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單車運動在台灣突然崛起,除了大量的民眾開始以騎單車為運動、健身為目的之外,許多精緻的單車經銷據點也如雨後春筍般地開張。不過這股熱潮就有如 15年前葡式蛋塔在台灣的風貌,最近也逐漸感覺有些退燒。而為什麼這樣有益身心的健康活動會逐漸冷卻了呢?
基本上,運動跟吃蛋塔不太能混為一談,前者可以減肥、後者會越吃越胖,這兩者的立場似乎是有些對立的。今天我們姑且不討論蛋塔賣不好的原因,而就來琢磨一下:大家為何不太騎單車了呢?
騎單車,先天上它有些大自然的阻礙,例如下雨天就沒人想穿著雨衣騎車。所以有些時候,它不但不能作為運動器材,也不太能作為交通工具;畢竟雨勢太大的時候,騎單車一定會弄得全身都溼透了。
而騎單車有時候也有一些些的危險性,例如它自己是完全沒有聲音的,所以有時候周遭的人不易察覺單車騎士接近,縱使它有裝鈴鐺、有時也不一定能有效知會前方的用路人。這也更別說有些冒失的汽機車駕駛,他們橫衝直撞時、難免影響到單車騎士的安全。
除了天候、安全性的問題之外,就在單車精品店陸續蓬勃發展之際,一輛要價 10幾、20萬的單車也時有所聞。曾幾何時,一部作為代步的輕便交通工具,變成了昂貴的代價。這到底是買部賽車來參賽、還是炫富,有時真讓人不解。
好的單車,當然不便宜!好的單車,騎起來比較輕鬆、爬坡比較不費力、坐起來屁股比較不痛。但...要那麼輕鬆、那麼享受,在家吹冷氣不就結了,花大錢只圖個能夠「比較輕鬆」的答案?我們得好好思索這其中的道理究竟是什麼。
據了解,在這波騎單車風潮還沒興盛、就開始騎車的騎士們,到現在都還騎著他們的單車在健身;而那些趕流行的潮人們,他們的單車早就高高掛起,成為日後說嘴的紀念品了。
台灣目前的單車道規劃不完備,而汽機車駕駛、一般行人對單車騎士的路權,其實也不太尊重。反觀單車騎士,其實有時候也因為自行車的輕巧、而到處鑽來鑽去,這也讓人頗傷腦筋。總之,我們彼此之間還是要互相培養優良的道路觀念才是。
就在某日,我們編輯部討論完台灣單車的興衰史之後,剛好收到國外的來信。透過國外友人寄來一些他們那邊單車騎士的照片,才發現原來我們不再勁裝登場、不再一日征服雙塔,就是因為我們對太陽的理解有所不同。
您認為我們騎單車運動逐漸退燒的原因是什麼呢?
[以下分頁有一重大原因推論,如未滿 18歲、或無幽默感的朋友請勿進入!]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