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是一家全球罕見的全能型公司,估值應該是騰訊X蘋果的估值」,創辦人雷軍兩天前,在香港投資人推介說明會上談到上市前小米縮水的估值,發表了出乎意料的觀點。
這場被稱為年度最大的 IPO 終於要來了,小米將於下週一在香港公開募股、7月9日正式上市,在這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和當初小米的預期,又有哪些落差?
估值腰斬到550億美元是底線
任何公司在 IPO 前,總是令人害怕會出什麼差錯,但小米今天總算親口向全球正式宣佈,將於6月25日到6月28日在香港公開募股,並於7月9日正式上市,為「2018年上市、小米創立10年」挑了一個特別的股票代碼:1810,小米 CEO 助理陳曦稱其為「年輕人的第一支股票」。
小米計劃在全球發售21.8億股,其中95%給國際投資者、5%在香港公開發售;預期發售價為每股17至22港元,對應募資額範圍,則為371億至480億港元,已有高通、中國移動、順豐、中投中財等7家基石投資者。
但小米的估值,卻從5月申請IPO時最高1100億美元,現在則縮水為550至700億美元,儘管其中包含中國預託憑證(CDR)暫不發行的額度,但落差可不小。
「這次550億美元的定價,就是我也不想開價了,你們隨便開吧。總不至於連550億美元都不值吧?」,攤出550億美元的底牌,再加上「小米的估值為蘋果X騰訊估值」言論,似乎讓人看見雷軍心有不甘。
「小米從沒有說過自己值多少錢,那些數字都是市場給的」,即便今天官方不斷強調,但雷軍選擇主動調低定價,或許是為了給小米上市後保留上漲空間,也讓投資者都有錢賺。今天雷軍仍再三強調,小米有價值的原因是獨一無二的「鐵人三項」商業模式。
互聯網剛起步,硬體外的第二塊藍海
但在今天的招股新聞發表會上, 雷軍花了快要6分鐘,對大家介紹小米的「硬體產品」,包括手機、手環、家電等等,讓人還誤以為是小米的產品發表會。會這樣切入,是因為「硬體產品」仍是大眾對小米最普遍的認知。
「很多人認為手機行業不賺錢,的確,手機在未來十年會緩慢增長,不會像過去一樣高速增長」,即便如此,雷軍指出,手機市場還是很大,去年全球共銷售14.7億台手機,小米就佔了約9000萬台,況且在2017年手機就佔了小米七成的營收來源,小米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此外,小米硬體產品已經有100多個品項、且還會繼續增加,並已進入全球74個國家持續賺海外財。
但雷軍這次也詳細解釋,除了硬體外,該如何看待小米在互聯網、剛剛起步的機會?
小米發展互聯網的基礎是自家硬體設備的用戶,手機賣越多、就可累積自家 MIUI 系統用戶,現在月活躍人數已達1.9億;另一方面,旗下物聯網家電,例如智慧音箱也有逾1000萬的用戶,隨著購買設備的人增多,發展互聯網的用戶也會不斷增大。
「和所有互聯網公司都一樣,我們透過廣告跟加值服務來變現」,比方說,小米 MIUI 是個系統,並不能自己做廣告,但系統上有原生 App,月活躍用戶達5000萬的App就有18個、1000萬月活躍用戶 App 則有38個,透過 App 即可打廣告、提供加值服務。
雖然小米每個用戶的平均收入僅為9美元,和 Facebook 用戶的20.2美元、騰訊用戶的34.5美元相差甚遠,且旗下互聯網整體收入只佔總體8.6%、但毛利率卻超過60%,小米絕大多數利潤都源自於此。若撇開電商不計,雷軍指出,去年旗下互聯網收入達99億人民幣,在全球排名擠進前25,未來發展可期。
雷軍:小米是「新物種」,無法被定義
「講到這裡,可能很多人很糾結,小米究竟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是硬體公司?還是互聯網公司?」,雷軍道出消費者、投資者的疑問,這同時也是他在過去一週一直思考的問題,最後選擇不定義,稱小米為「新物種」。
但值得一提的是,小米原先預期在香港 IPO 和中國預託憑證(CDR)試點上市並行,但18日 CDR 審議會卻臨時取消,之後再沒有進一步消息。在現場媒體追問此事,周受資表示取消原由是看「長期發展」,為了確保 CDR 能成功,所以暫緩讓香港 IPO 先行,並未再做更詳細說明,至於何時會再啟動?他則相當帥氣的回答「目前沒有計畫」。
在官方發佈的新聞稿中,預設若發售價每股取中間值為19.5港元,所得款項淨額估計約為275億港元,30%將用於研究開發硬體核心產品,像是手機、音箱、電視等等;30%用於投資擴大物聯網、移動網路服務的生態鏈;30%用於開拓全球市場;10%則為營運資金和一般企業用途。
「一家優秀的公司,往往考慮的是利潤;一家偉大的公司,考慮的是人心,我們希望小米在未來10年,會一步步變成一家偉大的公司」,雷軍說。上市只是第一步,小米的未來,待7月9日再開啟新章。
- 本文授權轉載自:bnext(數位時代)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