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警報為什麼會「14連發」?中央氣象局長解釋原因

地震警報為什麼會「14連發」?中央氣象局長解釋原因

昨天凌晨一點多,相信很多人都收到了十多封連續不斷的地震警報。特別是在北部的朋友,可能地震的感覺沒那麼明顯,但是卻反而被地震警報給嚇到了,一拿起手機,發現竟然有十多通地震警報,難道是前所未有的地震?但結果也也只是正常的能量釋放。

那麼,地震警報為什麼會十四連發?觸發地震警報的機制到底是什麼?

根據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在臉書上的說明,交通部中央氣象局(以下簡稱氣象局)地震速報系統自動偵測到地震時,經系統判斷達到地震預警門檻,即會透由我國災防告警系統(Public Warning System, 簡稱 PWS)針對告警範圍縣市發送地震預警訊息。不過,隨著愈來愈多即時地震站的觀測資料傳回氣象局,地震速報系統會持續解算地震震源資訊,當預估地震規模或預估震央位置有明顯改變時,會再發送更新地震預警訊息。

而針對今天凌晨的本次地震事件,由於地處臺灣東北較遠海域(經度超過 122.5 度),且震源深度頗深(超過 110 公里),對於地震速報系統而言,資訊相對受限,並會有計算誤差。因此,後續的自動解算就產生多次更新預警訊息的過程,並透由 PWS 進行發送。因此才導致有十四連發的狀況發生。

鄭明典表示,為降低上述情事之發生機率,氣象局已立即對地震速報系統自動偵測模組進行優化改進,以避免單一地震事件發送多次地震預警訊息 之情況再度發生,達到兼顧地震防災與利民之需求。

janus
作者

PC home雜誌、T客邦產業編輯,曾為多家科技雜誌撰寫專題文章,主要負責作業系統、軟體、電商、資安、A以及大數據、IT領域的取材以及報導,以及軟體相關教學報導。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