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跟代理商三催四請,還是借不到測試用機,不過為了讓哈E-P1的讀者早點看到這篇測試,小編用盡各種暗黑密技,總算借到這台世界第二款Micro 4/3系統的Olympus E-P1,不過借玩時間實在有限,先就把玩的第一印象,跟大家分享E-P1使用心得,等到有比較長的借測時間,再好好分享E-P1的真正實力。
Olympus E-P1規格表
感光元件 | 1,230 萬像素Live MOS |
影像處理器 | TruePic V 影像處理器 |
ISO | 100-6400 |
連拍速度 | 3fps |
液晶螢幕 | 3吋23萬色 |
對焦點 | 11區自動對焦 |
錄影功能 | 720P(1280×720/每秒30張) |
防手震 | 4級防震系統 |
鏡頭支援 | 4/3系統及Micro 4/3系統鏡頭 |
記憶卡 | SD |
尺寸 | 120.5×70.0×35.0 mm |
重量 | 335克(單機身) |
建議售價 | Kit組(含M.ZUIKO DIGITAL ED 14-42mm f3.5-5.6鏡頭):29,900 元 Kit組(M.ZUIKO DIGITAL 17mm f2.8鏡頭+光學觀景窗):34,200 元 雙鏡組(含光學觀景窗):38,000 元 |
優缺點 | 優點:體積輕巧、防震、高ISO 缺點:無內建閃燈、高感光度畫值降低 |
披著消費機皮的狼
要在短短的一天內要摸透E-P1實在是件很困難的事,所以我們先概要的講一些試玩心得,以及大家會感興趣的地方。如果你還不知道什麼是Micro 4/3,可以先看看之前發表會的文章。E-P1更有Micro 4/3的精神了,體積小不說,機身設計、介面配置,都更像是一般的消費機,說它是披著消費機皮的狼,一點都不為過。
E-P1的外型是根據精典輕薄銘機Olympus Pen系列設計,60年代曾經引領風騷,現在以Micro 4/3新系統為設計的E-P1,應該象徵著Olympus想要找回光輝的歲月,再度帶起新的交換鏡頭相機紀元。
看過Olympus Pen系列的外型後,就會對它的轉盤配置稍有點釋懷,底片機時代的捲片器,現在以模式轉盤代替,雖然有點卡卡的,不過卻充滿了懷舊的風情。由於可錄720P高畫質影片,因此除了標準的PASM、情境、iAUTO、藝術風格之外,還加入了錄影功能。
3吋23萬色螢幕還算清晰、明亮,按鍵舖局很貼近消費機型式,中央有個轉盤,選單操作或是瀏覽相片,都可以用轉盤控制,至於光圈、快門等拍攝條件,就全靠這個轉盤,不過比起其他單眼機種的轉盤,還是有些不習慣;轉盤四方還是有方向鍵的功能,也可以用來操作選單。
E-P1在拍照時,幾乎與使用消費機相同,按「OK」鍵進入設定功能表,或是在各種模式下,用轉盤操作,且設定結果都會直接在螢幕上呈現,例如光圈、快門變動時或是改變測光模式,且按鍵都在螢幕右側,操作起來完全沒難度,對初學者而言,也能透過螢幕上的變化,學習光圈、快門或增減光的應用。
對焦模式非常多,自動就分為單次以及連續對焦,還有手動以及手自動同時等,反應在錄影功能時,就非常有幫助,比起多數不能全時對焦的單眼相機,它的錄影功能及品質都算是不錯的,且還有很多藝術模式使用,若能直接錄到Full HD畫質,應該會有更多人不要小朋友吧。
不過它的價格實在不便宜,因此還是要用單眼相機比較嚴苛的標準看待,它的對焦速度還算不錯,畫值表現還算可圈可點,在電腦螢幕上細看相片,還是有些噪訊,不過這是因為它的感光元件較小,也算是非戰之罪,色彩表現豐富搶眼,還是值得嘉許。沒有內建閃燈,還是覺得很不能接受,雖然它有高ISO、防手震補強,但是就是以便攜為訴求,晚上還要帶閃燈出門,就不太讓人滿意。
▲左至右,電源、快門、增減光。
▲機頂左側的功能轉盤,有點凹陷,撥起來有點難用。
▲由於沒有閃燈,熱靴相形重要起來。
▲按鍵都集中右側,像是消費機的配置。
▲在螢幕及主按鍵區夾縫中的Menu、播放、刪除鍵。
▲放大縮小鍵,個人覺得用處不大、太短也不好操作,不如與其他鍵整合。
▲內建HDMI,除了播影片,還能幻燈片播放相片,可以同時配合音樂播放喔!
▲還好是用SD卡,不是xD,可能容量及讀寫速度都不夠支撐高畫質錄影吧!
▲相片可直接在相機裡修飾、裁切。
▲拍影片時的模式也很多,還有很多種藝術模式可用。
▲相片記錄格式支援多主RAW、JPG檔組合。
▲按鍵自訂功能功能非常多。
▲有數十種藝術模式,還有很有趣的針孔模式,但不知道拿來幹麻!
▲正常的情境模式也很多,且都很實用。
▲錄影時也能用藝術模式,錄影會更有趣味、不需後製。
放幾張圖給大家看看吧!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