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自動播放,避免病毒入侵
每次放入CD/DVD光碟片或是USB隨身碟等,都會自動掃瞄內容然後出現自動播放選項讓你選擇操作動作,實在是很麻煩,因此我們建議關閉它。
步驟1.每次只要放入CD/DVD或是插入隨身碟時,都會跳出如圖的視窗,詢問你要以何種方式開啟檔案。
步驟2.想關閉此功能的話,先按下〔Win〕+〔R〕開啟執行對話盒,然後在空白欄位中輸入「gpedit.msc」,並按下〔確定〕。
步驟3.開啟「本機群組原則編輯器」視窗以後,展開「電腦設定\系統管理範本\Windows元件\自動播放原則」接著在右方的「關閉自動播放」上按一下滑鼠右鍵,然後選擇【編輯】。
步驟4.跳出「關閉自動播放」視窗以後,在左上方點選「已啟用」,然後按下〔確定〕。
步驟5.不過剛剛是關閉全部的光碟及卸載式儲存裝置的自動播放,如果你想針對細項關閉,可到控制台中,按下「自動播放」圖示。
步驟6.跳出「選擇當您插入每種類型的媒體或裝置時要執行的動作」視窗,接著就能按照媒體類型設定是不是要啟用自動播放了。
<後面還有:關閉睡眠功能,減少硬碟空間佔用>
上那個岸
> 更動的服務項目上岸一下滑鼠右鍵(⊙ˍ⊙)
> 上那個岸
已更正,感謝指教
1.不建議,因為這是電腦安全的環節之一
2.見仁見智啦,我是沒差
3.兩顆硬碟使用者必設,最好連Temp資料夾一起設(≧▽≦)
4.基本設定,不過我是兩個都開
5.這是預設值吧Orz...
6.見仁見智
7.也是見仁見智,常用睡眠的別設
8.有需要時再用
9.不需要就關吧...
10.不差那幾秒吧...直接按強制關機也比這個快Orz
而且設錯會死人Orz....
11.亂關小心出毛病
╮(╯_╰)╭
╮(╯_╰)╭ 個人覺得
這樣的東西只會教壞不懂電腦的人
而且WIN 7內部設定
有很多是相關的
一環扣一環
要是那些不懂的人亂關
最後只會導致重灌
如果版大願意把每一項的實際功能及影嚮層面寫出來
會比較好
玩電腦玩了12年的個人感想...
1是可以隨個人喜好調整,這是WIN7對於它不"認同"或對它有"烕脅"的,給予警告,難道它對其發出警告,我們就不用了嗎
2是個人覺得這應該跟XP的系統還原是一樣的,如果根本沒在用它,是可以關閉它的
3是看個人喜好,如果不想麻煩,設定這個設定那個,讓WIN7自行管理,其實也沒什麼差別.或C槽空間不夠大時,可以這樣做
4是在還沒裝防毒軟體前,將Defender關閉後,有些"頓頓"的感覺消失了,然後加裝防毒軟體後,用的還蠻順輰的,Defender是WIN7內建免費的,如果不想加裝其它防毒軟體,當然可以用看看
5是預設值正常應該就已經是硬體加速:全速,確定一下也好
6是看個人喜好,裝GAME時我個人喜歡它自動開啟安裝選單
7是看個人喜好,像我個人離開電腦的時間都不會太久,不可能讓它有時間"睡覺"的,頂多是螢幕關閉而以,而且要它"睡覺",不如關機來的省電
8是最常用的了,也是看個人喜好,進到桌面後還一直"lag"?把YAHOO MSN FOXY PPS...等都關了吧,等要用時再開
9是看個人,一般而言,家用電腦應該是無所謂的,但如果你銀行有幾佰萬以上存款而電腦裡又可能存有帳密,啊..還是建議關閉
10是看個人,如果覺得關機慢,可以試試
11是看個人,而且在文中所列出的8個內建服務項目,關不關其實是無謂的,真正要關的是,在不會影響效能下,那些根本用不到的服務,比如:將Microsoft .NET Framework XXXX 改為手動
PnP-X IP Bus Enumerator
Tablet PC Input Service
Windows Biometric Service (預設值是手動)
...
以上為個人淺見
我和上面一位網友一樣
也是"變更設定"不能點擊(變灰色的)
這是哪裡問題呀??
超嗨的~
原來電腦 這麼堅深喔
要好好學
這個網頁教的也很好~ 我受用無窮哩~http://sunflow.uuu.to
讓那些以為看看文章設定一下,十年前電腦就活龍一尾的人重灌幾次
一來學習經驗,二來提昇電腦重灌技術
這未嘗不是好事
我有些功能跟你的不一樣
請問作者您的版本是???
為何這篇外面寫的回應數跟裡面真的回應數差這麼多 ??
說實在的,想靠這些招加速的大概要失望了
所謂的系統優化這種東西不管是實際使用還是跑分上都沒感覺的
當作多了解一些基本設定就好了
還是感謝編大的辛苦整理
不過整理的確也辛苦~
加油囉~<( ̄︶ ̄)>
> 跟這個主題無關,我不理解的是 ......
>
> 為何這篇外面寫的回應數跟裡面真的回應數差這麼多 ??
有的回應是廣告留言
因此被系統隱藏掉了
<( ̄︶ ̄)>
powercfg -h off
It is Hibernate instead of Sleep.
You could refer to the following link for the detail.
http://blog.joaoko.net/archives/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