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組裝電腦的經驗,或是有自己安裝過硬碟的經驗,那麼你對於Windows系統中的「格式化」對話方塊應該並不陌生。
格式化的對話方塊中,包含有多個選項,如檔案系統、分配大小等。但是,或許你會覺得這樣的設計,在現代 Windows 版本中看起來有點格格不入。如果你也有這樣的感覺,這也並不意外。因為這個使用者介面微軟已經用了近30年,而且,在30年前當初剛上架的時候,其實只是拿來當成一個臨時解決方案。只是因為這個「臨時方案」完美到不需要改變,以致一直沿用至今。
戴夫-普盧默(Dave Plummer)是微軟 的一名資深員工,曾創造了工作管理員、Windows 立體彈珠檯、原生 ZIP 支援等傳奇程式功能。而最近,他在自己的 X 帳戶上分享了當初建立「格式化」對話方塊背後的故事。
「格式化」對話視窗是怎麼設計出來的
1994 年,戴夫和其他軟體工程師正忙於將數十億行程式碼從 Windows 95 移植到 NT。後者包含了大量的變化。在某一個週四的下午,他們需要對格式化的對話方塊的使用者介面進行重新設計。
於是,Plummer 拿起一張紙,記下了必要的功能列表,像是檔案系統、標籤、配置單位大小、壓縮、加密、容量...等等,然後他就啟動了 VC++2.0 中的資源編輯器,依照紙上的列表,簡單的調整了一下上下順序,就這麼建立了一個垂直的視窗介面。
他也坦言,這樣的設計完全稱不上「優雅」,因為這是為了在未來「優雅的使用者介面」到來之前的權宜方案而已。只是他自己也沒想到,在那個星期四的下午自己隨手設計的這個「臨時解決方案」,30年過去了,即使是最新的 Windows 11 預覽版也仍在沿用,等待著「優雅的使用者介面」的到來。
事實上,這三十年來儲存裝置所用的技術也與他當時設計時不大一樣了,因此這個格式化的基本工具,有時真的不大夠用。在他的發文中,就有網友回應表示,像是你沒辦法修復USB隨身碟並且重新格式化它,或是無法把MBR格式轉換成GPT......
也有網友表示,「這與我想像的Windows是怎麼設計出來的方式一模一樣。」
Plummer 則回應:「事實並非如此,大部分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從這樣的邊緣情況推斷產品的其餘部分是不公平的,這就是故事的重點。」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