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時間5月11日,由台灣藝人黃立成創辦的 M17集團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申請首次公開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IPO),將以股票代號「YQ」在紐約證交所掛牌,預計募資1.15億美元(約新台幣34.2億元),由花旗集團、德意志銀行、大和資本﹑瑞穗證券等公司承銷股票。
M17 Entertainment 是由台灣的17直播和新加坡交友服務 Paktor 合併成立的新公司,自2018年初開始,有關 M17打算在海外申請上市的傳言不斷,但都未經證實。《數位時代》在第一時間取得 M17申請 IPO 的募股說明書,在長達233頁的報告中,替讀者整理出幾大重點,看這間由台灣崛起、藝人創辦的明星新創公司,有哪些營業數據值得仔細關注。
直播變現能力驚人
M17集團在2017年獲得7950萬美元(約新台幣23.6億元)營收,不過扣除行銷、研發和營業成本後,仍虧損2201萬美元(約新台幣6.5億元);今年前三個月成績更是突飛猛進,很會賺卻也燒錢,截止3月31日為止,M17集團的整體營收就有3790萬美元(約新台幣11.2億元),虧損仍微幅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說明書中首次揭露直播平台的驚人變現能力,17直播(公司登記名稱:Machipopo)在2017年替 M17貢獻了7180萬美元(約新台幣21.3億元),擔任集團金雞母角色;Paktor 則帶來730萬美元營收(約新台幣2.17億元)
難以想像的是,「頭號」直播主對於平台的重要性,遠遠大過猜測。
光是今年第一季,17直播排名前100大主播帶來的營收,就占平台的36.5%,500大主播更可以貢獻70.5%收入,儘管帳面數字比起2017年最後三個月的47.9%和81.9%下降一些,仍相當驚人,「相當於百大主播在90天內賺進4億打賞。」
主打「已開發」亞洲市場
M17集團強調,在台灣、日本、南韓、新加坡和香港等五地,17直播都是最大、最多營收的公司。根據 Frost & Sullivan 報告,他們在2018年第一季的營收市占率是19.2%,其中最大的市場仍是台灣:2016年占整體營收的78.1%、2017年是87.8%、2018第一季71.6%。
報告中指出,若按照營收排名,17直播去年在台灣的市占率36.1%,位居第一;2018年前三個月也有38.6%,是競爭對手的兩倍。他們在香港的營收市占率是15.3%,排第一;日本營收市占率從2017第四季的9.6%成長到18.6%,位居第二。
17直播認為,這幾個已開發的亞洲區域擁有約2.15億人口,7.6兆 GDP,加上良好的網路基礎建設、網路和智慧型手機滲透率,配合實境秀和短影音發展快速,有機會讓直播平台的玩法更加豐富。
集團註冊會員破4,700萬
截止今年3月31日為止,M17集團的註冊會員共有4790萬名,其中3330萬用戶來自17直播、1460萬用戶來自 Paktor。
17直播的註冊用戶數全部來自手機端,2016年約2930萬名,經過一年時間,2017年底成長至3240萬,三個月後再次增加90萬名新用戶。不過,他們的每月活躍用戶(MAU)成長趨於停滯,2016年底就有90萬名,但現在維持在100萬上下。
至於外界關心的「簽約主播」數量,共有7719位,其中2663位來自台灣,至今已產出177,560小時的內容,占平台總產出內容的78.2%。
17直播也揭露了用戶的每日使用時間,從2016年的19分鐘﹑2017年的35.5分鐘,成長到目前的40.4分鐘;每月付費用戶比例也同樣成長,從1萬人左右,提升到目前的3萬2千人。
未來與挑戰
以直播服務為主的 M17集團,擁有強大的變現能力,雖然仍在虧損階段,但公司規模與募資金額都雙雙成長。目前,他們已擁有583位員工,其中四分之一,大約123位是工程師和IT人員。
集團超過91.4%營收來自「直播打賞」,只有8.1%是交友軟體。M17認為,他們的商業模式雖然新穎,但過於集中在特定服務,且要面對新市場變化,加上全球公司 Bigo Live 和 MeMe Live 的競爭,未來仍有挑戰。另一方面,成長趨緩的月活躍用戶,也是他們擔心的現象之一。
為了不斷抓住用戶的心,M17近來不斷開啟直播新嘗試,包含和傳統媒體的節目合作、大量自製內容和電商頻道,最終,走到了赴美 IPO 的最後一步。
這間被台灣滋養、逐漸茁壯的網路新創公司,正在面對他們成長過程裡最關鍵戰役。
- 本文授權轉載自:bnext(數位時代)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