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道路交通亂象頻傳,導致行車紀錄器拍下的車禍事件,每天都在各大新聞台強力放送。只不過,交通事故發生時,駕駛人與民眾卻很少去探討意外實際發生的原因,通常只會在意賠償、保險或訴訟等問題,鮮少去談論駕駛的行車觀念,或者是汽車本身的硬體問題。
車禍數據看不出行車盲點
其實車禍意外會發生,絕大多數都是因為駕駛人在開車時,陷入了自己所不知道的「盲點」,無論是駕駛人對於行車狀況的未注意,或者是汽車A柱本身設計問題,導致視野受限,都屬於行車盲點的範疇。然而,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ARTC)卻表示,因行車盲點造成的事故,在交通部的車禍數據上是看不出來的,因為統計或究責時並沒有行車盲點這門分類,頂多只有轉彎(向)不當,可以做為參考,這就成為了民眾容易忽略的重要項目之一。
轉彎(向)不當和行車盲點之間的相關性很高,舉例來說,小型車的「A柱」通常會於駕駛左轉時遮蔽視線,進而造成盲點;而大型車的盲點更是遍布於車前、後、左、右,即便新法規已經規定要加裝四面不同方向的後視鏡,但後視鏡多就代表盲點也多,若駕駛人不多加注意,同樣容易造成車禍事件發生。ARTC也強調,除了駕駛人以外,行人在過馬路時,若遇到即將左轉的車輛,更要小心注意,避免自己陷入駕駛看不見的死角。
如何判斷駕駛人視野侷限
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ARTC)為了能夠讓各種不同車型,都有能透過科學化的方式來檢驗駕駛人實際行車時的視野範圍,特地在暗房內用燈泡模擬駕駛眼睛的方式,藉由燈光照射的亮區與暗區,來劃定駕駛的視野盲點。
值得注意的是,這項檢驗不僅能看出駕駛正坐在駕駛座時,直接用眼睛就能夠看到的位置,也要求調整車內視鏡與左右後照鏡的位置,藉由鏡子所反射的燈光,來測定駕駛的視野盲區。
大車後視鏡亦有死角
既然駕駛人容易陷入行車盲點,那要怎麼樣解決這個問題呢?傳統的盲點克服方式就是利用後視鏡;在法規上,民國100年出廠的大貨車被要求裝設四面後視鏡,但在此之前的舊型大貨車卻只需要兩種,行車視野死角也較多。新型大貨車被要求加裝的VI類視鏡,可以加強前方視野,在駕駛左轉時注意到前方行人,藉此加強安全性。
盲點警示最新科技
至於一般汽車,目前在法規上仍只要求車內視鏡與左右的後視鏡,但為了提升行車安全,汽車製造商現在會透過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中的盲點警示系統(BSW),減少行車視野死角,並增加駕駛人對於盲點位置人、車、物的警覺能力。
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在汽車領域中包含的層面相當廣泛,只要是以雷達、影像之感知進行危險警示或控制輔助,提升駕駛安全性的功能,都能夠算入ADAS的範圍。ADAS主要分為四大項:停車便利輔助,例如自動停車、倒車顯影等;變換車道輔助,例如車道偏移警示、盲點警示等;影像輔助系統,例如抬頭顯示、夜視系統等;前方安全輔助:緊急煞停、行人偵測等。而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ARTC)目前已經可以進行多項系統的檢驗與測試,並提供給廠商精確的報告。
想看小編精選的3C科技情報&實用評測文,快來加入《T客邦》LINE@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