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價4月起調漲,新電費帳單怎麼算?多少度數以下沒差?試算範例一次懂

電價4月起調漲,新電費帳單怎麼算?多少度數以下沒差?試算範例一次懂

電價將從4月1日起調漲,住宅每月用電700度以上調漲3%,逾1,000度調幅達10%,高壓及特高壓的產業用電大戶調漲電價17%。究竟新的電費帳單怎麼算、繳多少電費以下將不受影響,我們將透過試算範例,帶讀者一次看懂。

經濟部3月17日舉行電價審議委員會拍板電價漲價幅度,調漲對象分為住宅、商家、工業用戶3類:

  • 住宅部分 以每月用電700度為門檻,每月用電701~1000度微調3%,用電1001度以上調漲10%。
  • 商業部分 ,基於穩定物價考量,每月用電1501至3000度調幅3%,3001度以上調漲5%。
  • 產業部分 ,中小型工廠、商辦、超市等低壓用戶調漲10%,大型工廠與百貨等高壓及特高壓用戶調幅17%。

同時為降低電費調漲的衝擊,針對2022下半年用電量較2021年同期下滑1成的產業,涵蓋非酒精飲料製造業、紡紗業、織布業等19個行業、共1.9萬戶符合電費漲幅減半的資格。

新電價怎麼算?以電費帳單來看,哪些人不受影響?

台電說明,若以電費帳單(2個月一期)來看,以下用戶電價將不受影響:

  • 住宅部分 :非夏月(10月至5月)帳單為3,832元、夏月(6至9月)帳單為4,508元以下的用戶將不受影響。
  • 商業部分 ,非夏月帳單為9,056元、夏月帳單為1萬1,096元以下的用戶,將不受影響。

來源:隋昱嬋攝影電價將從4月1日起調漲,住宅每月用電700度以上調漲3%,逾1,000度調幅10%,高壓及特高壓的產業用電大戶調漲電價17%。

電費帳單2個月一期,只有「超過的度數」才會被調漲

台電解釋,一般住宅用戶收到的電費帳單都是2個月為一期計算,本次住宅用電700度以下不調漲,因此只要2個月的用電在1,400度以內,就不會漲價。

且國內住宅電價為累進計費制,電價調整方案是700度以上調漲3%、1,000度以上調漲10%, 意思是超過的度數才會被調漲,而非所有度數都會被調漲 。以單月用電710度來說明,只有多出來的10度電,費率會被調漲。

台電統計,夏月用電每月不超過700度者約占住宅用戶數88%,非夏月約占95%,平均93%用戶不受影響。

住宅用戶電費帳單試算範例:

若住宅用戶收到電費帳單(2個月一期)為1,420度(即每月710度),表示在1,400度以內單價不變,只有20度的單價調整3%。經試算,夏月電費由4,621元增至4,624元;非夏月電費由3,924元增至3,927元。每期電費增加約3元。

若住宅用戶收到電費帳單為2,020度(即每月1,010度),表示在1,400度以內單價不變,其中600度單價調3%、最後20度單價調10%。經試算,夏月電費由8,043元增至8,159元;非夏月電費由6,701元增至6,796元。每期電費增加95~116元。

來源:經濟部電價將從4月1日起調漲,住宅每月用電700度以上調漲3%、為每度5.83元;逾1,000度調漲10%、為每度7.69元。

哪些產業電價不調漲?分租套房裝智慧電表也不漲

經濟部表示,本次電價調漲,農漁業、學校(幼兒園至大專院校)及社福團體(使用維生輔具之身障家庭、庇護工場、立案社福機構及護理之家等)電價不調整。

另外,分租套房多戶共用同一電表,只要申請裝設智慧電表(免費),並接受台電節能輔導者,即使每月用電超過700或1,000度,本次累進費率亦不調漲。

來源:台電經濟部說明,分租套房多戶共用同一電表,只要申請裝設智慧電表(免費),並接受台電節能輔導者,電價也不會調漲。

電價不漲行業別代碼如下:

另外,產業111年下半年用電衰退10%以上之產業調幅減半。用戶於台電登載之行業別,將於下期電費單上列示,若登載之行業別與實際用電用途不符,可洽台電各營業據點辦理變更。

不調整行業別(代碼-小分類)包括:「農作物栽培業(011)」、「畜牧業(012)」、「農事及畜牧服務業(013)」、「漁撈業(031)」、「水產養殖業(032)」。

調幅減半行業別(代碼-小分類)包括:「非酒精飲料製造業(092)」、「紡紗業(111)」、「織布業(112)」、「不織布業(113)」、「染整業(114)」、「紡織品製造業(115)」、「成衣製造業(121)」、「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130)」、「人造纖維製造業(185)」、「塗料、染料及顏料製造業(192)」、「玻璃及其製品製造業(231)」、「鋁製造業(242)」、「銅製造業(243)」、「金屬刀具、手工具及模具製造業(251)」、「金屬結構及建築組件製造業(252)」、「金屬加工處理業(254)」、「光電材料及元件製造業(264)」、「自行車及其零件製造業(313)」、「外燴及團膳承包業(562)」。

責任編輯:林美欣

 

本文轉載自:數位時代

 

數位時代
作者

《數位時代》,關注國內外網路創業生態,精選全球科技業的重要趨勢、創新模式和最新動態,並有記者第一現場的報導,以及各類社群活動消息。希望能協助讀者早一步領略趨勢脈動、領先掌握下一步行動的競爭優勢。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