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這個新功能,讓你刪除過去15分鐘的網路足跡

Google這個新功能,讓你刪除過去15分鐘的網路足跡

當我們遇到一個從未聽說過的東西,下意識的反應是立刻掏出手機搜尋一下。很多時候這些東西和我們並沒有關係,然而尷尬的是,沒過多久我們就會收到和它們有關的廣告……

可能 Google 也意識到這部分的搜尋數據對於建立準確使用者畫像並沒有太大意義,還不如給使用者提供一個快速刪除掉最近搜尋記錄的方法。

為此,Google 最近在行動端搜尋 App 上推出了一個新功能:「一鍵刪除」最近15分鐘。

「一鍵刪除」最近15分鐘

目前,在 iOS 上使用搜尋 App 的使用者已經可以看到這個新功能:點擊右上角的帳戶大頭貼,在「搜尋記錄」一項下會有一個新的按鈕「刪除最近15分鐘」。

使用者點擊這個按鈕就能回到搜尋首頁了。應用會顯示一個對話框,寫著「正在從 Google 帳戶刪除對應的搜尋記錄」。當然,如果你突然改主意了,也可以點擊對話框裡的「撤銷」鍵:

刪除最近15分鐘搜尋記錄演示。圖片來源:Max Dalton 的 YouTube 影片截圖

這個功能非常貼心,畢竟有相當一部分使用者,不會希望 Google 或其它搜尋公司隨時監控著自己的一舉一動。雖然在行動網路的時代,我們的一舉一動常常被監視,但至少現在我們有個一個機會可以快速地刪除掉沒有意義的搜尋記錄。

這個功能現在已經上線 Google 搜尋App的 iOS 版本了。居然比 Android 版本還快!Google 也透露,這個功能會在今年晚些時候上線 Google 搜尋 Android 版。

不過在網頁端上,使用者也可以手動刪除最近1小時內的搜尋記錄。

在 Android 和網頁端上,使用者也可以設定自動刪除3個月、18個月或36個月以前的搜尋記錄。

共享使用者封鎖使用記錄

Google 在2016年推出了 My Activity (我的活動歷史)工具,可以讓使用者更加簡單直觀地查看自己在 Google 絕大部分主流產品的使用記錄,還可以定向刪除那些不想保存下來,或者不希望「給 Google 看」的使用記錄和數據。

不過,這個功能又給那些家庭共享帳號和共享裝置的使用者製造了另一層麻煩:任何登錄了同一 Google 帳號的裝置,都可以訪問 My Activity 查看使用記錄。

為瞭解決這個麻煩,Google 決定給 My Activity 加上了一個「鎖」:每次訪問 My Activity,都需要輸入密碼或者進行兩步驗證,才可以查看全部的使用記錄。(當然,使用者也可以自己決定要不要上這個鎖。)

My Activity 驗證鎖功能。圖片來源: Google 官方部落格

有了這個功能之後使用者就不再需要擔心,孩子可能看到父母的瀏覽記錄,以及伴侶之間不需要交手機就能查記錄的隱患了……

針對個人隱私的設計理念

眾所周知,Google 的產品、服務和作業系統歷來在隱私方面頗受詬病的。以上這些新功能,也是 Google 在今年開發者大會 I/O 2021 上推出的隱私方面改進計畫的一部分。

Google 宣稱,從今往後公司的產品將會採用「針對隱私的設計理念」 (Privacy by Design)。

比如,從今年起,所有使用者的所有使用數據都會預設在18個月後自動刪除。再比如,Google 現在直接把使用者隱私的各種開關和設定,放在了產品更加明顯的地方。此外,現在在 Google 搜尋 App 上,使用者直接長按右上角的大頭貼,就可以快速進入無痕模式 (Incognito Mode).

一鍵進入無痕模式。圖片來源: Google 官方部落格

無痕模式下,使用者的瀏覽記錄、Cookies 和網站數據、網頁表單填寫的內容,以及使用第三方網站給的臨時授權都將不會保存下來。

與此同時,Google 還在積極開發一些更加尖端的技術,比如機器學習領域的「聯邦學習」技術 (Federated Learning)。這個技術原本設計用來解決 Android 手機使用者在本地使用機器學習模型,設計目標是在保證數據隱私安全和合法合規的基礎上實現共同建模,提升機器學習模型的效果。

現在,Google 的一些行動端產品和功能都使用了聯邦學習技術,能夠在最大限度不提取使用者數據、保證隱私的前提下,讓使用者仍然可以享受 AI 帶來的體驗革新。

聯邦學習模型範例。圖片來源: Google 官方部落格

當然,作為一家以廣告為核心商業模式的公司,對於 Google 來說,數據肯定是多多益善。

然而 Google 最近幾年希望改進隱私方面的種種努力其背後的一個關鍵原因,在於數據安全和數據隱私在美國、歐洲乃至全球的監管程度變得越來越高。毫無疑問,像 Google 這樣的大科技公司,在未來的數位世界不再有過去那樣野蠻成長的趨勢。

在矽谷,最近幾年來總是以「隱私至上」自居的蘋果公司,也在平台政策和使用者隱私方面備受詬病。一些人甚至猜測,包括 Google 和微軟等在內的美國大科技公司,在隱私方面的諸多改進,其實背後也是對蘋果的一種反擊。

 

IFENG
作者

鳳凰網(科技),集綜合資訊、視訊分發、原創內容製作、網路廣播、網路直播、媒體電商等多領域於一身,並於2011年在紐交所上市(紐交所代碼:FENG),成為全球首個從傳統媒體分拆上市的新媒體公司。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