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深藍、Watson都曾是AI世界領導者、還打敗過世界棋王,為何卻在ChatGPT一戰消失了?

IBM深藍、Watson都曾是AI世界領導者、還打敗過世界棋王,為何卻在ChatGPT一戰消失了?

最近ChatGPT當道,OpenAI成為大熱門的科技新創公司,而Google、Meta、百度等等公司先後都發佈了自家的大型語言模型來應對,一場熱烈的AI戰爭正在展開。

不過,這時不由得讓人想起,十幾年前的AI霸主IBM,當年他們的深藍首先擊敗人類西洋棋手,成為第一個勝過人類智慧的AI,甚至之後的Watson也是讓人讚嘆。那麼,現在的AI之戰,IBM又到哪裡去了?

過去這十年以來,IBM不僅錯失雲端運算機遇,豪賭AI失敗,營收也縮水近半,淨利潤縮水三分之二。藍色巨人再次陷入轉型困境。

文章目錄

IBM:失去的十年

前不久,藍色巨人 IBM 發佈 2022 年第四季度業績報告及全年財報。2022 年第四季度,IBM 實現營收167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的166.95億美元相比基本持平,略高於市場預期的163.8億美元;實現淨利潤27.11億美元,同比增長16.25%。

從業務來看,第四季度 IBM 三大主營業務均取得正增長。其中,軟體業務部門(包括混合平台與解決方案業務以及交易處理業務)實現營收72.88億美元,同比增長2.8%;諮詢業務部門營收為47.70億美元,同比增長0.5%;基礎設施業務部門營收為44.83億美元,同比增長1.6%。

2022年全年,IBM 共實現營收605.30億美元,同比增長6%;其中,混合雲業務全年營收達到224億美元,同比增長11%;淨利潤為16.39億美元,同比大幅下滑71%,主要受到一次性費用支出的影響。

儘管只有6%的增幅,IBM 2022年度經營業績仍被市場解讀為利好。因為在過去的十年,IBM 營收規模一路縮水,僅在2018年取得了0.57%的微弱增長。尤其是2021年,IBM 營收降幅高達22%,營收規模跌至574億美元。

相比營業收入,IBM 利潤端表現更不樂觀。資料顯示,2012年度 IBM 淨利潤曾高達166億美元,此後便震盪下行。2021年,公司淨利潤為57億美元,僅相當於10年前的三分之一。

財報發佈當日,IBM 宣佈將裁減其全球約1.5%的員工,裁員數量約3900人,裁員的重點是剝離 Kyndryl 和 Watson Health 部門後留下的員工,這將使公司損失約3億美元。

十年以來,IBM 營收縮水近半,淨利潤縮水三分之二,具有百年歷史的科技巨頭再次陷入轉型困境。面對亞馬遜和 Google 等 Internet 巨頭的競爭,藍色巨人顯得力不從心,無論是雲端運算市場還是 AI 領域,IBM 都在淪為邊緣角色。

雲端的失敗

IBM 成立於1911年6月,距今已經有112年的歷史。在幾代傳奇 CEO 的推動下,IBM 數次從瀕臨破產之際又成功走向輝煌,也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家橫跨大型電腦、PC、行動網路、雲端運算四個時代,超越百年歷史的科技企業。

IBM 在第八任CEO Samuel J.“ Sam” Palmisano(Samuel Palmisano)的帶領下又進行了兩次轉型。一方面,IBM 選擇將個人電腦業務剝離,全面進入知識服務、軟體和顧問等服務市場;另一方面,在著名的智慧地球戰略指導下,IBM 全面佈局智慧城市、智慧醫療、智慧能源等領域。

Palmisano

2011年,IBM 營收達到1069億美元,淨利潤為159億美元,雙雙創出歷史最高紀錄。至2012年,IBM已經是美國僱員最多的公司,全球僱員人數達到34.5萬人。

也是在2012年,Virginia C. Rometty接替擔任公司董事長、總裁兼第9任CEO。根據公開資料,他上任之初就力主將 IBM 從技術公司轉變成一家範圍更廣泛的商業解決方案公司,並強力開拓雲端運算市場。

然而,如其前任一樣,Rometty的調門雖高,戰略上卻並未對雲端運算給予足夠的重視,以至於現在的 IBM 已經淪為雲市場的邊緣角色。

早在2007年,IBM 與 Google 聯合開設雲端運算課程,並推出雲端運算商業解決方案「藍雲」,距離雲端運算概念的提出僅僅一年。然而,由於早期 IBM 的硬體基因過於強大,公司並沒有真正把多少資源投入到雲端運算業務之中,Blue Cloud 計畫最終不了了之。

Palmisano時代,IBM 雲端業務同樣處於雷聲大,雨點小的尷尬狀態。2006年,亞馬遜發佈全球第一個雲端運算服務 Amazon S3,雲端運算的商業化時代由此拉開序幕。對此,IBM 並沒有選擇跟進。似乎Palmisano認為,IBM 一宗交易就足以大過亞馬遜雲業務。

很快,IBM 為自己的後知後覺付出了慘重代價。2010年12月,美國白宮宣佈通過整合聯邦政府資料中心和應用程式以及採用所謂的「雲端運算優先」政策來重組政府 IT 架構。而當微軟、Google 相繼拿下有關雲端運算的政府採購項目時,IBM 才明白自己在雲端運算領域已經徹底處於下風。

IBM深藍、Watson都曾是AI世界領導者、還打敗過世界棋王,為何卻在ChatGPT一戰消失了?

直到2013年,IBM 才以20億美元價格收購 SoftLayer Technologies,正式進入到公有雲市場。然而,由於缺少對雲端運算的深刻理解,IBM 對雲業務的資源傾斜與投入仍遠遠不夠,最終只能在雲端運算的邊緣地帶徘徊。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 Gartner 調研資料,2017年,全球公共雲市場已經進入 3A 競爭格局,亞馬遜 AWS、微軟 Azure、阿里雲合計市佔率達到70.3%,其餘若干家 others 分食剩下的29.7%。

面對在公有雲領域的失敗,IBM 決定另闢蹊徑,從混合雲切入雲市場。2018年10月,IBM 宣佈斥資334億美元收購 Linux 軟體製造商紅帽(Red Hat),後者被併入 IBM 混合雲部門。IBM 同時表示,收購紅帽將使其成為多重雲和混合雲市場的領導者,可以改變雲市場的一切。

所謂混合雲,是指當企業不願意把資料全盤轉移至雲服務時,仍可將部分計算業務上雲的業務模式,通過現場和基於雲的資料儲存和處理工具混合在一起。在金融、電信等領域,客戶通常會涉及敏感資料,對混合雲有著較大的接受度。

混合雲是多種公有雲和私有雲的集合體,異構技術難以相容公有雲和私有雲的優勢。作為全球最大的開源企業軟體解決方案提供商,紅帽公司的開源技術成為不同系統可移植的關鍵所在,為充分利用公有雲和私有雲的優勢提供可能。

事實證明,紅帽公司的開源平台優勢對 IBM 發展混合雲業務確有幫助,卻並未改變 IBM 雲端運算業務的隕落軌跡。Synergy Research Group 的資料顯示,自2018年以來,IBM 雲端業務市佔率一路下滑。2022年,IBM 在全球雲端運算市場中的佔比僅為4%,也是雲端運算前五名廠家唯一下滑的一家。

IBM深藍、Watson都曾是AI世界領導者、還打敗過世界棋王,為何卻在ChatGPT一戰消失了?

除進入市場太晚、資源投入不足、戰略重視不夠等原因之外,對人工智慧業務的過度投入以及其本人的精力分散,也被視為 IBM 雲業務發展不利的一個重要原因。儘管IBM對 AI 足夠痴狂,最終卻是一場無言的結局。

AI要成功所需付出的代價

科技領域的競爭從來就是只見新人笑,不聞舊人哭。在 ChatGPT 全球爆火的當下,誰還曾想起曾經在全球人工智慧領域中大名鼎鼎的 IBM Watson?

作為全球 AI 領域的先行者,IBM 早在1990年代就開始了對人工智慧領域的投資。1997年,IBM 開發的超級電腦「深藍」在西洋棋中打敗了當時的世界冠軍加里.卡斯帕羅夫,深藍電腦也被視為人工智慧的鼻祖。

深藍

進入到21世紀以來,深度學習帶來了機器學習的第二次浪潮。2006年,神經網路研究領域的領軍者 Hinton 提出了神經網路深度學習演算法,使神經網路的能力大大提高。也是在2006年,IBM 啟動了 Watson 的研發,這也是人工智慧領域最具野心的一個產品。

2011年,IBM Watson 在美國歷史最悠久的電視智力競賽節目《危險邊緣》中擊敗了兩位人類冠軍,顯示出其強大的自然語音理解能力。同年,IBM 宣佈 Watson 已經達到了醫學院二年級學生的知識水平。

IBM深藍、Watson都曾是AI世界領導者、還打敗過世界棋王,為何卻在ChatGPT一戰消失了?

Rometty上任之後,繼續將醫學領域作為 Watson 發力的重點。2013年開始,IBM 進一步將研究重心聚焦於腫瘤治療這一人類尚無法攻克的堡壘之上。2014年,IBM 投資10億美元成立 Watson 事業集團。一年之後,Watson又成立了專門的部門 Watson Health,並大量收購醫療資料公司來進行資料訓練。

Rometty曾把 Watson Health 稱之為公司的登月計畫,前後向其投入了數十億美元。憑藉聲勢浩大的宣傳和真金白銀的投入,Watson Health 獲得了眾多權威機構的合作。例如,全球頂級癌症研究與臨床診療機構 MD 安德森腫瘤中心就部署了 Watson Health的腫瘤解決方案(Watson for Oncology),為腫瘤學家建立諮詢工具。

IBM深藍、Watson都曾是AI世界領導者、還打敗過世界棋王,為何卻在ChatGPT一戰消失了?

然而,IBM 儘管投入了大量資金和資源,Watson 終究還是沒有被訓練成一位腫瘤醫學專家。2017年2月,MD 安德森癌症中心宣佈終止與 IBM Watson Health 自2016年6月開始的合作項目,因為在投入6200萬美元以後仍未達成目標。

回頭來看,IBM 在人工智慧發展方向上似乎選擇了一條錯誤的道路。首先,醫療診斷本就是一個複雜的情境,並涉及到監管、法律倫理和隱私安全等方面的重重挑戰。其次,癌症診療的複雜性更是超出了 IBM 的設想。此外,由於缺乏罕見病例資料,Watson 的更新速度遠跟不上癌症治療的發展速度,以至於 Watson 會給一些症狀特殊的病人開出致命藥物。

2018年開始,Watson Health 部門開始大量裁員。當年10月,Watson 負責人 Deborah DiSanzo 宣佈辭職。同時,這也宣佈了IBM對人工智慧領域的這一豪賭慘遭失敗。

2020年1月,IBM 公司宣佈Rometty辭去公司 CEO 之位,繼任者為 IBM 公司雲端運算和認知軟體部門的負責人Arvind Krishna。上任之後的Krishna立刻著手簡化公司業務線,以便讓 IBM 雲端運算在市場中變得更加有競爭力。

2022年1月,IBM 將 Watson Health 的醫療資料和分析資產出售給私募股權公司 Francisco Partners。據悉,Watson Health 年收入約為10億美元,但不盈利。至此,IBM 雄心勃勃的 AI 癌症診療計畫正式宣告失敗。

雲的轉型太慢,AI 的代價過高,最終讓 IBM 遭遇到「失去的十年」。 環顧四週,曾經的 IBM 已經被微軟、Google 等後起之秀遠遠甩在身後。大象起舞的故事,恐怕很難再次出現。

 

36Kr
作者

36氪(36Kr.com)累計發表超過10.8萬條包含圖文、音訊、影片在內的優質內容。氪原創內容體系涵蓋新創公司、大公司、投資機構、地方產業與二級市場等內容模組,設置有快訊、深度商業報導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