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通訊大賽「聯網未來挑戰賽」由評審們花費許多時間審查與討論,終於決定入圍決賽的27個團隊。今年由中華電信、高通、台灣大哥大、亞太電信、明基逐鹿、思科台灣、華電聯網、遠傳電信、物聯網智造基地、研勤科技、凌陽科技、UnaBiz贊助與支持,除了提供獎金與獎品,更由各企業的中高階主管參與競賽評審,實際與團隊互動交流,提供寶貴建議。
2020年「聯網未來挑戰賽」決賽入圍作品:
- Arctos雙向漫遊機-冠軍
- iVision-亞軍
- 5G裸視全像視訊會議系統-季軍
- iBuffet-校園菁英獎
- AI智慧電管家-優秀獎
- 自主智慧飛行載具之水域巡檢系統-優秀獎
- 智慧道路巡查系統-高通企業特別獎
- mini-IOC微型整合行動中心-BenQ 明基逐鹿企業特別獎
- 可攜式智慧後方LED警示板-Cisco 思科企業特別獎
- 工具機聯網與智慧加工技術
- Lockists機車共享平台
- 5G AR互動行銷
- 空氣品質分析帶著走
- 魚塭水質監測系統
- 智能爬梯搬運機器人
- 智慧列車監控管理服務
- 掃樓梯機器人
- 新型態時尚資源選購APP
- 毫米波雷達行人感測系統
- 牙齒檢測儀
- 5G無人智慧醫療運輸車輛平台
- 樂爆彈
- 具大數據分析之溫度感測儀
- 智能化豬場管理系統
- AI養殖未來食物
- AI自走裝置聯網澆灌系統
- 具和弦辨識及和弦顯示之吉他教具
工具機聯網與智慧加工技術
運用聯網與行動通訊科技讓傳統工廠智慧化
重點快覽:
- ✔ 一套系統監控大量機台,提高管理效率
- ✔ 遠端監控隨時隨地掌握機台狀況
- ✔ 達到跨控制器、跨裝置的便利性
許多工廠裡的加工機台在運作時必須有人在旁監看,出問題時才能儘快處理,在人力運用上非常沒有效率,本作品即是為了解決此問題而生,其中關鍵是讓工具機台聯網,便能將運作狀況與相關數據傳送到雲端,當發生問題時可透過LINE通知負責人員,讓使用者能夠隨時隨地掌握機台實況,當然也可以在電腦或手機上開啟系統軟體,主動監看各機台運作。
本系統的中樞是智慧聯網平台,可以連結不同廠牌的CNC加工機,在場域應用方面,已整合使用海德漢控制器的CNC五軸加工機與6台使用新代控制器的小五軸加工機。這些機台本身配有各種感測器,將收集到的資料送到雲端,由本作品的「智慧預測與診斷系統」來分析這些資料,在人工智慧中機器學習技術的加持下,包括刀具健康狀況、機台主軸狀態、機台之稼動率等等都能讓使用者一機掌握、一目瞭然。
透過本系統可以讓管理人員有效掌握製程資訊,減少現場人力,讓傳統工廠朝向自動化、關燈工廠目標前進。
▼ 從管理介面來看機台的刀具狀況。
▼ 打開LINE就能監看機台狀況 。
團隊:虎虎智能聯網
團隊成員:詹子奇、鄭創鍵、柯力綸、曾茵岭、許勝豪
團隊成員來自虎尾科技大學,產品與聯網有關,因此以「虎虎智能聯網」為名,在學校主修機械與電腦輔助工程。在本專案中的分工包括實作小五軸切削量測、SkyMars機聯網設計、通訊軟體程式編寫等等。參加本次通訊大賽學習到如何進行商業簡報,在有限時間內推銷自己的產品,也從評審的意見中了解自身不足,得知修正與精進的方向。我們以目前的階段性成果為基礎,進入研究所後會提升技術與優化作品,也會針對成果做專利佈局,將來打算透過募資手段走向創業之路。
Lockists機車共享平台
活化閒置機車資源 為車主與用車人創造雙贏局面
重點快覽:
- ✔ 為機車車主帶來被動收入
- ✔ 用APP就能找車借車還車
- ✔ 車主與平台可以隨時掌握機車現況
台灣的機車數量在全球名列前茅,許多人家裡有閒置的機車,久久才會騎一次且功能十分正常,是否有善加利用的方法?「共享」或許是個可以考慮的途徑,因此本團隊推出Lockists機車共享平台來應對此問題與需求。
本服務的關鍵是由平台提供的智慧機車鎖,除了鎖車還有一個空間置放機車本身的鑰匙,讓車東與車客不必見面。車東利用APP設定共享價格、上下架時間與機車相關資訊後即可讓機車進入共享狀態;車客利用APP尋車、開大鎖、取得機車鑰匙,使用後也能在APP引導下還車至規定範圍。
本作品是全球第一家「真正」為既有機車自動化共享而生的平台,整合軟硬體的全方位解決方案。智慧機車鎖可以保管、辨識以及傳遞車東的機車鑰匙,也有GPS定位與連網功能,因此機車租還、晃動、地點等等相關資訊都能上傳至雲端,讓平台與會員隨時隨地可以掌握機車現況,在不必改裝機車的前提下,共享既有機車的閒置時間。既然可以共享機車,本服務可望讓機車數量減少,進而改善交通環境。
▼ 三步驟把機車鑰匙存放在智慧型大鎖裡面。
▼車客利用APP來搜尋機車。
團隊: Lockists
團隊成員:林鈺堯、周信彰、郭柔辰、趙啟廷、李昀宸
本團隊為新創公司,成員的背景包括PM、上市櫃大廠軟硬體整合工程師、全端軟體工程師等等,致力於實踐「讓每一台現有機車得以共享」的價值。我們深信台灣原生新創也能像Google、AirBnB、Uber一樣,成就改變全球生活模式的產品與服務。參加通訊大賽最大的收獲來自私董會,我們得到相當全面的的建議。本服務預計在2020年底於台灣正式推出,接著會開始為Lockists Lock v2做群眾募資,同時確認市場性與量產資金的需求,若有GV等級的創投對本團隊有興趣,歡迎進一步詳談。
5G AR互動行銷
擴增實境加客製化趣味角色 讓互動行銷更有效
重點快覽:
- ✔ 用AR互動機制吸引參觀人流
- ✔ AR互動應用也能投入教育訓練領域
- ✔ 可搭配5G企業專網進行銷售
手機遊戲Pokemon Go讓大家見識到AR擴增實境應用的威力,在實體場所搭配虛擬角色進行導覽或行銷活動,讓現場訪客更投入、體驗更好,因此本團隊推出「5G AR互動行銷」服務,協助場域業主或活動主辦單位獲得更好成效。
在實際使用時以APP為主,由本團隊為場域業主建立趣味性角色,現場訪客使用自己的手機就能看到虛擬角色在現場行動,另外像是博物館也可以統一由導覽員手上的平板電腦執行APP進行互動式導覽。本團隊目前在大溪的木藝博物館進行場域驗證,除了AR導覽,也跟娃娃機業者搭配,讓訪客到臉書粉絲團留言後取得代幣去夾娃娃,串連線上線下資源。
另外像是建設公司也是本團隊積極尋求合作的對象,除了使用AR機制進行導覽,也可以進一步打造成遊戲,針對親子住宅可以在社區中庭導入此服務,讓小朋友玩虛擬尋寶遊戲,再按季節調整內容。 本作品參考Pokemon Go的邏輯,但可依照客戶的需求選擇虛擬角色,並針對角色進行調整,符合現場活動的需求,是本服務的亮點。
▼ 虛擬角色可依照實體玩偶建立。
▼ 趣味角色為導覽過程增添更多樂趣。
團隊:睿迎有限公司
團隊成員:蔣紀綱、楊仕凡、陳贊宇
睿迎主要是產品管理和技術行銷的公司,我們會先研究與確認市場需求,然後據此回頭設計解決方案,在產品出爐後逐步推向市場。通訊大賽為參賽團隊安排了私董會活動,在會中收到許多珍貴的建議,也因此認識徐竹先老師,期望後續有機會參與MISA的活動與課程。本公司目前會在大溪的木藝博物館進行場域驗證,並且同步把服務推廣到更多地方,例如建設公司就是我們的重點目標,期待合作的客戶能直接策略投資睿迎,也規畫在2021年第二季左右開始募資。
Arctos雙向漫遊機
提供個人專線穩定高隱私的創新VPN體驗
重點快覽:
- ✔ 傳輸雙向加密保障用戶的個資隱私
- ✔ 大幅降低檔案、串流傳輸費用
- ✔ 各種IoT設備均可連線
在國外出差,想用台灣的Netflix帳號追劇,很多人都知道可以透過VPN假裝人在台灣上網,但安全性、穩定性、VPN流量限制都是問題,本產品Arctos雙向漫遊機正好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用戶將一台Arctos雙向漫遊機連上網,安置於家中,將另一台Arctos雙向漫遊機帶出國,利用APP將兩台異地的設備配對後,用戶即可在兩地使用Arctos雙向漫遊機分享的Wi-Fi訊號使用VPN服務,所有透過漫遊機傳輸的資料,都是透過虛擬專有網路從國外將資料傳回家中設備進行上網,不會經過區域防火牆,少了防火牆的阻礙,Arctos提供的VPN服務更加穩定也更具有隱密性。另外,Arctos也可以做為Wi-Fi分享器,讓家人一起使用更安全的上網環境。
跟大多數以中心化伺服器提供VPN服務的產品相較,Arctos採用IOEX分散式組網技術,在安全性、穩定性都勝出,給使用者全新的VPN體驗。
對企業用戶來說,不經中繼伺服器的資料傳輸方式讓企業用戶大幅降低檔案、串流傳輸費用,本團隊也提供IOEX SDK軟體開發包,協助企業用戶降低其傳輸成本。
▼ 本產品體積小巧,便於攜帶。
▼ 使用專屬APP來管理硬體設備。
團隊:喆立聯網股份有限公司
團隊成員:李可人、謝鴻駿、陳培郁、徐偉原、林君豪
本團隊多數成員來自鴻海集團的通信開發團隊,從2008年開始便一起共事,並於2016年2月創業,主要研發IOEX分散式組網技術,Arcots雙向漫遊機之銷售與香港煌城公司合作,進行海外業務拓展。參加通訊大賽最大收獲是參與私董會培訓,除了認識董事會的專家,也得到評審對本公司技術的認可,並在過程中協助我們在商務上進行發展。IOEX團隊自2018年起陸續在Github平台分享IOEX SDK,希望透過軟體開發包的推廣,壯大IOEX分散式組網的網路健全性,以期在未來成為全球性的通訊企業。
空氣品質分析帶著走
融合多種技術 打造更有參考價值的空氣品質情資
重點快覽:
- ✔ 以視覺化、直覺化呈現降近空氣品質
- ✔ 動態提高感測網時空解析度,參考價值更高
- ✔ 可預測未來的空氣品質變化
大家都知道空氣品質對健康的影響很大,但市面上這麼多APP或產品,提供的空氣品質資訊即時嗎?在目前位置看的資訊,可能是幾公里外的測站資料,這樣有參考價值嗎?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本團隊運用AI技術並考量時間、空間與感測器特性,融合移動點與固定站點資料,動態提高感測網的時空解析度,也運用AI技術學習歷史資料建立模型,預測未來可能的空氣品質變化趨勢,提高使用價值。以「所處的區域空氣品質如何」為例,我們採用空間分析面化技術,可以做到更精確的資訊來源,達到即時掌握空氣品質變化的成效。
以實際使用來說,我們打造「空品監測地理空間分析平台」,以地圖為主要介面,在上面呈現氣象站、空氣資訊感測站位置,點入後可看到該站點的詳細資料。
為了解決呼吸道疾病患者追蹤發病環境的數據收集不易的問題,以「個人化輔助預警模型」建立測站附近呼吸道系統健康情形追蹤機制、評估空汙暴露與呼吸系統健康的相關性,提供更精準的預警與衛教輔助資訊。
▼ 站點資料可呈目前與歷史天氣、空品狀況。
▼ 氣象與動態空品異質資料融合。
團隊:肺欲清
團隊成員:黃昱錞、顏玉郁、高瑞鴻
我們隨時關切周遭空氣品質,並且希望肺部常保清新,因此以名人姓名的諧音「肺欲清」作為團隊名稱。成員由世新大學學生組成,在參賽過程中遇到各路好手,為了參賽而規劃許多在日常生活中可實際應用的案例,因此激發出更具有開創性的想法,同時評審給予的建議也幫我們校正未來的發展方向。若有機會獲得更多資源,希望有更多移動式測站進入無標準測站覆蓋的鄉鎮區域,幫助更多人即時掌握空品的時空變化,也打算公開我們分析後的數據,讓更多開發者延伸不同的應用。
智慧道路巡查系統
人工智慧加大眾貢獻路況資料 打造更安全的行車環境
重點快覽:
- ✔ 讓大眾幫忙回報道路路況
- ✔ 圖像化的道路狀況檢視系統
- ✔ 專為台灣用路人而生的道路小幫手
道路路面不平整或有坑洞,除了影響使用體驗,也很容易讓機車發生車禍,但巡查路況需要許多人力,有許多問題更是久久未被發現。因此本團隊打造「智慧道路巡查系統」,它的主軸是一款APP,任何人的手機只要安裝APP,在行車過程中由APP收集手機感測到的震動、彈跳資料與所在位置,自動回傳到雲端主控系統,累積許多手機回傳的資料後,經由本系統的演算法進行分析便能知道那些道路的路面狀況不良,收集的資料愈多就愈能提高準確度。平台可通知巡查員前往確認,或通知工程承包商進行維修。
目前有些縣市政府設有路況回報系統,但使用時需要填寫許多資料,降低使用意願,本系統運用手機原本就有的各種感測器自動收集資料,讓大家輕鬆回報路況。
既然平台有許多經過系統分析的路況資訊,因此使用者也能在APP查詢路況,並透過內建的功能提示民眾附近的道路狀況,讓大家有更好的用路體驗。希望將來可以跟機車外送平台及政府單位合作,為騎士用路安全盡一份力量。
▼ 手機APP的行程資訊與記錄清單畫面。
▼ 實際上路進行測試。
團隊:RoadDoctor
團隊成員:紀耀琛、郭勁辰、黃奕穎
我們是RoadDoctor,團隊名稱傳達想為台灣的用路環境盡一份心力。成員來自成大工業設計所、成大電機系、交大資工系,具備多元與跨領域的專業背景。工業設計所的設計師負責規劃架構和介面設計,電機系的工程師負責資料收集、模型訓練及後端程式撰寫;資工系的工程師負責手機程式撰寫。參加通訊大賽是想尋求跟贊助企業合作的機會,在過程看到多元的新創意,首度了解台灣有如此多的新創公司提出許多有趣的產品,期待本團隊未來能夠創業,讓市場見證我們的實力。
mini-IOC微型整合行動中心
協助中小企業低成本打造自己的物聯網戰情中心
重點快覽:
- ✔ 低成本部署專業的微型資料戰情室
- ✔ 提供各種生活資訊的智慧型解決方案
- ✔ 可整合分散的垂直型物聯網服務
生活周遭的物聯網裝置愈來愈多,收集而來的各種資料與影像,往往需要到使用不同的APP或網頁觀看,相當麻煩,對企業來說,例如總部想要了解各工廠產生的汙水狀況,需要花費大量金錢打造戰情中心,本團隊因此推出mini-IOC(mini Integrated Operation Center)微型整合行動中心,介面上以電子地圖為主,可以地圖上呈現各種資訊。
以交通服務為例,本平台結合PM2.5資料,在規畫路徑時可避開空汙嚴重的路段;整合國道資訊,像是各里程車速、閘道間車速、即時事故、即時影像等等。在校園方面,因應防疫需求,提供遠距點名學生定位機制,或是讓使用者掌握校園公車即時位置與歷史路徑。在農業方面,可以遠端監看農場影像並控制作物照護設施。
mini-IOC改良傳統IOC的不足,可以直接統合現行物聯網應用的網頁平台與設備,迅速新增客製化應用,沒有程式開發技術的人也能輕易上手,使用介面為網頁,任何行動裝置都能直接操作,對於企業來說,可以用最低的成本打造符合所需的物聯網資訊戰情中心。
▼ 打開網頁就可以掌握國道路況資訊。
▼ 規劃路線時自動避開空氣品質不良的區域。
團隊:mini一IOC
團隊成員:童柏勛、陳亮融、廖俊凱
我們是來自交通大學資工系的團隊。參加通訊大賽讓團隊成員學習到從業界的觀點檢視作品,在評審見面會中獲得許多寶貴建議,也看到各式各樣的創新作品,激發我們去思考如何讓作品的發展更完整。目前科學園區、台北電腦公會、台灣全球無線平台策進會、交通大學智慧校園已採用mini-IOC提供服務,我們的短期目標是跟更多中小企業、政府單位、學術單位合作,接下來打算與大型垂直資訊系統整合商合作,開發整體的物聯網應用,未來則朝向專業的PaaS公司邁進。
魚塭水質監測系統
省工省成本 協助水產養殖業者智慧化轉型
重點快覽:
- ✔ 養殖工作智慧化可節省人力
- ✔ 即時監控隨時守護漁塭
- ✔ 建置容易成本低,使用簡單好上手
在養殖業裡面,水溫水質是魚蝦能否健康存活的關鍵,台灣大部份的養殖業者規模小,無法投資高價的科技設備來監控水質,使用人力監控又面臨缺工與工作者老化問題,以人來觀測水質變化需要長年經驗,但這些經驗難以傳承。本團隊因此推出「魚塭水質監測系統」,用物聯網技術協助小型養殖業者來省工省成本。
本作品以Arduino加上多種水質感測器打造水質偵測裝置,可以偵測溫度、溶氧值、PH值、ORP值等等,使用太陽能供電,與浮筒結合後可漂浮在魚塭水上,用機器觀測水質變化,養殖數據保留在資料庫裡面,就算經驗無法傳承也沒關係;以LORA天線模組作為無線訊號收發器,避免拉有線網路的麻煩;收集到的各種資料會上傳到雲端,讓使用者可以利用手機或電腦隨時查看。
當系統發現水質有問題時,會主動通知使用者儘快處理,使用者也可以透過系統在遠端操控魚塭設備,例如控制水車的運作,有需要再開啟也能節省電力,如此一來可以節省人力與時間,達成智慧化養殖的效果。
▼ 本系統的資訊接收端硬體裝置。
▼ 使用電腦在遠端監看水質狀況。
團隊:蝦兵蟹將
團隊成員:李浩賢、王品鈞、楊菀琦、陳華明
本團隊成員是高雄科技大學光電工程研究所學生,專業背景有資訊、電子、通訊,執行本專案時,分工包括電路設計、程式設計、機構設計及現場實測。參加通訊大賽的過程中,評審給予相當多的專業經驗建議,也觀摩許多優秀作品,學習他人的優勢並反思自身不足之處。將來規劃與行政院漁業署合作推廣,由漁業署補助國內小型養殖戶打造本系統,也可以因應南向政策,推廣到東南亞國家,有了一定的用戶基礎,下一步打算進行募資或技術移轉,一起守護台灣的養殖業。
可攜式智慧後方LED警示板
行動聯網科技加持 為用路人創造更安全的環境
重點快覽:
- ✔ 可自訂LED警示板顯示文字
- ✔ 在行車中自動判斷轉彎並顯示箭頭
- ✔ 輕便易攜可用於多種交通工具
台灣汽機車眾多,在上下班尖峰時段的主要道路相當擁擠,加上許多安全觀念不足的駕駛,導致車禍頻傳,要如何保護自己或他人安全呢?本作品可以解決在用路時「未注意車前狀況」、「未依規定讓車」、「視線不良」三大問題,使用手機APP讓LED板顯示左右箭頭、動態圖案、中英文字,LED板可安裝於老人代步車或行人後面,用以警示後方的駕駛或騎士多多注意前方狀況。
手機APP透過藍牙跟LED板連線,在APP上手繪圖、輸入文字、點選動態圖案,可即時在LED板顯示,其中動態圖案很顯眼,更能受到後面來車的注目;LED板外型輕巧可隨身攜帶,也能掛在包包或衣物上,行人、自行車、老人代步車都能即裝即用。
考慮到行進中無法使用手機,APP的導航輔助顯示功能可在轉彎時自動於LED版顯示預計移動的方向,也解決許多人左右轉時忘記打方向燈的問題。相較於市面上的類似產品CARDISS車用指示燈,在顯示內容、可攜性、應用範圍都勝出,價格卻更加親民,期待這款作品可以有效減少交通事故。
▼ 體積小巧便於隨身攜帶。
▼ 在APP畫圖時,LED板會即時顯示。
團隊:別再忘了打方向燈
團隊成員:張惠深、尤琮閔
本團隊由國立虎尾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學生所組成,也是學校行動運算與人機介面實驗室的成員。許多駕駛在轉彎時忘記打方向燈造成車禍,團隊名稱由此而來,這也是我們想要解決的問題。在參賽的過程中,體會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並培養出臨場反應能力,這兩項能力對於未來的職涯發展非常重要,尤其團隊合作著重如何達到良好溝通以及共同面對挑戰與克服困難,是非常難得的經驗。接下來我們將繼續攻讀碩士班,精進個人實力,希望將來能創造更有市場價值的產品。
智能爬梯搬運機器人
拿重物上樓不再辛苦 讓機器人幫你負重前進
重點快覽:
- ✔ 能自主尋路又能爬樓梯
- ✔ 體積小巧能應用在更多場所
- ✔ 有網路就能使用手機來遙控
住在公寓的人每天都必須爬樓梯回家,如果提著重物就會覺得很辛苦,對上了年紀的長者更是一大負擔,本作品是一款可以爬樓梯的載物機器人,乘載重量高達40公斤,足以應付各種日常搬運需求。
機器人的軟體核心是ROS,其爬梯能力根據常見的樓梯尺寸來設計,機器人本身具備25公分可伸縮行程桿,因此每一階高度25公分以內的樓梯都能應付,加上體積小,在比較狹小的老舊公寓也能使用。除了爬樓梯,機器人利用雷射電達掃描附近環境並繪製成地圖,具有自主行走的能力,也能自動避開障礙物,讓載物的應用範圍更廣,陪伴老人出門購物也能辦到。
目前市面上還沒看到專門載重物上下樓梯的生活輔助型機器人,若與類似產品比較,本作品可以透過手機遙控,也能自主尋路、避障,都是獨家的特色,同時價格又相對親民,可以有效解決長者、體弱者的生活痛點。接下來預計修改設計,讓爬樓梯速度更快,提高實用程度。
▼ 本作品的主要特色。
▼ 實測載物爬梯與自動避障功能。
團隊:我是柳丁不是橘子
團隊成員:盧德霙、陳泓潁
團隊成來自虎尾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在師長鼓勵下參加本年度通訊大賽。在打造本作品時,主要分成軟體與硬體兩個部分,包括機構設計和軟體撰寫,而配線接電則是所有成員一起動手。在參賽過程中我們見識到其他團隊的作品,許多創意跟解決問題的思維,讓我們獲益良多,而評審給予的指教,更是讓我們了解如何讓作品更好、更有市場價值。接下來會繼續優化本作品,例如強化整體機構,如果有人對裡面的技術有興趣,我們願意跟大家分享,集合更多人的力量打造更實用的載物機器人。
AI智慧電管家
隨插即用安全輕鬆 讓家庭電能使用最佳化
重點快覽:
- ✓ 加速全綠電時代來臨,節能又省錢
- ✓ 透過AI提供最佳化用電方案
- ✓ 與電力公司合作打造創新服務
人們的生活與工作愈來愈依賴電力,沒有電就沒有網路及手機可用,缺乏電力的世界,是難以被想像及關注到的,讓家中有小型電力站,都能夠儲電備用,就可以有效解決電力問題,本團隊因此推出智能新科技「AI智慧電管家」。
AI智慧電管家主要由儲能模組硬體、雲端系統與APP構建而成,硬體可分為節能盒與擴充儲能模組,依照不同的電能需求,可堆疊不同數量的擴充模組,硬體不像市面上其他家用儲能系統需要大興土木的安裝,只需要將產品插上家中插座就能運作。AI智慧電管家可以在電價較低的離峰時段充電儲存,並在電價較高的尖峰時段供電,讓用戶省下電費支出,本產品除了是儲能系統,也是發電機、不斷電系統與移動電源。
用戶透過手機APP,可以觀察家中電器電流是否異常,是否有未關閉的高耗能電器,智慧系統也能記錄每日的用電狀況,協助用戶打造更節能的使用方案。家戶成為分散式電網的節點已是全球趨勢,亦可以減輕像台電這種集中配電系統的負擔,讓AI智慧電管家協助家庭有效管理電能,為改善能源問題盡一份心力。
▼ 用APP查看各房間不同家電的用電狀況。
▼ 如果需要儲存更多電能,可以加購模組來堆疊。
團隊:高宇能源科技
團隊成員:鄭宇竣
本團隊大多數由科技公司的硬體工程師組成,過去工作經驗讓我們熟悉產品從零到量產上市的全部過程,在過程中發現能源產業的新契機,節能儲能產品的發展極具潛力,應用也會日趨廣泛,從中我們看到一些可以獨立創業的項目,也剛好有一群抱持共同理想的朋友,於是一起創立了高宇能源。在參加通訊大賽過程中,私董會提供最有效的協助,與團隊站在同一戰線,提出的問題與解決方案都非常受用。預計在2020年年底完成第一階段募資,充實銀彈邁向下一個目標。
智慧列車監控管理服務
AIoT加AR技術 創新管理系統提升列車安全性
重點快覽:
- ✔ 讓管理人員即時掌握列車狀態
- ✔ 分析車廂環境品質以提升乘客體驗
- ✔ AR遠端協作提高故障維修效率
列車行駛過程中偶而會發生如列車翻覆、列車軸溫過高冒煙、集電弓扯斷電車線等等新聞事件,反映現有鐵道系統安全能量仍有再進一步加強空間,本團隊運用AIoT技術提供遠端列車位置、車速、設備狀態、車廂環境、集電弓影像及擁擠度分析等等監控服務,協助鐵道業者進行智慧化管理。
像是車廂影像監控、空氣品質監測與擁擠度分析,可供列車調度與旅客搭乘參考;介接列車ATP、TCMS 等系統與提供軸溫、集電弓影像等等列車即時運轉狀態。透過4G/5G網路把資料傳送到雲端管理平台,讓管理者即時掌握所有資訊。在發現問題後,可透過本產品的AR遠端協作機制,讓現場司機員與遠端的行控中心多方通話,並即時於串流影像上繪圖標註、傳送文字訊息協助排除障礙,增加營運安全。
這套系統具有高可用性及高擴充性,適用於火車、捷運、高鐵等等,同時也是國內首創整合提供即時影像監視、AI影像辨識、AR遠端協作及列車設備感測監控之智慧列車管理服務,提升智慧鐵道系統軟體本土化能力及推動鐵道運輸智慧化。
▼ 查看列車環境各項資訊,例如擁擠程度。
▼ 查看集電弓即時影像。
團隊:RTeam
團隊成員:曾煥然、陳澤民、陳建文、徐麒杰、黃紹軒
本團隊成員來自中華電信公司,為提供智慧鐵道的解決方案,因此以RTeam(Railway Team)為名,主要由IT人員組成,包含IoT程式開發、AI影像辨識與AR協作運用研發人員,群策群力依功能屬性進行分工。藉由這次參賽讓我們接收其他團隊的創新想法並進行腦力激盪,也依據評審建議思考產品價值,持續進行產品優化增加產品在市場上成功的機會。接下來,會從現有列車監控管理服務拓展至鐵道場站及軌旁設備監控管理,持續朝提供智慧鐵道整體解決方案之目標邁進。
掃樓梯機器人
在樓梯空間來去自如 清掃工作讓機器人幫你搞定
重點快覽:
- ✔ 同時具備爬樓梯與清掃地面能力
- ✔ 麻煩工作交給機器人幫你搞定
- ✔ 外型小巧可運用在狹小空間
目前市面上的掃地機器人越來越多,可以連網也能自主導航,但還有一個使用情境未能滿足,無法爬樓梯來清掃。樓梯空間不易打掃,更加消耗工作者體能也更加危險,本團隊因此推出機器人來解決這個問題。
本作品以Micro:bit與RoboBit擴展板為運算核心,同時具備清掃功能與爬樓梯功能,整體外型由三根圓筒組成,圓筒與圓筒之間以滑軌聯結,使用的元件包含吸塵模組、感測模組、行走輪等等,實際運作時,從第一根圓筒開始上升,三根圓筒依照相同方式登上樓梯同一階,然後開始在這一階表面以吸塵方式進行清掃,然後再登上下一階,依此順序進行。目前是把吸塵功能做在第一根圓筒裡面,打掃之後可以打開類似抽屜的機構倒出收集到的汙物。
由於樓梯空間狹小,本作品的外型走輕巧路線,以三根圓筒的設計來強化爬樓梯時的穩固性,避免在爬樓梯過程中翻覆。無論是公寓或透天厝,都需要經常打掃樓梯,本作品可以協助有相關清潔需求的用戶,節省時間提高生活品質。
▼ 爬樓梯時三根圓筒會依序上升。
▼ 以吸塵方式進行清掃。
團隊:老虎尾巴清潔隊
團隊成員:陳治宏、崔勤遠、劉宸佑
團隊成員由虎尾科技大學學生組成,加上作品與清潔有關,因此取名為「老虎尾巴清潔隊」。由團隊三名成員分工打造本作品,具體工作包括機器人機構與電路設計,接著根據設計進行3D建模,然後撰寫電腦程式。在師長鼓勵下參加通訊大賽,在參賽過程中不斷遇到難題並在研究後克服,因此累積了更多技術能量。我們會收集更多資料並且吸收各方面意見,等到時機成熟之時,很樂意將技術與資料開源並分享在各大創客網站,跟更多同好切磋求進步。
新型態時尚資源選購APP
布料搜尋購買利器 創商供應商與需求方雙贏局面
重點快覽:
- ✓以景找布,把風景穿在身上
- ✓利用機器學習訓練出懂紡織的AI
- ✓快速找到布料並能少量購買
時尚變化太快,個性化需求讓布料準備必須多樣少量,還有當品牌商或設計師需要布料時,堆在紡織廠倉庫的產品卻很難被發現,這些都是紡織業界的痛點。本團隊於是推出新型態時尚資源選購APP–TEXTIP。
在實際使用時,可以依照織法、花紋、顏色、款式等等大分類來搜尋,更棒的是可以直接對身邊景物拍照,經APP比對後找出你想要的布料,搜尋結果會列出幾個關鍵字,例如格子布、素色、麻花,點擊後可得到更精確的結果,也能使用靈感解析功能,讓AI把圖片拆解成不同元素進行搜尋,讓珍貴的靈感化為真實的布料。
TEXTIP APP上架了千種布料,使用者可以隨時隨地下單,如果不確定布料質感,也可以購買樣卡,用自己的手眼實際體驗,並享有少碼數購買的便利性。平台整合許多優質的布料廠商,廠商透過管理平台可以快速把布料數位化、視覺化,也能從訂單分析結果了解客戶的喜好,解決客戶找不到布與找布時間過長的問題,並且協助布料廠商做更有效率的管理。
▼ 拍一下風景,就會自動找出相關的布料。
▼ 依照織法、花紋、顏色、款式搜尋布料。
團隊:REALTEXTIP
團隊成員:許俶瑛、張啟哲、曾鼎涵
TEXTIP研發團隊為和明紡織新創事業部,研發團隊具有高度研發熱忱與創新能力,一群科技背景人才在2017年底進入了紡織領域,把公司裡數十萬種布料數位化,兩大領域的跨界結合,讓AI應用落地,TEXTIP就此誕生。TEXTIP是一個靈感探索平台,我們期盼鏈結全球時尚資源的供需,以AI賦能開創新的價值服務,我們思索循環經濟的價值,實踐環保循環再利用,我們追求的是社會價值極大化,提供靈感、創造社會社群共享價值,傳遞我們追求對地球友好的堅持。
iBuffet
飲食熱量管理員 給使用者健康好生活
重點快覽:
- ✓ 使用者透過APP可查詢飲食記錄
- ✓ 利用AI辨識出菜餚名稱
- ✓ 針對自助餐形態打造的平台
大家都知道控制飲食熱量是追求身體健康的重點,但你知道昨天、上一週攝取多少熱量嗎?為了讓大家輕鬆了解自己的飲食歷史,本團隊針對自助餐形態打造iBuffet平台,可應用在自助餐廳、員工餐廳、學生餐廳、運動會選手村等等場所。
iBuffet由餐檯模組、雲端管理平台與手機APP組成。餐檯模組用來承裝各種菜餚,內嵌NVIDIA開發板做為運算核心、鏡頭模組、重量感測器與QR Code讀取器,實際使用時,先掃描用餐者識別證的QR Code以知道是誰正在夾菜,鏡頭拍到的菜餚影像透過深度學習技術分析後就可得知名稱,同時重量感測器可以知道這道菜被夾了多少重量。
這些人與物的資料傳送到雲端管理平台,儲存到該名用餐者的帳戶裡面,使用者透過手機APP即可查詢自己的飲食記錄,提醒自己接下來要少夾一塊肉,改善飲食習慣。如果公司機構設有營養師職位,可以運用這些資料為員工做健康管理。跟市面上類似的產品相較,iBuffet主動記錄所有資訊,讓用餐者不需要手動填寫,使用體驗更勝一籌。
▼ 本系統的自助餐餐檯模組。
▼ 用APP查詢熱量攝取狀況。
團隊: 卡路里達人
團隊成員: 林翊宸、沈鉑洋、蔡尹心、劉家宏、林慈萱
本團隊成員來自南臺科技大學AIoT實驗室,由電子、資工、產品設計等科系的學生組成,讀工科的同學打造軟體與硬體,先建立整體架構,然後由產品設計系的同學進行外觀設計,以符合使用者的使用需求並具有外觀美感,在過程中由指導老師進行管理,協調人力讓開發進度依時程進行。在師長鼓勵下參加通訊大賽,也希望獲得跟贊助企業合作的機會,通訊大賽給我們時程壓力,體驗到快速的開發進程,在私董會培訓課程中,學習到實用的團隊協作技巧,讓我們的溝通更順暢。
毫米波雷達行人感測系統
人工智慧分析行人大數據 帶來更安全的交通環境
重點快覽:
- ✔ 首創毫米波雷達應用在行人偵測
- ✔ 造價親民,可裝設在更多場合
- ✔ 紅綠燈運作更聰明、交通更安全
許多人都希望紅綠燈能更聰明,在人少的時侯秒數短一點,在人多的時侯秒數多一點,這當然不可能讓人在現場24小時監控,本團隊因此把毫米波雷達應用在道路行人感測,偵測通行斑馬線的行人數量,這些資訊回傳到遠端的交通儀控中心,利用大數據技術分析不同時段累積的行人數量,讓紅綠燈秒數最佳化,這些資料具有即時性,可通知公車司機斑馬線是否有行人,提醒司機注意車速。
毫米波雷達偵測技術可以做到在黑暗或煙霧的環境中保持優越的偵測能力,在高溫環境中,偵測能力勝過攝影機、紅外線與光達。目前主流的行人感測系統採用光達技術,造價動輒上百萬,不具備量產性,而且光達容易受環境干擾,毫米波雷達可在惡劣環境使用,造價也相當親民,從成本角度來看,有機會裝設在更多馬路上,讓更多交通號誌變聰明,有效降低行人交通事故。
本團隊將自動駕駛技術的毫米波雷達應用在行人偵測,在累積大量行人數據及分析能力後,便有機會進軍自駕車領域。
▼ 本作品的架構示意圖。
▼ 本作品的感測器硬體照片。
團隊:物聯網毫米波雷達
團隊成員:林育正、柯俊吉
本團隊創立於2019年1月,是專注在非車用毫米波雷達領域的解決方案供應商,團隊成員都是業界老手,由毫米波相關領域RF、IC、演算法等專家所組成,創立宗旨是將目前最安全可靠的車用感測技術應用在非車用領域,帶給全世界更安全的環境。通訊大賽安排的私董會活動讓我們獲益很多,評審的意見幫助我們修正未來要走的方向。我們規劃在2020年募資2000萬,在2021年募資3600萬,在募資前能聽到評審的意見,預期能增加募資成功率,希望能有更多與創投接觸的機會。
iVision
智慧硬體加雲端平台 創新方案讓視障者安心出門
重點快覽:
- ✔ 針對外出兩大障礙物提出解決方案
- ✔ 人工智慧即時分析前方是否有路障
- ✔ 遠端客服導航解決用戶迷路問題
台灣有將近6萬視障人口需要我們的關懷與幫助,根據統計有95%視障者曾在外出時撞上障礙物,懸空障礙物無法以手杖感知,地面施工路障則經常導致視障者迷路,本作品iVision針對兩大障礙物提出解決方案。
在實際使用時,配戴的iSunglasses墨鏡內嵌攝影機可即時將影像無線傳輸至掛在腰際的iBox,以人工智慧物件辨識技術即時辨識前方是否有懸空障礙物或地面施工路障,iBox會回傳分析結果並提示視障者,讓他能提早注意前方有潛在危險。若辨識為地面施工路障,視障者得知前方可能施工無法通行,找不到替代道路而迷失方向時,可以按下iSunglasses上的call out按鈕,將障礙物通知、即時影像與位置資訊回傳至視障者引導服務平台,客服人員收到通知與影像會即時回call,以語音引導視障者解決眼前問題。
市面上的類似產品不僅價格高昂,且鮮少針對外出困難進行處理,iVision則能解決視障者外出遇到的關鍵問題。未來的服務模式會偏向以租賃方式由使用者負擔服務費,也能與政府合作提供補助,減輕使用者的經濟負擔。
▼ 在台中啟明學校進行場域實測。
▼ 新版墨鏡的外型更加美觀。
團隊:Visionary
團隊成員:陳鴻文、溫博珩、陳文德、張家齊、劉沛綺
本團隊由南臺科技大學學生組成,在打造產品過程中分為幾項主要工作,包括專案管理、開發影像與聲音通訊技術、開發AI辨識演算法,開發硬體電路,產品使用介面設計等等。在競賽中獲得的意見與建議都是可以讓產品更好的動力,以學生身份接觸社會人士,讓我們提早體驗進入職場後可能遇到的挑戰或壓力,私董會活動讓我們了解公司的董事會如何運作。將來可以創業或是跟企業合作來推廣我們的作品,以冰冷的智慧科技為視障者帶來更多的溫暖。
5G裸視全像視訊會議系統
整合多種技術 打造5G通訊時代的殺手級應用
重點快覽:
- ✔ 遠端朋友同事如同在你身邊
- ✔ 裸眼即可看到360度全像不需配戴硬體
- ✔ 人類通訊體驗進入未來新境界
在科幻電影中,眼前的工作伙伴正在跟你開會,會議結束說了再見,整個人突然消失了,原來他是以全像投影的方式出現在你眼前,這樣的未來場景,本作品已開始實現,不用頭戴式3D眼鏡或AR/VR裝置,就能和真人般的影像對話,在實作上是先擷取人物180度或360度各視角影像,將其合成為祼視全像顯示器需求的格式,每180度有31個視角,將各個視角對應影像以點光源投影至高速旋轉螢幕,讓使用者繞著螢幕走一圈能看到人物各角度,而且不同觀看者可同時在不同視點看到對應影像,就像真人在大家身旁。
本作品高度整合多視點裸視取像、轉換、通訊及顯示技術,目前市場上並無類似高度整合的產品,僅有少數獨立技術進行學術研究或應用在一些商品。
跟市面上類似方案比較,本作品利用高解析度(4K/8K)顯示器的多視點影像取代傳統超多投影機全像顯示方式,整合多視點取像重建技術,加上未來5G大頻寬可滿足海量資料傳輸的需求,創造出通訊新境界。
▼ 作品構想概念圖。
▼ 形成360度裸視全像的流程。
團隊:幻影炫渦工作室
團隊成員:江俊孝、許哲豪
本團隊主要成員有兩位,有大型機電系統及消費性電子產品完整開發經驗,在裸眼360度全像立體顯示、多視點立體影像重建擁有多項相關專利、學術論文及各式原型機。參加大賽認識很多團隊,學習到更多簡報技巧、市場分析、產品定位知識,也拓展許多人脈,對於後續的產品推廣及募資有很大的幫助。目前原型機已有初步成果,亦獲得相關專利,由於商品化需要投入更大量人力、技術及資金,故期望藉參賽獲得更多曝光機會,得到投資者青睞。
牙齒檢測儀
隨時檢查牙齒狀況 及早發現問題保持牙齒健康
重點快覽:
- ✔ 辨識口腔內不易由人眼看到的異物
- ✔ 分析牙齒是否出現類似蛀牙的孔洞
- ✔ 利用人工智慧技術進行分析
牙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牙齒在你感到疼痛前,已經開始出現問題,如果可以隨時自我檢查,就能及早發現問題,趕快找醫生治療。本團隊於是推出牙齒檢測儀,內建攝影鏡頭及燈,可以拍攝口腔內部影像,主要提供幾項功能:
(1)辨識異物:第一次先記錄牙齒的影像,往後偵測牙齒形狀的改變,判斷口腔中是否有異物殘渣。(2)牙齒情況比對:比對新的影片與原先記錄的影像,在形狀以及顏色方面是否有變化,以判斷是否出現蛀牙或是牙齦萎縮的情況。
判斷影像變化與進行分析由APP進行。本作品針對牙齒影像變化進行分析,市面上還沒有看到類似的產品。照著眼前的鏡子,口腔內部有許多死角是不易看清楚的,本作品讓使用者可以隨時觀察口腔內部狀況,幫助使用者改善刷牙方式或提早發現剛出現的蛀牙,避免情況嚴重時才就醫,可以有效節省醫療資源。
▼ APP辨識與分析口腔內部影像。
▼ 外型輕巧易於攜帶。
團隊:iCare
團隊成員:楊新晧、余信宏、宋秉誠
我們關心大眾牙齒健康,因此研發可以居家檢測牙齒狀況的產品,故把團隊名稱取為「I Care」,團隊成員有三人,來自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我們把整個開發專案分給三人負責,一人設計物件辨識軟體、一人實作APP、一人建置硬體。在師長的鼓勵下參加今年參加通訊大賽,希望藉由這次競賽讓我們學以致用並發揮創造力,也期待有機會跟贊助企業合作,在過程中我們看到許多創意,也實現跟各路好手交流切磋的願望,更感謝評審給予的建議,開拓我們看市場的眼光。
5G無人智慧醫療運輸車輛平台
危險吃力任務交給它 讓醫護人員投入更重要工作
重點快覽:
- ✔ 能自主行走與避開障礙物
- ✔ 讓病患與防疫人員透過網路視訊聯
- ✔ 不是最好的系統但剛好夠用
突然爆發的COVID-19疫情,讓醫療院所與相關工作人員增加大量工作,本團隊於是規劃「5G無人智慧醫療運輸車輛平台」,解決人力不足問題,讓相關人員可以把時間花在只有人才能處理的事情。
本作品主要是無人搬運車,使用5G進行無線通訊,在實作上將市面上的平台車、輪椅等等無動力車輛加以改裝,以電池做為動力,利用H橋電路驅動直流馬達,控制車輛左右邊可以正、逆轉,運算核心是凌陽科技SunPlus推出的SP7021開發平台,執行ROS作業系統,並且以LiDAR、毫米波雷達掃描行進中的障礙物,具有同步定位、地圖構建、自動避障功能,本身能夠負重以載運醫療器材、藥物,甚至充當垃圾車使用,還具有即時視訊可與醫護、防疫人員對話。
護理站、醫院中心、指揮站透過5G無線網站來遠端控制無人運輸車輛或設定其行走的起迄點,設計構想來自原本應用於智慧工廠的AGV,讓防疫與醫護人員可以遠端為染病者提供服務,減少雙方接觸的機率,也能減輕防疫與醫護人員巡察、搬運和崗哨工作的負擔。
▼ 實測辨識物體的機制
▼ 可偵測是否佩戴口罩。
團隊:北科智慧醫療雲
團隊成員:賴建宏、郭振聲、徐勇勤、田啟宏
本團隊成員來自台北科技大學、富鴻網、凌陽科技、MakerPro自造者社團,具有電子、機構設計的專業背景,也有市售電動輔具車的研發與製造經驗。參加今年的通訊大賽是為了得到跟贊助企業合作的機會,也希望我們的作品可以讓更多人知道。本作品以解決疫情問題進行發想,期待往後有機會以這台無人運輸車為基礎,與政府單位合作在台灣開發載運真人的無人載具,用科技力為防疫作業升級,這樣的無人戴具也能應用在其他場域,提升民眾的生活便利性。
樂爆彈
以多感計時尋寶玩具為視障兒童打造屬於他們的探索樂園
重點快覽:
- ✔ 視障兒童用遊戲方式探索環境
- ✔ 設定時間限制增加遊戲刺激性
- ✔ 增加跟同儕的互動與交流機
玩遊戲是兒童探索世界的重要方式,視障兒童在玩樂上有生理限制,也較少跟同儕互動,市面上少有專為視障兒童設計的玩具。我們透過訪談發現視障兒童喜歡尋寶遊戲,讓他們聽音辨位找出目標物,本團隊因此設計出「樂爆彈」
樂爆彈以定時炸彈為主題,兒童必須在有限時間內找出散落在不同位置的四個部件並安裝回炸彈主機,在尋找過程中各部件及主機會定時發生聲響,以方便兒童尋找,若未在時間內找回會響起遊戲失敗的音樂。硬體外觀為飛碟造型,上方的轉動發條用來設定時間,側邊的四個部件包括磁鐵扣環、觸覺吸盤球、沙鈴與槌子,主機與各部件內含LinkIT 7697開發板,主機透過藍牙向各部件廣播時間訊息和動作指示,各部件有不同的形狀、材質及聲音設計,便於視障兒童使用手耳來感知。
視障兒童在遊戲過程中可以一邊探索環境,一邊與同儕互動。這款玩具為通用設計,一般明眼的小孩也可以一同玩樂,讓孩子們的玩耍對象更廣泛。
▼ 本作品的開發原型。
▼ 在場域讓視障兒童進行實測。
團隊:淡江x雲科
團隊成員:林佳潔、莊于葶、邱于倢、謝毓琛
樂爆彈團隊由三人組成,就讀淡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的成員負責實作玩具電子機構,就讀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學系的成員負責提出概念並設計玩具外觀及整體玩法。在參加通訊大賽過程中認識了許多團隊,有同為學生的團隊,也有來自業界的先進,開拓了我們的眼界,啟發了多元的思考方向。我們願意公開自己研發的軟體與技術,讓更多人共襄盛舉。我們希望本作品能讓盲童與一般兒童共同參與,讓一般兒童了解盲童的不便與辛苦,學會同理他人的困境。
具大數據分析之溫度感測儀
為疫情而生 成本低廉實用性高的防疫好幫手
重點快覽:
- ✔ 價格便宜降低建置成本
- ✔ 可將溫度資訊儲存於本機或雲端
- ✔ 可感應學生證序號建立個人記錄
因為肺炎疫情,許多場所在入口量測入場者的體溫,有些場所設置紅外線熱感應顯像儀器,但價格過於昂貴,且部分機型不具備資料存取功能。有些場所配置手持額溫槍,雖然價格低但需要人力近距離測量,可能會有感染風險,這些產品也不具備資料存取功能。本作品針對上述問題做優化,成本低、不須專人操作而且內建資料存取功能,無網路時可將資料儲存於內建的SD卡,等到有網路時便將資料上傳到雲端平台。
本系統的硬體組成包括紅外線溫度感測器、超音波距離感測器,OLED顯示器以文字呈現系統運作過程的資訊,例如連接Wi-Fi、資料上傳成功等等,全彩LED燈條以顏色顯示不同溫度區間,例如超過36.5度就會開始顯示紅色,還有RFID讀取器用來讀取MIFARE卡片序號,大多數學校的學生證為MIFARE規格,若本作品用於學校,便可在測量學生體溫同時記錄其學生卡序號,形成學生個人的體溫記錄,有助於追蹤其健康狀況。也因為這樣的設計,本系統易於轉換為差勤系統,擴大應用範圍。
▼ 量到的溫度顯示在LCD顯示器。
▼ 資料上傳到雲端平台後,顯示成功訊息。
團隊:Mustgo
團隊成員:林珈汶、張品鴻、吳其軒、黃東正、卓羽澄
團隊成員來自明新科技大學電子系,大家會一起討論作品的元件架構與程式架構,然後由擅長程式設計的成員實作軟體。參加通訊大賽跟各領域的傑出人才互相交流,對我們來說是少有的寶貴經驗。我們運用學校學到的知識打造作品,到了參加競賽才發現遠遠不足,這也激勵我們要不斷學習新知,才能讓作品愈來愈進步。我們相信科技可以改善人類生活,擁有健康與安全的環境是每個人的權益,我們把信念化為作品,為健康生活環境盡一份力量。
智能化豬場管理系統
用AIoT技術實現智慧系統 解決養豬產業困境
重點快覽:
- ✔ 將AIoT技術應用於養豬產業
- ✔ 降低豬隻疾病群體感染風險
- ✔ 解決養豬產業人力不足問題
在養殖現場,豬隻是否生病或是豬場是否存在有害氣體,都仰賴豬舍管理員的巡邏和觀察,但是養豬產業存在人力不足、人口老化等問題,發生問題時無法及時發現,常常造成營運損失,本團隊因此將科技的力量注入豬場,結合AIoT 技術打造軟硬體系統來監測豬隻健康度及豬場環境品質。
本系統利用IP Cam監控現場影像,並以AI技術分析豬隻的移動狀況與飲食時間與次數,以此判斷豬隻是否健康,同時整合粉塵、硫化氫氣、氨氣、二氧化碳、溫溼度感測器,收集各種環境資訊,若是氣體濃度超標時即啟動豬場抽風扇,協助排除豬舍內氣體,若是溫溼度及空氣品質異常即啟動豬場水簾。
豬場管理人員使用瀏覽器上網或LINE即可查看現場影像、豬隻生活狀況與豬場環境資料,以評估豬隻的健康是否有問題;當出現問題時也會透過LINE發出通知,讓管理人員可以儘快處理。本作品首創以AI監測豬隻各項活動狀態,並提供好閱讀的視覺化圖表,監測環境與控制現場設備可確保豬場的舒適度,讓豬隻平安長大。
▼ 在系統後台查詢歷史資料。
▼ 用LINE可查詢豬場狀況,有問題時也會收到通知。
團隊:還豬格格
團隊成員:薛莞庭、陳立献、李承紘、林士哲、葉咨賢
我們是宜蘭大學的學生團隊「還豬格格」,曾在2019年通訊大賽拿到佳績,主要由資訊工程學系的學生組成,每個成員負責一個子系統,包括豬隻健康度辨識、物聯網、使用者介面、環境感測等等。參加通訊大賽讓我們跟許多業界先進接觸,指出許多學校沒有教或學生不會特別注意的問題,從而改善系統使其更完善。也讓我們的眼界不再侷限於學校,理解到作品離真正的商品還有很大的距離,我們會用更嚴謹的態度去設計每一個系統,讓作品更加符合市場需求。
AI養殖未來食物
結合AI技術提升養蟲成效 應對糧食短缺全球問題
重點快覽:
- ✔ 養殖速度快、養殖成本低
- ✔ 感測養殖環境,自動調整養殖箱溫濕度
- ✔ 為新興食物生產貢獻一份力量
全球人口快速成長與氣侯變遷,糧食短缺問題愈來愈嚴重,人類需要新的食物來源,養蟲就是這幾年開始被研究的新型態來源,本作品是可用於養蟲產業的生產系統,選擇以麵包蟲為主軸。
作品的主體是養殖箱,配有攝影機、溫濕度感測器、風扇模組、水霧模組及加溫燈模組,影像辨識分析使用Jetson Nano微型電腦來運算。溫濕度是養殖麵包蟲的關鍵,當系統得知溫濕度不在良好的範圍內會啟動風扇、水霧器、加溫燈讓溫濕度回到良好的狀態。攝影機取得的影像經由系統分析後,發現蟲蛹、蟲屍時會透過APP提醒使用者,因為蟲蛹容易受到其他蟲隻的啃咬攻擊,必須立刻將其轉換到專屬養殖箱,蟲隻屍體會快速腐敗,必須立即將蟲屍挑出,以避免其他健康蟲隻遭到細菌感染。
麵包蟲有幾個特性:成本低、生長速度快、對環境的負擔較小,結合AI技術讓蟲隻的養殖更快速、更方便、更省錢。本系統若應用在大型養殖場,高度自動化可讓廠區人員進行更有效率的調度。
▼ 使用APP查看養殖箱的狀況。
▼ 本系統的硬體使用的各項元件。
團隊:AI應用於未來食物養殖系統
團隊成員:李庚修、許庭展
我們是一支來自淡江大學的隊伍,在因緣際會下參加未來食物工作坊,讓我們意識人類糧食危機的嚴重性,起心動念打造本作品。本團隊有兩位成員,一位負責程式撰寫、模型訓練、通知使用者機制,另一位負責雷射切割、硬體設計、機構組裝工作。在參賽過程中,最大的收穫是參與私董會活動,第一次了解業界公司的運作模式,如何透過各種手法來行銷自己、團隊和作品。歡迎有興趣的同好來相互交流指教,希望能在交流過程中激發出更好的想法。
自主智慧飛行載具之水域巡檢系統
無人機化身千里眼 大範圍巡檢水情的超級助手
重點快覽:
- ✔ 即時的高空河川影像和水文資料
- ✔ 快速巡邏大範圍的河川
- ✔ 讓政府減少管理水情及水患的成本
我們發現政府每年會花費鉅額預算在整治水患及河川,然而目前所使用的方法(物聯網、人員檢測)仍有許多強化空間,尤其無法提供「即時、大範圍、精準」的資訊。本作品以無人機做為動態物聯網裝置來補強搜集水情資料的完整性,提供更綜觀的資訊給水資源管理者進行調配。
在實際運作上,利用自主智慧無人機水域巡檢系統,河川與水庫巡檢相關人員只需預先進行設定並啓動程式,便能讓無人機獨立完成河川巡檢任務。無人機將透過視覺導航沿着河川飛行,並對指定要掃描的物件進行偵測、記錄、量測與標記,將相關資訊透過GPS及空間定位技術更新到衛星空照圖介面中,補充資料缺口,讓河川管理人員對整體河川現況有更全面性的理解。
本作品運用「視覺導航」方式進行河川巡檢,相對於市面上透過航點和航線規劃來運作的產品,更能聚焦在河川水情和周邊生態上的記錄,讓政府和相關單位可以掌握更完整的河川變化趨勢以便制訂策略。
▼ 以縱向跟隨河中央的方式巡檢。
▼ 無人機衛星圖資對應系統。
團隊:Riverprobe
團隊成員:黃彥庭、宋如泰、劉吉軒、高丈淵、李恭儀
團隊由翔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國立政治大學無人機團隊聯合組成。翔探科技提供專業客製無人機解決方案,其創辦人高丈淵是無人機硬體的專家,成員宋如泰負責專案管理,工智慧專家黃彥庭專注於視覺分析技術的研發,工程師李恭儀則負責無人機飛行控制方法,而擔任顧問的政大劉吉軒教授會提供開發方向及建議。目前已有部分技術成果可進行技轉,也有與相關單位進行洽談,希望半年內能完成落地應用,並針對不同單位的需求進行後續合作與開發。
AI自走裝置聯網澆灌系統
物聯網加人工智慧 植栽管家幫你養出好作物
重點快覽:
- ✔ 以自走車巡檢植裁場所可節省人力
- ✔ 管理人員可遠端監控植物成長情形
- ✔ 分析植物成長記錄優化植物培育成效
本團隊服務的學校因為科技部高瞻計畫研究蕈菇培植,在學校建置一間蕈菇營養保健植栽室,過往由人工巡檢、培育的方式較耗費人力與時間,為了解決此問題而推出本作品。在實際使用時,由自走車巡檢植栽場所的溫濕度狀況,在需要時發出訊號指示澆灌系統開始運作,等到土壤濕度感測器發現已達到設定值即停止澆水,讓植栽環境維持在良好狀態。
整套硬體搭配土壤濕度、溫溼度與光感測器蒐集環境資料,都會上傳至雲端伺服器,當環境品質異常時也會發出警示,使用者可透過智慧型手機遠端監控,接收來自物聯網智慧澆灌系統的訊號。目前市面上其他澆灌系統多屬單一裝置,具有定時澆灌功能,尚未見到結合自走車的產品,而且本作品的自動澆灌系統可隨環境溫濕度、光照等因素調整澆灌時間、頻率。
本作品的另一個特色在於運用深度學習技術,建立環境參數、種植參數與生長情況的關係,以便因應環境參數的變化,自動調整種植參數,優化植物生長過程。
▼ 澆灌系統可根據植栽環境變化自動澆水。
▼ 管理人員可上網查詢植栽現場的溫濕度。
團隊:桃園智慧好未來
團隊成員:林裕豐、劉信傑、游瑩如、侯玫如、劉睿紘
團隊成員由陽明高中校長及教師群組成,很榮幸參加通訊大賽,在過程中了解到所研發的產品可以採用成立公司的方式達到全面性的推廣與應用。未來將發展成課程模組教案,將AIoT科技課程推廣至全國各校,並預定於110學年的國際教育交流推廣本計畫。目前已與多家公司合作,將成品設計成套件,將所獲得的植物最佳生長參數應用在各種環境中,並針對靈芝、牛樟芝與冬蟲夏草等較需控制環境因素的高效保健植物進行培育,結合電商通路進行推廣。
具和弦辨識及和弦顯示之吉他教具
結合新科技和創意 學習吉他變得輕鬆又有趣
重點快覽:
- ✔ 在吉他上顯示和弦按法可輕鬆上手
- ✔ 即時糾正錯誤,有效提高學習成效
- ✔ 易於拆裝不會對吉他造成傷害
對想學習樂器的人來說,很多人會選擇吉他,透過書本或是網路自學,雖然能夠省去學費,但往往遇到和弦難記、和弦按法混淆等問題,導致最後放棄學習。本作品為APP加上連網的LED動態提示燈矩陣,可在吉他上顯示和弦按法,有效解決上述問題。
在實際使用時,不需改裝吉他,直接把本教具安裝在吉他上面,然後打開APP,會自動跟LED燈連線。使用者在APP選好想練習的和弦,LED就會顯示和弦按法,同時APP播放該和弦的聲音。實際彈奏的聲音由手機麥克風接收後進入APP判斷是否正確,如果正確的話就會顯示正確符號,給予使用者即時回饋。對和弦掌握度提高後,也可以打開APP裡面的歌曲功能學習彈奏歌曲,LED會隨著歌曲的進行變換和弦,同樣會即時回饋和弦彈奏是否正確,並且還貼心的提供減速功能。
本作品的即時回饋就像是老師陪伴在使用者身邊,解決自學時無人給予糾正的困擾,透過APP安排的和弦與歌曲練習單元,循序漸進學習,新手也能在短時間內取得成果,讓學習變得輕鬆又有趣。
▼ 易於拆裝的硬體輔助教具。
▼ APP裡面的和弦表。
團隊:吉他男孩
團隊成員:張讓煜、郭奕賢
本團隊由國立虎尾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的學生組成,我們認為輕鬆學習吉他又有成效,才能讓更多人了解吉他、喜愛吉他,這也是開發本作品的思考主軸。在師長鼓勵下參加通訊大賽,除了讓我們檢驗實力,在評審見面會看到其他參賽團隊上台簡報,發現許多創新的設計,學生團隊的作品充滿天馬行空的創意,業界團隊的作品具有完整的市場與商業規劃,加上評審的意見,讓我們了解作品的優缺點,也讓我們知道如何思考下一步。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