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殼放大2022群眾集資年報:總金額飆破37億、烏克蘭公益集資創紀錄

貝殼放大2022群眾集資年報:總金額飆破37億、烏克蘭公益集資創紀錄

群眾集資在台發展邁入第十一年,貝殼放大群眾集資顧問公司每年皆針對全年度集資成績進行統計分析,根據貝殼放大旗下媒體《群眾觀點 CrowdWatch》統計,2022 年台灣有近 2,000 件群眾集資計畫成功達標,合計約 103 萬贊助人次,整體市場集資金額加總約 37.7 億台幣,每人平均贊助金額為 3,660 元。

放眼 2023 年,貝殼放大執行長林大涵表示看好「RBF 模式(Revenue Based Financing,收益回報型投資)」分潤型專案發展潛力,未來將有更多嶄新題材成為群眾集資可參與標的。而因群眾集資蓬勃發展隨之而來的爭議糾紛,相信也成為行政院「數位發展部」正式成立後的一大重點,期望能為產業帶來更臻明確的規範與保障,重建消費者對群眾集資的信心。

全年集資總金額突破 37 億元,客單價提高近 1.3 倍

根據貝殼放大所開發的線上工具「Backtail」統計 2022 年度台灣群眾集資專案成果並與往年比較,2022 年台灣有將近 2,000 件群眾集資計畫成功達到目標金額,合計約 103 萬贊助人次、37.7 億元集資金額,相當於每位贊助者的平均贊助金額為 3,660 元。去年 2021 年則為超過 1,500 件成功專案,合計 115 萬贊助人次、33 億元集資金額,每人平均贊助金額為 2,870 元。

綜觀整體產業表現,集資金額仍舊持續攀升,與去年相較有 14% 的增幅,贊助總人次則首度出現微幅下降的情形,但換算為「平均客單價」,意即每位贊助者投入在所有集資專案的平均金額,則有近 28% 的成長,說明消費者願意於群眾集資領域有更高額費用的投入,以及更多提案者有足夠能力提供市值更高的產品及服務。同步隨著集資成功案件的數量穩定增加,預估未來產業規模將持續提升。

而若細看全年度排行前 10 名專案,以金額加總來說,2022 年(886,101,765 元)與 2021 年(665,931,598 元)相較,有超過 2.2 億元的增幅;攻入「億元殿堂」的專案,也從去年的兩名增加至五名,並首次由公益案件攻佔榜首。今年第一名由外交部與群眾集資平台挖貝 WaBay 合作的《為自由而站:烏克蘭難民援助計畫》奪下集資金額、贊助人次雙冠王,單月內即累積 180,224,402 元集資金額、56,130 贊助人次,正式成為群眾集資產業史上首度破億、金額最高的公益案。

貝殼放大2022群眾集資年報:總金額飆破37億、烏克蘭公益集資創紀錄

除了外交部送暖烏克蘭,其餘的億萬俱樂部成員,則仍以家用電器為大宗,包含第二名「石頭掃拖機器人 S7 MaxV Ultra(147,112,535 元)」、第三名「Foodcycler|廚餘大師 Pro(115,795,733 元)」、第四名「ECOVACS DEEBOT X1全能掃拖機器人(112,885,672 元)」與第五名「追覓 L10s Ultra 全能掃拖旗艦機(105,563,955 元)」。隨著專案競爭激烈,整體進榜門檻也大幅提升,至少需有兩千萬的集資表現,才能握有擠入年度前 20 名榜單的門票。

貝殼放大2022群眾集資年報:總金額飆破37億、烏克蘭公益集資創紀錄

疫情警戒掀清潔家電熱潮,總金額飆 7.5 億元

2021 年 5 月,全台進入疫情三級警戒,鎖定居家空間需求的清潔家電類產品如掃地機器人、空氣清淨機、廚餘機、洗碗機等成為市場熱門品項,也反映在群眾集資 2022 年度排行榜上,全年集資金額最高的 20 件集資計畫裡,就有 9 件屬於清潔家電類產品,而加總 2022 年度所有清潔家電品項專案,累計約有 6 萬人次贊助、集資金額加總超過 7.5 億台幣。

而在 2022 年創造出另一明顯贊助風潮的,則莫過於「環保杯」專案。因應環保署限用一次性飲料杯新政策上路,2017 年~2019 年盛極一時的環保杯集資戰場也大勢再起。根據統計,2022 年共有 26 件環保杯專案,相較於 2021 年的 10 件提案兩成長兩倍之多,除了「樂扣樂扣」、「膳魔師」等成熟品牌都首度以群眾集資發表新品,多個在地品牌也再次發起環保杯集資,創下突破萬人贊助的佳績,如「WOKY –[●●] 渾圓杯」不僅集資金額、贊助人次均刷新自家歷年 5 次集資紀錄,更以 19,708 人進入 2022 贊助人次排行第二;台灣品牌源源鋼藝推出的「HIDING iN 飲料杯」也以 15,290 贊助人次位居第六名。

日曆提案量增 1.5 倍,社群力為成敗關鍵

2022 年同樣也是「日曆」案件百花齊放的一年,整體提案量更躍升為 2021 年的 1.5 倍。今年共計有 95 件日曆專案進行集資,總贊助金額突破 1.5 億元、總贊助人次超過 11 萬;若與去年相較,2021 年日曆型專案為 60 餘件、總金額約 1.27 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 20 件為曾有日曆集資經驗的提案團隊再次發起,且由這些重複提案團隊所發起的專案,加總的集資金額及贊助人次,皆佔 2022 年台灣日曆集資市場總額過半。再進一步觀察市場上脫穎而出的日曆產品,仍以向來有經營社群基礎的內容創作者居多,例如唐綺陽《2023 共時曆》、HOOK《每天都想史 2023 手撕日曆》、敏迪選讀《2023 國際觀察曆》等 3 款日曆,均成功累積破萬贊助人次。

延續去年名人集資盛況,2022 年同樣有許多來自不同領域的公眾人物發起群眾集資,包含上述提到的唐綺陽、HOOK、敏迪,其集資計畫於年度贊助人次皆是榜上前五名,另外也有「金鐘女影帝」陳亞蘭發起的《嘉慶君再遊台灣》電視歌仔戲集資計畫,是台灣史上第一個以群眾集資形式出品的電視歌仔戲作品。更結合銀行信託專戶控管後續資金使用,創下台灣影視集資「專款專戶專用」的首例。除了持續引發話題之外,也展現群眾集資的「創新」特質與「信任」本質。

群眾集資產業新樣貌:電商入場  既有平台策略聯盟

群眾集資從早期被視為僅是新創品牌、中小企業初試啼聲的管道,一直到 2022 年諸多大型知名品牌紛紛加入集資戰局的明顯趨勢轉變,在在顯示群眾集資已是兵家必爭之地。包含設計購物網站 Pinkoi 於 2022 年 8 月推出群眾集資平台搶攻原創設計市場;電商平台龍頭 momo 購物網也在同年 9 月首次集資,推出《acerpure 北極光冰溫瞬熱 RO 濾淨飲水機》集資計畫,首週累積金額即突破千萬台幣。這些原先並非以群眾集資為業務主軸的平台,都於 2022 年挹注不同程度的資源踏入群眾集資領域,然而新手玩家的加入是否對既有集資平台造成影響,也將是 2023 年值得留意的產業重點趨勢走向。

與此同時,產業內的既有集資平台,同樣可見新的變化與策略佈局。因應「流量為王」時代,2022 年發展出「雙平台 / 多管道連動集資」的趨勢,例如《謝哲青的記憶宮殿》線上課程即為挖貝 WaBay 與 PressPlay 共同集資、《蔡璧名的醫道習慣》線上課程亦為挖貝 WaBay 與親子天下線上學校共同集資,雙雙攜手替專案爭取最大程度的流量曝光。貝殼放大執行長林大涵認為,平台策略聯盟凸顯了「流量最大化」是現今提案者最重視的訴求,也是集資平台欲在競爭激烈的集資市場中,站穩腳步的重要關鍵。

跨國連線ING,全球首例跨國平台聯合集資即將啟動 

除了國內平台的合縱連橫,新一年度更即將有全球首例「跨國同步」集資專案上架。台灣 3C 新創品牌 Maktar,其熱銷產品「口袋相簿」、「Qubii 備份豆腐」透過群眾集資站穩腳步,延續在台熱銷趨勢讓品牌成功進軍日本市場。並預計在 3/22 發表新品「Nukii 智慧型隨身碟」,攜手貝殼放大旗下集資平台挖貝 WaBay 與日本知名集資平台 GREEN FUNDING 進行首次台日同步聯動集資。過去業界的慣例都是單一平台結束後、再邁進至下一平台,但本次是透過兩平台後台的串接,讓台灣與日本兩邊的贊助者能夠同步下單,前台的集資成績也是綜合兩邊的數字即時顯示,讓兩邊的消費者能同時感受群眾集資進度的推展,共同成就一個專案的里程碑,也成為群眾集資業界跨國數據串連同步集資的全球首例。

群眾集資糾紛頻傳,政府列管盼終結亂象

群眾集資產業蓬勃發展之際,爭議事件也不時引爆消費者不信任的負面評價。群眾集資概念不同於網路購物,在台灣無直接適用的專法,以往遇有集資糾紛時,僅能視具體個案情況,訴求民事或刑事法規途徑。2022 年行政院「數位發展部」正式成立、成為數位內容產業的最高主管機關,期許在公部門的籌劃與監督之下,能為群眾集資產業帶來更臻明確的規範與保障。

從群眾集資到RBF:投資標的再創新,贊助者也能變股東

由文策院與貝殼放大攜手投資的「天使放大」,2020 年起以群眾集資核心精神延伸出文創投資「RBF 模式」,以作品發行後的權利金收益抽成作為投資報酬,給予創作團隊關鍵資金支持與自由創作空間。截至 2022 年已累積 31 案,投資標的涵蓋電影、音樂、遊戲製作與沉浸式體驗等多元形式的文化內容。林大涵分析,未來包含出版發行權、IP 改編授權,都可能成為接下來群眾集資得以實際參與的標的;更預告 2023 上半年貝殼放大將出現嶄新領域的 RBF 分潤代表專案,讓一般大眾不只是單次投入資金支持,亦有參與長期獲益分潤的機會。

Hsuann
作者

T客邦特約編輯 ,負責產業即時報導、資訊整理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