素黑白鏡頭,光圈大達 f/1.6,並具備 OIS 光學防手震。

華為 Mate 10 Pro 效能測試

Mate 10 Pro 在核心規格配置上,搭載自家推出的 Kirin 970 處理器,為八核心 2.36GHz + 1.8GHz 架構,並加入 NPU(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 神經網路處理),強調可透過 AI 處理能力來提升手機效能表現,並標榜 CPU 效能提升 20%;GPU效能提升 50%,而記憶體則為 6GB,儲存空間為 128GB,作業系統則是 Android 8.0,並搭配最新的 EMUI 8.0 操作介面。透過效能測試軟體的跑分來看,獲得的分數大約與採用高通 S835 處理器的機型相當。

華為 Mate 10 Pro 開箱動手玩,徠卡雙鏡頭設計、旗艦機效能、AI 拍照更智慧 華為 Mate 10 Pro 開箱動手玩,徠卡雙鏡頭設計、旗艦機效能、AI 拍照更智慧 

▲在安兔兔測試下,Mate 10 Pro 大約測得 176,875 分左右,與採用高通 S835處理器的機型相當。

 華為 Mate 10 Pro 開箱動手玩,徠卡雙鏡頭設計、旗艦機效能、AI 拍照更智慧華為 Mate 10 Pro 開箱動手玩,徠卡雙鏡頭設計、旗艦機效能、AI 拍照更智慧

▲在 Geekbench 4 測試下, 單核心測得約 1,897 分,多核心測得 6,138分。在 3DMark 各模式下測試,於 SlingShot Extreme 項目,獲得 2,173 分。

雙鏡頭拍攝及自動場景辨識

除了搭載徠卡相機是Mate 10 Pro 的特色之外,在支援相位對焦、雷射對焦、深度對焦、對比度對焦下,強調可大幅提升對焦速度,而 OIS 光學防手震機制則可提升拍攝的清晰度。此外,在Kirin 970 處理器內建的 AI 晶片下,可以辨識 13 種場景和物體,並判斷出最佳的呈現效果,即便縮放畫面也可以有更好的照片細節。此外,延續過去 Mate 系列在夜拍的能力,除了有夜間拍攝模式外,光影、慢動作、濾鏡…等模式,都有不錯的效果,而按下更多的選項,還可以下載其他模式,當中文件掃描可以將文件裡的文字轉為文字檔,相當實用。

華為 Mate 10 Pro 開箱動手玩,徠卡雙鏡頭設計、旗艦機效能、AI 拍照更智慧華為 Mate 10 Pro 開箱動手玩,徠卡雙鏡頭設計、旗艦機效能、AI 拍照更智慧 

▲除了有夜間拍攝模式外,光影、慢動作、濾鏡…等模式,都有不錯的效果,當中光影模式裡,還有柔水、光軌、星軌等。

 華為 Mate 10 Pro 開箱動手玩,徠卡雙鏡頭設計、旗艦機效能、AI 拍照更智慧華為 Mate 10 Pro 開箱動手玩,徠卡雙鏡頭設計、旗艦機效能、AI 拍照更智慧

▲在拍攝模式外下按「更多」,還有其他拍攝模式可下載,當中已內建在 Mate 10 Pro 的文件掃描可以將文件裡的文字轉為文字檔。

 華為 Mate 10 Pro 開箱動手玩,徠卡雙鏡頭設計、旗艦機效能、AI 拍照更智慧

華為 Mate 10 Pro 開箱動手玩,徠卡雙鏡頭設計、旗艦機效能、AI 拍照更智慧

▲ Mate 10 Pro 提供的自動場景辨識功能下,在拍攝到支援的 13 種場景和物體時,會自動出現拍攝模式,提供最佳的拍攝條件。

實拍照片

 華為 Mate 10 Pro 開箱動手玩,徠卡雙鏡頭設計、旗艦機效能、AI 拍照更智慧

華為 Mate 10 Pro 開箱動手玩,徠卡雙鏡頭設計、旗艦機效能、AI 拍照更智慧

華為 Mate 10 Pro 開箱動手玩,徠卡雙鏡頭設計、旗艦機效能、AI 拍照更智慧

華為 Mate 10 Pro 開箱動手玩,徠卡雙鏡頭設計、旗艦機效能、AI 拍照更智慧

華為 Mate 10 Pro 開箱動手玩,徠卡雙鏡頭設計、旗艦機效能、AI 拍照更智慧

華為 Mate 10 Pro 開箱動手玩,徠卡雙鏡頭設計、旗艦機效能、AI 拍照更智慧

華為 Mate 10 Pro 開箱動手玩,徠卡雙鏡頭設計、旗艦機效能、AI 拍照更智慧

華為 Mate 10 Pro 開箱動手玩,徠卡雙鏡頭設計、旗艦機效能、AI 拍照更智慧

華為 Mate 10 Pro 開箱動手玩,徠卡雙鏡頭設計、旗艦機效能、AI 拍照更智慧

華為 Mate 10 Pro 開箱動手玩,徠卡雙鏡頭設計、旗艦機效能、AI 拍照更智慧

華為 Mate 10 Pro 開箱動手玩,徠卡雙鏡頭設計、旗艦機效能、AI 拍照更智慧

WL.
作者

PC home雜誌、T客邦產業編輯,主要負責蘋果、手機、筆電、桌機、平板等產業領域,以及相關硬體的教學以及評測、軟體相關教學報導。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