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2重塑榮光,但蘋果仍在找一個新產品好講新故事

iPhone 12重塑榮光,但蘋果仍在找一個新產品好講新故事

雖然新冠疫情在部分國家地區得到了有效控制,但這場世界級黑天鵝事件帶來的餘波還在四處迴蕩。無論是網路巨頭還是製造業老牌企業,都能在新近公佈的2021年第一季度財報中找到市場變化帶來的影響,市值已達2.24萬億美元的蘋果也沒例外。

曾改變智慧型手機形態和市場格局的 iPhone 或許早已祛魅,但我們能看到,作為一家科技公司,蘋果仍有著保持高速成長的核心產品線,仍是處於食物鏈頂端「百獸之王」。

再一次,大幅成長

光看數字,就能想到蘋果在本就龐大的體量上得到了怎樣可怕的成長。

在2021年第一季度(蘋果稱為2021財年第二季度),蘋果公司營收達到895.84億美元,相較上一年同期的583.13億美元成長了54%;淨利潤達236.3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112.49億美元成長了110%。

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大中華區,從94.55億美元成長到177.28億美元,不過美國、歐洲以及中日以外的亞太市場,也都有了五成左右的收入成長。連最近十年對蘋果樂觀了許多的華爾街精英們,都沒能料到蘋果在遭遇全行業都難以抗衡的世界風雲巨變時,增速還能明顯超過預期。

iPhone 12重塑榮光,但蘋果仍在找一個新產品好講新故事

iPhone 毫無疑問地成為蘋果這一波成長的主心骨,這三個月的銷售額直接竄升到了479.38億美元,而一年前還只是出現疲態讓各方擔憂的289.62億美元。將近66%的成長規模,一定會讓在轉入存量競爭的全球手機市場裡殺紅了眼的手機廠商們豔羨不已,iPhone 神話似乎又回來了。

在發售大半年後的今天來看,雖然沒有像其他高階手機那樣使用高刷螢幕或去掉劉海,但5G+新外觀成功穩住了 iPhone 12系列四款機型的銷售額,能夠持續保持在較高水平線上。觀察第一季度末為止的半年數據,能看出 iPhone 12上市三個月之後的吸引力,比同期的 iPhone 11大。

庫克在財報會議上證實了 iPhone 12吸引新消費者、促進存量使用者換機的實力,它在全球各地都有不錯銷量:在中國,最暢銷的兩款手機就出自 iPhone 12系列,在日本佔據銷售榜前五中的四個名額,在大本營美國更是直接包攬前五。庫克也承認,5G換機週期還會繼續下去。

iPhone 12重塑榮光,但蘋果仍在找一個新產品好講新故事

Mac(桌上型電腦和筆記型電腦)與 iPad 同樣有著接近七到八成的銷售額成長幅度,這兩塊業務的整體規模也變得更加接近。疫情造成的大屏內容生產消費剛需,以及晶片架構轉換帶來的吸引力,或許是推動此前幾年成長並不明顯的 Mac 和 iPad 重新獲得顯著提升的主要原因。

不過這樣的好日子可能不會持續多久,全球半導體產業的供應緊張問題也波及了蘋果,庫克就在會議中坦言, Mac 和 iPad 產能和收入都會相應減少,在2021財年第三季度時營收會下降30億到40億美元,相當於這一季度的1/3甚至1/2。疫情結束後紅利能否繼續,還要打個問號。

可穿戴、智慧家庭和配件業務,以及服務業務的成長幅度就相對沒那麼亮眼了,都在25%左右。這可能和過去一年間,蘋果沒有在這些業務上帶來 iPhone 12同等重要的新產品有關,不過蘋果首席財務長盧卡‧馬斯特里認為這些數據都好於預期。

iPhone打頭陣,全家齊賺錢

過去的兩三年間,越來越多的聲音開始唱衰蘋果,iPhone 12系列用實際銷售表現以及蘋果整體增幅數據給到了有力的反擊。但應該注意的是,無論是中國還是全球,蘋果都沒有因為 iPhone 12受歡迎就成為市佔率最高的品牌,在中國甚至只能位列第五。

iPhone 12重塑榮光,但蘋果仍在找一個新產品好講新故事

這看起來不過是老生常談,可是蘋果近幾年又加碼了各類訂閱服務,並帶動原本是一次性付費為主的第三方應用加入到持續付費變化中。使用者會發現,不僅是只有蘋果生態才能找到這些獨有的體驗與服務,他們還要持續為其付費才能保持在較好服務水平上,換機成本變得更高。

Apple M1晶片橫空出世後,無論手機平板還是電腦,都可以使用同一個使用者付費購買的內容庫,數位資產價值再提升。同時內容和服務生態執行效率較為可觀,融合音樂、新聞、遊戲、影片、金融等部分建立起來的服務業務,在短短的兩三年間成長為驅動蘋果成長的新護城河。

 

iPhone 12重塑榮光,但蘋果仍在找一個新產品好講新故事

AirPods 和 Apple Watch 撐起了可穿戴業務,在個人電腦、手機之後的2010年代穩穩地把持住品類高低,給蘋果建立起新的穩定現金流產品線。不少廠商都有向蘋果發起挑戰,不過至今沒有能夠正面抗衡,談起智慧手錶和 TWS 耳機始終繞不開這家款式並不多的巨頭。

蘋果的下一個明星產品在哪裡?

重新煥發高速成長態勢的手機與電腦平板業務線,再加上穩步成長的可穿戴和服務產品,對於蘋果意味著什麼?

它可以放手去做新產品,甚至可以「不賺錢就交個朋友」,賺錢的目標可以讓其他業務線支撐相當長一段時間,即使新產品遭遇失敗或者不那麼成功也有相當可靠的保本。

iPhone 12重塑榮光,但蘋果仍在找一個新產品好講新故事

虛擬實境和擴增實境並不新鮮,早在上個世紀就有廠商嘗試,最經典的失敗案例莫過於任天堂的 Virtual Boy。VR/AR 一直面臨著兩大困擾:不成熟的硬體,難有亮點的內容。

「模擬現實」需要巨大算力,而評價較好的產品往往有線纜和大量外設,未達到普及前提。內容層面,VR/AR產業還沒有整理出如遊戲產業、網路產品那樣成熟的方法論,「元年」不斷卻遲遲不能帶動使用者獲得更多的長期使用興致。

這兩點剛好是蘋果最有望帶來突破的角度。從A系列晶片到M系列晶片,蘋果一直能拿出同時期能耗表現最好的行動平台,進而讓 iPhone、iPad、Mac 在面對 Android 陣營和 PC 陣營時力挽狂瀾,如果有這等高算力加持,蘋果眼鏡或許能成為首個真正成熟的大眾化 VR/AR 裝置。

iPhone 12重塑榮光,但蘋果仍在找一個新產品好講新故事

內容層面更不必多提,蘋果自2017年起就在佈局 AR 內容,開發環境和執行環境都在趨於完善,在行動平台中可以說是業界前列。開發者看重的分發和銷售,蘋果也具備更實際的積累,App Store 創造出的行動網路應用生態,到現在都吸引著無數人進來分蛋糕。

還有仍處於迷霧中的自動駕駛和造車計畫,蘋果在資金和研發資源儲備上自然比任何一個新造車勢力都來得樂觀。2025年被全球車企不約而同地視作重要節點,電動能源和自動駕駛會成為主流,造車傳聞曝光多年的蘋果,想必也不願錯過這個熱鬧的下一代出行載具高速增量階段。

36Kr
作者

36氪(36Kr.com)累計發表超過10.8萬條包含圖文、音訊、影片在內的優質內容。氪原創內容體系涵蓋新創公司、大公司、投資機構、地方產業與二級市場等內容模組,設置有快訊、深度商業報導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