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軍8年的中國手機廠商小米,於上個月才正式在香港交出資料申請公開上市,在正式 IPO 前夕,小米今年第一季財務資料也被首次公開。
雖然過去小米大多收益仰賴於中國市場與手機產品上,他們最近相當積極擴展海外市場,以及其他科技消費產品類別,希望分散風險,增加收益來源。
小米於2018年積極進入歐洲以及東南亞市場,於上個月才在法國巴黎落成第一間實體銷售門市,未來,他們更打算進軍美國市場。

圖片來源:小米台灣
產品類別方面,小米的智慧家居裝置以及網路服務產品也獲得不錯成績。他們的空氣清淨機、智慧冷氣等產品,加上手機 App 等網路服務,於2017年佔了29%小米總營收,但於2018年第一季佔比成長到31.8%。這個現象有望減輕小米在手機產品線上的依賴。
至於小米的手機產品,雖然於總營收擁有最高占比67.5%,但基於低價策略,幾乎帶不進利潤。
從網路商城起家的小米,於2016年面臨市場挑戰、業績下滑問題,但自2017年再度東山再起,創造實體店面增加銷售,更進入印度市場獲得消費者歡迎。根據研究機構 IDC 資料,小米目前的手機出貨量位於全球廠商間第四名。
小米預計在香港 IPO 上市,募資目標是100億美元,如果成功,不僅將成為阿里巴巴之後最大的IPO紀錄,更會把小米公司市值帶到一千億美元新高。
資料來源:TechCrunch、Bloomberg
- 本文授權轉載自:bnext(數位時代)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