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ympus E-P1大概是最近話題性最高的數位相機了,雖然同樣是M4/3(Micro Four Thirds)機種,但Panasonic G1剛推出時,注目度也沒那麼高,推測是因為E-P1打著Olynpus PEN機種50周年加上E-P1復古的外形所影響。剛好E-P1前幾天在台灣舉行發表會,會中有媒體也有慕名而來的民眾參與,擠爆現場的展示空間,
正式介紹E-P1前先說說Micro 4/3(以下簡稱M4/3)的緣由,考慮購買數位相機的用戶都知道,數位單眼比普通消費機的畫質好上一大截,但感光元件限制了機身大小,可交換式的鏡頭組不僅是錢坑,也是攜帶時的累贅。為了兼顧畫質與攜帶性,舉多廠商合作開發4/3(Four Thirds,意即數學上的三分之四)系統,藉由縮小感光元件尺寸(在此指的縮小,仍遠比消費機片幅大),與2倍的焦距轉換率,讓同焦段鏡頭更小。(鏡頭標示17mm的 4/3系統,與鏡頭焦距為34mm的35mm全片幅系統,兩者拍出來的效果近似)。
▲片幅大小示意圖(資料來源:Wikipedia)
以上兩種特性都是讓4/3系統增強攜帶性的特色,後來又推出取消反光鏡設計的M4/3系統,保留高素質的畫質,體積又更進一步縮小。
▲4/3與M4/3的差異(資料來源:Fore Thirds官方網站)
Olympus E-P1的規格在此做簡單整理:1200萬畫素、機身防手震、ISO最高至6400、6種ART Filter模式,亦可套用至影片拍攝、影片解析度最高達720P 30fps,但每段限制7分鐘、3吋LCD螢幕、支援記憶卡為SD卡、黑白兩色,體積120.5mm×70.0mm×35.0mm、機身重335公克,同時間推出17mm f/2.8與14mm-42mm f/3.5-f/5.6兩種鏡頭。
未實際使用前,看起來較大的缺點就是無觀景窗、無閃光燈。發表會現場被問及為何沒加入閃光燈功能時,日本Olympus SLR事業部本部長小川治男先生回答:「因為E-P1的對象並非針對一般初學者,各位是老手,可以自在用閃光燈、新手用閃光燈會很醜,而且我們有防手振跟還不差的高ISO,所以沒有給閃光燈」。
會中也有稍稍透漏未來機種會增加閃光燈與電子觀景窗,就目前的情況猜測,E-P1並非Olympus規畫內的高階機種。
▲初期E-P1的配件大概就這些了,觀景窗、閃光燈等都需另購。
實際拿起E-P1測試,金屬拉絲的機殼手感不錯,有堅固耐用的感覺,但拿在手上稍沉一些,如果想單手持握可能重了點;對焦速度就小編感覺比不上數位單眼,與高階消費機相當。不過防手震效果不錯,現場透過HDMI將E-P1相片傳至Sony電視播放,效果很棒,M4/3主推的畫質與體積,在這次E-P1的發表中都達到很好的宣傳。
▲機背方向鍵外圈為轉盤,右上角的放大縮小也是滾輪控制。
令人擔心的還有一點,E-P1加17mm鏡頭之前傳出的八卦價格為新台幣35,000元左右,但現場並未公布E-P1相關售價,大概是怕真相會蓋過發表會的鋒芒。也許是公司內部正在調整價格,希望代理商能師法美國amazon報價(900美元=29,624新台幣)而非日本amazon價格(109,800日圓=37,535新台幣),讓E-P1能成為推動M4/3系統的助力。
▲體積比目前高階消費機略大,但可換鏡頭的特性用來打鳥很實用。
註:本篇文章刊登後得到最新消息,台灣官方報價正式出爐。
E-P1+1442mm $29900
E-P1+17mm+viewfinder $34200
E-P1+17mm+1442mm+viewfinder $38000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