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國內年輕一輩的建築攝影師,李易暹絕對是首屈一指的代表人物,他所拍攝的建築影像不僅賞心悅目且極具個人特色,是不少人爭相模仿的對象。而對擅長透過鏡頭刻畫建築語彙的他而言,FE 14mm F1.8 GM 究竟是一顆怎麼樣的鏡頭呢?一起跟著本次 T 客邦專訪來了解一下吧!
關於 | 李易暹
李易暹,Yi-Hsien Lee,a.k.a. 衰尾道人。大學時期便喜歡上拍照,出門必帶相機,至今仍然如此。現為 YHLAA 負責人,工作室專心投入在建築以及空間攝影。
獲獎經歷
- 2019 Tokyo International Foto Award: Gold Award
- 2019 World Architecture Photography Award: Shortlist
- 2018 Winner of the LV foundation architecture photography contest
- 2017 Px3 (Professional) 2 Bronze
- 2015 Px3 (Professional) 2nd. Prize
- 2014 Px3 (Professional) Bronze
- 2014 IPA (Professional) 3rd. place
- 2013 HIPA shortlist
- 2012-2013 Nikon Photo Contest: 3rd. place
目前經營
從街頭到室內再到建築攝影,對 14mm 這個焦距的使用經驗是?
其實超廣角鏡頭在我個人的拍攝習慣中,一直都是較少被使用的,通常是在退無可退的情況下,才會藉由它的寬闊視角來輔助拍攝。主要原因是我認為超廣角鏡頭在使用上很挑題材,在有適當引導線與前、後景的搭配下,超廣角鏡頭能創造出的視覺效果與張力確實無可替代,但是當缺少這些條件時,影像經常會因為涵蓋的內容太多且太雜,反倒讓畫面的重點跳不出來。可以這麼說,超廣角是把雙面刃,一旦用的不好,只會讓畫面顯得空洞無趣;反之,絕對能達到加分的效果。
若用在建築攝影,我通常會在狹小的空間或拍攝天井這類的場景時使用,像是下面這張在北美館 X-site 拍攝的照片就是絕佳的例子!透過適當構圖與線條的引導,可以讓畫面展現出富張力與視覺聚焦的效果。
另一種手法則是用來表現建築物的外觀線條與地緣關係,例如有一張站在自行車道上拍攝向山遊客中心的作品,這類典藏型的照片也很適合利用 FE 14mm F1.8 GM 將建物本身的線條與環境地貌一起捕捉入鏡。
對 FE 14mm F1.8 GM 這顆鏡頭的初步印象為何?
輕!真的非常的輕!剛拿到的時候確實嚇一大跳,沒想到一顆超廣角大光圈定焦鏡能做到如此輕巧。其實後來回想,到目前為止我摸過或用過的 GM 定焦鏡,真的都讓人覺得輕巧到不可思議,放在包裡可說是一點負擔也沒有!重點是在輕巧之餘,畫質表現也讓人相當驚豔!因為之前超廣角鏡頭我都是買變焦鏡居多,不僅體積大、重量又重,邊緣畫質也比較鬆散,但不可否認焦段上使用比較彈性,而在收到 FE 14mm F1.8 GM 後,發現它因為採定焦設計,因此具備輕巧體積及大光圈的優勢,雖然少了點焦段的使用彈性,但換來的卻是便攜性以及優異的畫質。
坦白說我還蠻期待它跟 Sony 空拍機 Airpeak S1 結合在一塊的效果,因為 Airpeak S1 能夠對應自家的 α 相機,如此一來就能銜接 FE 14mm F1.8 GM 進行拍攝,我想,透過空中取景來拍攝建築物絕對能捕捉到很不錯的畫面。
對講究細節的室內及建築攝影,你認為 FE 14mm F1.8 GM 的畫質表現是否可以勝任?
不得不說,FE 14mm F1.8 GM 的畫質表現真的很值得讚賞,像我用它來銜接 α7R IV 所拍攝的成像,畫質完全經得起 100% 放大檢視,無論是銳利度、紋理乃至於細節都表現的相當不俗,就連影像邊緣的畫質也十分扎實。值得一提的是,FE 14mm F1.8 GM 對變形的抑制控制得尤其出色,畫面邊緣的線條能保持完整性,完全不會出現誇張的變形狀況。
再者,我也很欣賞 FE 14mm F1.8 GM 在逆光下的畫質表現,像有一張我在南港車站拍的照片,除了逆光下依舊保有很高的銳利度之外,對於耀光 ∕ 鬼影的抑制能力也有很不錯的水準,畫面中高反差交界的處理也讓人相當放心。我認為 FE 14mm F1.8 GM 的畫質用於工作是完全可以勝任及信賴的,更不用說輕巧的設計,讓整天的拍攝工事比起以前輕鬆不少。
FE 14mm F1.8 GM 的寬廣視角與大光圈,在拍攝室內、建築題材時能帶來哪些幫助?
建築攝影追求的是大量細節以及足夠的景深,而且有高達 99% 的時間都會使用腳架輔助,因此鮮少會使用大光圈拍攝,就我而言,這顆鏡頭大光圈使用的時機,反倒是帶著它外出旅行的時候。因為出門旅行為求輕便通常不會攜帶腳架,這時候 FE 14mm F1.8 GM 的大光圈優勢就展露無遺了,旅行中面對風景、人像等題材,大光圈除了可以營造出好看的淺景深效果之外,當面對夜晚或光線不足的拍攝環境,還可以利用大光圈換取較低的 ISO 數值與較高的快門速度,再加上 FE 14mm F1.8 GM 的最大光圈就具備相當不錯的銳利度,自然可以非常放心地使用大光圈進行拍攝,為旅行帶來更高的創作彈性;而且它還有僅 0.25m 的最近對焦距離,偶爾要近距離特寫或利用淺景深來表現影像視覺都不成問題。
我想說的是,大光圈確實為這顆鏡頭帶來絕佳的使用彈性,全開時紮實的畫質,讓它能擔任旅行、工作、隨身紀錄的好夥伴。
規劃台北、南投幾個知名建築進行拍攝是否有特別的原因或動機?
由於 FE 14mm F1.8 GM 的寬廣視角和透視特性,特別適合用來詮釋建築本身的線條和結構性,因此我特地規劃了台北流行音樂中心、中國信託金融園區、南港車站、台北車站、北美館 X-site、日月潭向山遊客中心、雲林北港天空之橋、女兒橋和宜蘭櫻花陵園…等地。這些地點涵蓋了建築外觀以及半室內空間等場景,我想藉由這些不同造型、不同尺度大小的建築與環境,完整測試 FE 14mm F1.8 GM 的畫質以及視覺張力。以向山遊客中心為例,建物本身就具備豐富的線條,相當適合運用 FE 14mm F1.8 GM 來強調建築物的線條美感,若運氣好遇到光影加持,肯定會讓畫面再加分。此外,我也特別試了一下 FE 14mm F1.8 GM 的近拍效果,有一張我在宜蘭櫻花陵園拍攝牆面的局部照片,就是特地用 FE 14mm F1.8 GM 靠得很近拍攝,可以發現影像細節紋理很忠實地呈現出來,連就青苔也清晰可見。
使用 14mm 鏡頭進行創作,有什麼經驗可以跟大家分享?
在使用 FE 14mm F1.8 GM 這類超廣角鏡頭時,第一個要注意的就是畫面水平,因為超廣角鏡頭的光學特性,透視效果本來就很強烈,若水平沒有抓準,畫面看起來就會歪斜不舒服,至於該如何抓準畫面水平,其實相機內建的電子水平儀就是很不錯的輔助功能。
另外,我會特別留意畫面邊角的物體,看它們的比例會不會被變形拉的很怪異,但所幸 FE 14mm F1.8 GM 在變形抑制這方面的表現相當不錯,讓人在拍攝時可以很放心。再來是如何呈現出我很重視的影像張力,首先,我會觀察畫面中的各種元素,像是有一張在向山遊客中心拍攝的照片,可以看到清水模的線條是往畫面中央收的,如果周圍的線條能配合的話,那整張影像的視覺張力就會非常強烈。
▲▼ 無論是拍攝建築外觀、室內空間或天井,李易暹認為都應該要留意畫面的水平,若水平沒抓準,超廣角的透視特性會讓歪斜感放大,造成視覺上的不適。(上圖:Sony α7R IV + FE 14mm F1.8 GM,F11、1/500s、ISO 100 ∕ 下圖:Sony α7R IV + FE 14mm F1.8 GM,F11、1/125s、ISO 100)
以上這些都是使用超廣角鏡頭拍攝建築攝影需要特別留意的地方。至於其他方面,我想,都可以很放心地交給 FE 14mm F1.8 GM,論光學素質,它的表現真的沒話說;論體積、重量,它的輕巧會讓你很樂意帶著它出門。
總結來說,我認為 FE 14mm F1.8 GM 是每個建築攝影師的背包裡不可或缺的鏡頭之一。
▲▼ 像 SEL14F18GM 這類超廣角鏡頭只要運用得宜,就能表現強烈的視覺張力,但在拍攝前要先學會觀察畫面中的元素,例如上、下兩張都是利用建物線條往畫面中央收去的特性、進而拍出充滿張力的作品。(上圖:Sony α7R IV + FE 14mm F1.8 GM,F9、1/500s、ISO 100 ∕ 下圖:Sony α7R IV + FE 14mm F1.8 GM,F9、1/1250s、ISO 100)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