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調查資料顯示,2022年1月至8月30日前8個月內,中國國內吊銷、註銷的晶片相關企業,已經達到3470家,超過往年全年企業數量。這意味著,隨著新冠疫情、消費需求低迷等因素,中國國內半導體企業無法撐住,最終陸續退出賽道。
近兩年中國晶片半導體產業的投資熱潮,如今出現“寒冬”跡象。
根據資料顯示:2017-2021年,中國吊銷、註銷晶片相關企業分別為461家、715家、1294家、1397家、3420家。2022年1月至8月30日前8個月內,中國吊銷、註銷晶片相關企業達到3470家,超過往年全年企業數量。
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內憂外患
實際上,當前中國晶片半導體與積體電路產業處於內憂外患的關鍵時刻。從這一背景下來看,晶片產業的消退潮來臨。
內憂:消費級晶片疲軟、技術落後以及宏觀經濟挑戰,導致整個中國投融資市場處於低迷情緒。2022年上半年,風投在大中華區的投資僅為286億美元,比去年上半年560億美元減少近50%;
外患:晶片脫鉤,美國限制對中國銷售包括先進裝置與材料、高性能人工智慧(AI)晶片、EDA軟體和14nm以上製程產品進口等產品。
最近一波制裁來自於8月31日,美國晶片巨頭AMD、NVIDIA相繼接到政府禁令,要對中國區客戶斷供高性能GPU(圖形處理器)晶片。9月11日報導稱,美國拜登政府計畫下個月發佈新規定,擴大對美國銷往中國用於 AI 的半導體和半導體製造裝置的限制,涉及科磊(KLA)、科林研發(Lam Research)、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NVIDIA(NVIDIA)、AMD、英特爾(Intel)等企業。
根據研究機構PitchBook資料發佈《2022年上半年大中華區風險投資報告》中顯示,2022年上半年,大中華區風險投資活動大幅下降,前六個月總額僅為286億美元,遠低於2021年7-9月的總額資料,同時也比去年上半年560億美元減少近50%。主要原因是監管、供應鏈問題和宏觀經濟挑戰。
實際上,美國等海外投資者一直是中國投資的關鍵。PitchBook在3月發佈的一份資料顯示,2021年,美國風投在中國參與了446億美元的交易,幾乎是2019年231億美元的兩倍,同時佔據去年全年大中華區1138億美元風險投資總額的39.1%。同時,2021年,美國PE(私募股權)公司參與的中國公司交易只有35起,總額46億美元。
其中,2021年,美國投資者在中國 AI 行業參與115筆交易,總額達98億美元,創2017年以來的最高水平,而晶片半導體領域投資達28.2億美元。但到了2022年,美國風投在中國晶片半導體領域的投資額僅為8億美元(截至6月17日)。
這意味著,隨著拜登政府對中國晶片半導體領域的打壓,以及更嚴格控制美元基金投資流向中國科技行業,加上全球經濟放緩導致科技股大跌,讓美國對中國風險投資的興趣,從高增長反彈到低規模。
中國先進半導體已經出現淘汰者
作為關鍵性的先進技術,晶片半導體領域在轟轟烈烈融資潮中,已經出現了“淘汰者”。
今年上半年,中國產CPU晶片研發商「啟靈芯」以及蜂窩IoT無線通訊晶片設計公司「諾領科技」接連倒閉。最近一篇文章中揭露,諾領科技面臨倒閉的核心原因,主要是其同質化產品製造假的需求,團隊中缺少能夠指揮大局的人物和關鍵性投資人,以及高價從同行挖人,導致成本快速升高,沒有資金用於晶片當中。
隨著消費電子晶片需求放緩下,半導體股價一直在下跌。據報導,費城半導體指數在過去4週下跌11%,表現遜於納斯達克100指數7%的跌幅,NVIDIA等企業到達今年以來股價最低點。
博時基金行業研究部總經理助理兼基金經理黃繼晨認為,從整個半導體板塊來看,今年的重點還是分化。2022年以來,下游需求端呈現了很強的結構性分化。消費產業或家電產業正在庫存去化,對晶片產品的需求就會階段性變弱。而能源產業處於蓬勃發展階段,對晶片產品的需求就會更加強勁。長期來看,下游需求較強的產品會迎來強勁的經營期,下游需求轉弱的產品會進入到四到六個季度的調整期。
2020年以來,中國一些省分投入重金發展半導體產業,但最終卻陷入困境、甚至陷入債務危機與跑路傳聞中。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副理事長於燮康表示,面對內憂外患局面,中國必須慎重謀劃,加強晶片產業鏈、供應鏈的整合和佈局,才能提高國內半導體產業的整體水平。疫情結束之後,在中國繼續支持國產晶片半導體行業下,晶片投資熱潮可能會回歸,但到那時,可能不再會有美元基金參與其中了。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