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ker Faire 發起人Dale Dougherty:破解,是一種生活技能

Maker Faire 發起人Dale Dougherty:破解,是一種生活技能

在前兩年,「Maker」是最熱門的名詞,雖然現在風潮看似不如過去那麼熱絡,不過其實從那時候開始點燃的火苗,正慢慢地朝各領域在擴散。《自由自造》這本書的作者之一戴爾.道弗帝Dale Dougherty,為加州舊金山創客媒體(Maker Media)的創辦人兼執行長,他在二〇〇五年創辦《Make:》雜誌,也是全球每年創客界盛會「Maker Faire」的發起人。

在這之前,他是知名電腦出版集團歐萊禮媒體的共同創辦人,也是該電腦叢書的第一位編輯,並在一九九三年開創第一個商業網站GNN。二〇〇三年,他發明了「Web 2.0」這個專有名詞。而我們獲得授權節錄了《自由自造》一書中,關於他對「破解」以及「駭客」的一些看法。

破解,是一種生活技能

「駭客」這個詞現在同時具備正負面意義,媒體常把駭客刻畫成惡霸,駭入破解他人電腦,竊取資料,但另一方面「駭客」也躍入更廣泛的文化模因庫。一九九○年代,人們開始把「駭(亦作破解)」用在電腦外的領域:例如現在有食物駭客和財務駭客,也有分享「破解文」、傳授航空旅遊訂購訣竅的達人,有告訴你怎麼做才有效率,或如何教養子女等不同駭客。在網頁的自助經濟底下,「駭」成了一種生活技能,也是取得你所欲事物的方法。

我在歐萊禮媒體時,自八○年代寫出Unix 作業系統指南後,就留意駭客的一言一行。我不認為駭客僅限於某種類型的人或生活方式,而是能夠想出聰明卻不明顯的方法、解決有趣問題的人。我發現就某些層面來說,駭客在做的事很重要。他們代表的,是人類思考製作與合作的基本改變。

○○三年起,我開始出版一系列駭客破解套書,例如《谷歌破解術》(Google Hacks)、《Excel 破解術》(Excel Hacks),甚至有《思想破解術》(Mind Hacks)。其中一本《破解》系列是

TiVo 破解術》(TiVo Hacks),雖然不是本系列最暢銷的一本書,但人們想破解消費電子產品的欲望,卻讓我不禁思考現況。若人們在未獲製造商許可的情況下,都能破解TiVo,接下來一步會是什麼?他們會破解汽車嗎?不是每輛車都應該設有「我的偏好」清單嗎?我們應該可以改裝汽車的喇叭聲吧?家裡的門鈴不是應該可以破解,改變鈴聲嗎?何不環顧思考真實環境的事物,彷彿這一切都能任你破解?

我們開始與電腦互動,而這則影響了我們與實際世界的互動。人類產生一種期望,希望真實環境應該要能夠回應我們,與我們互動後產生變化,換句話說,就是跟軟體環境一樣收放自如。

破解不限於電腦,更可延伸至汽車、玩具、手錶、單車、居家,幾乎每樣你想像得到的東西皆可。駭客不只駭入軟體,也駭入硬體,實際世界本身也成為一個遊戲場域,不只有方正的液晶螢幕,我們還能駭入周遭世界。

 

自造:搭起DIY和駭客的橋樑

我擷取這些觀察,在二○○五年開始創刊《Make:》雜誌。我原本想將雜誌取名為破解術(Hack),但我對我的孩子提到這名稱時,他們不懂意思,我試著解釋,破解是一種聰穎解決問題的方式,無奈他們還是不買帳,於是後來我決定把雜誌取名為《Make:》,淺顯易懂多了。我在前往奧勒岡州波特蘭的歐萊禮開放原始碼大會(簡稱OSCON)的路上,在計程車後座向提姆.歐萊禮提出構想,解釋這本新雜誌是「獻給電腦控的瑪莎.史都華食譜書」。這本雜誌裡有許多讓讀者能著手進行的作品「食譜」,原料清單裡則都是嶄新科技。提姆認為這個構想很有意思,鼓勵我繼續進行下去,對此我心懷感激。我組織了一個共創這本雜誌的團隊,並邀請反文化線上雜誌《波音波音》(BoingBoing)的馬克.法蘭腓勒德爾(Mark Frauenfelder)擔任主編,他曾在《Wired》雜誌初期擔任過編輯,本身也是熱血的DIY 狂。馬克很熟悉我們各個方面的努力,結合科技與DIY,貢獻自己獨特的敏

銳神經,我們的設計師大衛.艾爾柏森(David Albertson)也一樣,為這本雜誌帶來清新俐落的設計,跟其他技術性雜誌與眾不同。 

在《Make:》之前,沒有一本當代雜誌反映出科技的DIY 精神,現存的科技雜誌皆以狹隘的商業眼光看待科技,主要內容都是新產品的發表,並未提供讀者可以著手、令人心滿意足的作品,我期望這本雜誌不只有介紹最新科技,還能涵蓋所有生活科技。《Make:》裡的提案包括所有生活科技:舉凡烹飪和木工等傳統技術,以及最新潮的3D 印刷和雷射切割技術都有。在《Make:》出現前,也有關於烹飪和木工的DIY 雜誌,卻沒有給駭客的雜誌,因此我為著手定義廣泛的個人化、修改、破解和創造的人群,創辦了這本雜誌,《Make:》是一座橋樑,聯繫了駭客

新世界,與傳統工匠、改造者和愛好者的舊世界,以及龐克、手工達人和DIY 狂。這些人的共通點就是DIY 思維,以及重新打造世界的決心,他們依照個人的想法改造,不需多加說明,都曉得這樣的世界會更美好。這本雜誌則賦予他們一個新名稱:創客。

我在第一期寫下這段開場白:「我們不僅是科技的消費者,更是創客,依照個人需求改造科技、融入生活。有的人天生是創客,有的人則跟我一樣,在不知不覺間成為創客。」

網路是DIY 文化與自造誕生的最大推手,網路上能找到幾百萬支用戶上傳的教學影片,從瘋狂帽客的萬聖節化妝教學,到使用引流導管製作呼拉圈,無奇不有。以前人們還要特別去上課,或一對一指導教學,然而現在的年輕一代,卻能透過YouTube 影片學習。網路讓小型製造商能直接和客人接洽,不需公司贊助或控制,就能成功致富。二○○五年登場的線上商場Etsy,會員已累積三千萬人,商店則近一百萬家。集資網Kickstarter 則專門提供募款平台,支持創客設計製作及發展產品。在各個活躍的線上社群網絡裡,都可見自造蹤跡,熱情參與者甚至高達幾百萬人。

這種自組與廣泛發布的活動,就叫創客運動,也是社會改革的力量,五花八門的自造和創客與過去串連,改變我們看待未來的方式。創客運動更新根深蒂固的價值,改寫了紮根於人類生理、歷史與文化的認知,自造定義我們。

 

  • 本文由商周出版《自由自造》授權刊登

Maker Faire 發起人Dale Dougherty:破解,是一種生活技能

 

想看小編精選的3C科技情報&實用評測文,快來加入《T客邦》LINE@
janus
作者

PC home雜誌、T客邦產業編輯,曾為多家科技雜誌撰寫專題文章,主要負責作業系統、軟體、電商、資安、A以及大數據、IT領域的取材以及報導,以及軟體相關教學報導。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