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ome瀏覽器的「無痕模式」被用戶認為是自欺欺人,告上法庭了

Chrome瀏覽器的「無痕模式」被用戶認為是自欺欺人,告上法庭了

隨著電腦、手機等等電子設備和行動網路的發展,網路如今已是人們必不可少的「生活必需品」,因此資料安全也是我們最關心的問題之一。然而,在資料世界,我們似乎都成了「透明人」。

根據路透社的消息,三名 Google 使用者於 2020 年 6 月向 Google 及其母公司 Alphabet 提起的團體訴訟,在加州法院有了新的進展:加州聯邦法官裁定,指控 Alphabet Inc. 旗下子公司 Google 在無痕瀏覽模式下非法追蹤其網路使用情況的原告,可以對公司首席執行長 Sundar Pichai 進行兩個小時的質詢。

Google 首席執行長 Sundar Pichai ,圖片來源:路透社

根據三名原告在 2020 年 6 月向法院提起的訴訟請求,在使用者在瀏覽器開啟無痕瀏覽,Google 依舊會使用 Google Analytics(Google 分析)、 Google Ad Manager(Google 廣告管理員)等技術監控手段追蹤並收集使用者的瀏覽記錄。

針對使用者提出的指控,Google 發言人曾表示:“當使用者每一次開啟無痕瀏覽時,我們都有清楚說明,無痕瀏覽僅是讓你可以選擇你的網頁瀏覽活動不會被存在瀏覽器及設備內,但是,你訪問的網頁仍有可能蒐集你的瀏覽活動,Google 會在本訴訟中盡全力捍衛自身權益。”

在 Google Chrome 關於無痕瀏覽的相關說明頁面可以看到,使用者在退出所有無痕瀏覽窗口後,Chrome 不會保存:瀏覽記錄、Cookie 和網站資料、表單中輸入的訊息以及為網站授予的權限。

Chrome瀏覽器的「無痕模式」被用戶認為是自欺欺人,告上法庭了

並且,頁面上還說明,無痕模式會阻止 Chrome 將使用者的瀏覽活動保存到本地歷史記錄中。不過,使用者的活動(例如位置訊息)可能仍會被以下相關方看到:所瀏覽的的網站,包括這些網站上的廣告和資源、登錄的網站、僱主、學校或者任何管理使用者所用網路的人員以及網路服務提供商。

也就是說,如果使用者同意所瀏覽的網站使用 Cookie,由於 Google 瀏覽器並不禁止第三方使用 Cookie,因此 Google 還是可以「正當」地獲取使用者的瀏覽資料。網站也就可以借助 Google 的技術監控手段拿到訪問其網站的使用者資料。

上述案件的原告還提到,如果網站想要得到這些 Google 蒐集的訪問使用者的資料,還需要先花錢進行升級,這也是 Google 的收入來源之一。

這麼看來,Google 的這個無痕模式,算是和使用者們利用訊息差玩了個「文字遊戲」,許多使用者在向設備或軟體授權時並不會仔細查看相關的規則說明,使用者認為無痕模式下能消除自己的瀏覽痕跡,但 Google 實際上只抹除了部分會存到本地的痕跡。無痕模式只對使用者「無痕」,頗有點強迫使用者「掩耳盜鈴」的意味。

圖片來源:Google

在如今這個網路時代,使用者的隱私和資料成了服務商在數位廣告市場中牟利的工具,但人們對網路隱私安全越來越看重,意味著 Google 等網路服務提供商必須要改變現有的模式,這場團體訴訟就是一個例子。

據瞭解,Google 準備在幾年內逐步淘汰第三方 Cookie,並推出「隱私沙盒」計畫,希望藉由大量的匿名處理過的資料將使用者群體進行分類,再將分類後的使用者群體訊息提供給的廣告商,兼顧保護使用者隱私與廣告商的行銷。

雖然目前這個計畫並沒有更具體的進展,使用者與 Google 的訴訟還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希望各大網路服務商能在未來順利變更廣告模式。至於目前,要保證網路隱私的安全,恐怕還是需要使用者自身承擔更多的成本。

ifanr
作者

ifanr依托於中國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大潮,用敏銳的觸覺、出色的內容,聚焦 TMT 領域資訊,迅速成為中國最為出色的新銳科技Blog 媒體。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