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佐斯失去了自己的「世界首富」稱號,雖然他依舊是那個一分鐘能買一輛藍寶堅尼的富豪。但如果要用自己的全副身家全買藍寶堅尼的話,他買到的要比「新世界首富」貝爾納·阿爾諾少那麼幾輛。
造成這一切的是亞馬遜小跌 0.7% 和 LVMH 的大漲 1.66%。這讓貝佐斯的淨資產減少了 7.61 億美元,而貝爾納·阿爾諾上位成了新的世界首富。雖然市場變幻莫測,誰都不知道這個世界首富的位置能坐多久。但看看阿爾諾身後的貝佐斯、蓋茲、祖克伯……你就會對這個非金融也非 Internet 圈的阿爾諾好奇不已。
這也是歐洲造富和美國造富的不同。
這是女性的勝利嗎?
很多人說,這是女性的勝利。
因為 LVMH 集團的總裁,管著數十個奢侈品品牌。一個個包、一雙雙鞋、一串串手鏈……奢侈品的主要消費者揮舞著鈔票,用真金白銀為阿爾諾助力,讓他的集團在大環境下不退反進,市值一年漲了 60%。
去年一年,大部分行業都過得不大好,但奢侈品行業不是如此。LVMH、歷峰、開雲這三大奢侈品集團的成績都非常好,LVMH 的股票甚至在過去一年暴漲了 60%。
LVMH 旗下 Dior、LV 等品牌表現強勁,LV 的男裝系列在 48 小時內的快閃銷量甚至遠超其和 Supreme 的聯名系列;Dior 經典的馬鞍包也推出了男士款;Celine 也推出了品牌首個男裝系列。就是這些新生血液的加入,讓 LVMH 集團的時尚和皮具部門獲得了再次獲得兩位數的增長。
RBC Capital Markets 的分析師 Rogerio Fujimori 就曾表示,儘管男裝只是 LV 業績組成中的一小部分,但並不可小覷,對於品牌門店流量以及手袋、鞋履等高利潤的核心配飾產品銷量有很大刺激作用。
與其說這是女性的勝利,不如說是品牌出現了新的增長點,帶動全局。
當然,對 LVMH 大漲最明顯的推動因素還是漲價。在去年的富豪榜中,貝爾納·阿爾諾首次排名進入前五。或許是為了慶祝一下,全球專櫃漲價就這麼來了,全球 1200 種產品都加入了漲價行列,漲了 10%。
品牌漲價推新產品線,消費者樂意買單。我要是坐在世界首富位置上的貝爾納·阿爾諾,我一定笑得愉快,都是雙贏嘛。
貝爾納·阿爾諾是怎麼富起來的?
和白手起家的貝佐斯、馬斯克、祖克伯不同,貝爾納·阿爾諾更像蓋茲,祖上闊過,家族的人脈和資源讓他們走得更順暢。
我們知道蓋茲曾經一週在賓館裡瘋狂寫程式碼,祖克伯大學期間做出了遠近聞名的社群應用服務,可以說是用雙手敲出了自己光明的未來。而貝爾納·阿爾諾就不一樣了,他靠的或許是自己的眼光和反應。
他 22 歲回到家族企業時,就說服父親用四千萬法郎的價格賣掉了公司的建築業務,轉而從事房地產經營業務。32 歲的時候,他還去了美國,想搞出一番大事業。他在弗羅里達搞家族本身擅長的建築業,但這段經歷,在他的一生中,遠遠稱不上成功。
所以他回到了法國,瞄準了連美國人都知道的品牌 Dior。
當時迪奧的母公司 Boussac 已經破產,法國政府正在尋求社會買家。阿爾諾破釜成舟,抵押了價值 1500 萬美元的家族資產,在合夥人的幫助下,他將人生的第一個奢侈品牌收入囊中。
Dior 是開始,但 1987 年的黑色星期一,才給了阿爾諾擁有 LVMH 的機會。
他和 LVMH 的家族繼承人 Henri Racamier 進行合作,幫助他贏得了「勝利」。在 LVMH 中,多個百年品牌,數個家族股東,意見不同的爭奪者……一個集團的亂局都在這對合作夥伴的合作中消弭無形。他們贏了,但最殘酷的宮斗戲份才剛剛開始。在和「最親密的合作夥伴」長達數年的庭審和口水仗後,勝利者是阿爾諾。
利用了 LVMH 的股票頹勢,阿爾諾的投資公司和私人投資一起上,最終掌握的股權多過了本身的家族繼承人。從一個協助者,阿爾諾成為了一個主導者,並駕駛著這艘巨輪開始將世界上華貴而美麗的品牌收入囊中。
Kenzo、Céline、Marc Jacobs、Loewe,Givenchy、嬌蘭、Chaumet、RIMOWA……除了珠寶華服,還有絲芙蘭和 DFS 這樣的零售店也被納入了版圖。
當然也不是沒啃到過硬骨頭,LVMH 的強勢讓 Hermès 家族齊心協力打起了股權保衛戰,Gucci 在遇到收購後激進發新股,即使鬧上了法庭,最終還是被逃離了 LVMH,被開雲集團收入囊中。
在阿爾諾主導下的 LVMH,其收購過程既充滿「趁你病,要你命」的狠絕,也有在遭遇 Hermès、Gucci 這樣的頑強抵抗後迅速退場。時任 Hermès 行政總裁的 Patrick Thomas 甚至在公開聲明中喊話 LVMH:「如果你想勾引一個漂亮的女人,你不應該從背後強姦她開始。」
阿爾諾眼光好,反應快,最擅長的就是在別家股票大跌之時入主。他的收購劇情之精彩,甚至可能在中國風靡的宮斗劇集之上。
美國聯網,歐洲扎底
貝爾納·阿爾諾的發家路可以說是傳統的發家路。不只是他所在的是行業傳統,用的方法傳統,連它收購的公司也都是頗有底蘊的公司,隨便拿出一個可能就有百年品牌史。這都是歐洲多年的文化審美和工藝技術滋養出來的品牌。
從箱包手錶到服裝飾品,他們是你日常生活中的都會用到的商品。這些手工匠人的傳承,從一家買手店開始延伸,最終成為傳承百年的知名品牌。他們的滲透速度或許不像 Internet 那樣快,但潤物細無聲的品牌宣傳卻讓他們成為了使用者最想擁有、最離不開的產品。
事實上,歐洲各國市值最高的公司走的都是這個路子。在歐洲市值最高的雀巢承包了你的奶粉、麥片、糖果、飲品等等,與吃有關的一切,就和雀巢相關。
英國市值最高的企業則是匯豐銀行,而歐洲也確實是現代銀行的起源地。
荷蘭市值最高的則是荷蘭皇家殼牌,再往後是聯合利華,一個是「海上馬車伕」的遺產,一個則是你生活中的日用品。
這些品牌大多是歐洲歷史的餘暉,歷史悠久,來自傳統行業。這是歐洲發展多年的手工藝製作和工業製作實力的證明。但另一方面,這也是歐洲新型企業孱弱的證明,就像德國某汽車集團的部門主管雅克布‧維海爾恩在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也表示「歐洲在世界科技競賽中確實落後了」。
1 月 20 日,貝爾納·阿爾諾依然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但等新的交易日截止,誰知道他會不會變成世界第二還是第三呢?畢竟財富比他少的那些人,是貝佐斯和蓋茲,如果貝佐斯不離婚,蓋茲沒為慈善花掉幾百億,那這個位置,離他還有一段距離。
在接受富比世採訪的時候,阿爾諾自己也表示:「如果將我們和微軟進行比較,我們的規模還很小。這僅僅只是個開端。」
相對上萬億的 Internet 公司而言,市值千億的 LVMH 確實「還小」,擁有七十多個奢侈品牌的 LVMH 確實還僅僅是個「開端」。
但美國的科技產業雖然搞得轟轟烈烈,排行榜上的富豪還不是得穿 LVMH 集團旗下品牌的服裝,日用品和食品也有很大可能是個歐洲品牌。
雖然在 2010s 年代,科技服務和柴米油鹽一樣都成了生活必需品,人人都得用,人人都離不開。但在迅猛發展的科技服務外,和衣食住行相關的老牌巨頭也有自己的生存之道,不管是利用品牌優勢擁抱科技服務,還是抱團協同作戰,他們也有自己的造富之路。
就算接下來可能很快會從世界首富的位置上跌下來也沒關係。畢竟科技巨頭要是在歐洲被罰重稅,股票市值也會有波動,到時候阿爾諾說不定又是第一了。
但對我們而言,一切也就是和貝佐斯差多一名還是少一名的區別而已。
- 本文授權轉載自:ifanr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