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捷克作家卡雷爾‧恰佩克(Karel apek)寫了劇本《羅梭的萬能工人》(Rossum's Universal Robots:R.U.R.),這是個關於科技可能使人失去人性的警示故事,正是這個劇本將「機器人」一詞引入了現代世界。
在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社的讀者會上,《機器人》(Robots)一書的作者約翰‧喬丹(John Jordan)深入探討了《R.U.R.》的持續影響。他寫道:「像許多同齡人一樣,令恰佩克感到震驚的機械和化學武器造成的大屠殺,象徵著第一次世界大戰與以前的戰爭截然不同。他對科學和技術的烏托邦概念也深表懷疑。恰佩克在劇本首映後曾感嘆:『人腦的產物已經逃脫了人類之手的控制,這是科學的喜劇。』」
丹尼繼續寫道:「在同樣的採訪中,恰佩克揭示了劇中一個角色的起源。他說:『老發明家羅梭(他的名字翻譯成英文意味「知識先生」或「大腦先生」),是上19世紀科學唯物主義的典型代表。他想創造人造人的願望——從化學和生物的角度,而不是機械的意義上,是由一個愚蠢而固執的願望所激發的,這個願望就是要證明上帝是不必要的和荒謬的。年輕的羅素姆是現代科學家,不受形而上思想的困擾。科學實驗對他來說是走上工業化生產的最終之路。他關心的不是證明這個概念,而是製造。』」
有鑑於此,幫助「機器人」這個詞誕生的《R.U.R.》,實際上是對機械化及其使人失去人性的方式的批判。這個詞本身來源於捷克語「robota」,意為由農奴從事的強迫勞動。它的斯拉夫語詞根「rab」的意思是「奴隸」。「機器人」一詞最初更準確地定義了人形機器人,因為它們既不是金屬也不是機械的產物。
- 資料來源:Boing Boing 作者:John M. Jordan
- 本文授權轉載自網易科技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