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碩校園 AI 繪圖競賽 」全紀實:最強 RTX AI PC王者 ROG Zephyrus G16 吸引全國高手齊聚!

「華碩校園 AI 繪圖競賽  」全紀實:最強 RTX AI PC王者 ROG Zephyrus G16 吸引全國高手齊聚!

今年 COMPUTEX 台北國際電腦展的主題聚焦 AI ,吸引了全球大廠集結台灣,不僅讓世界看到台灣在 AI 產業鍊的強悍實力,也讓更多人關注 AI 技術的未來發展,其中尤其是人才培育與「軟實力」的積累更成為未來發展的重點。

作為全球個人電腦大廠的 ASUS 華碩,在今年 COMPUTEX 也展現了硬體研發的實力,同時也積極為台灣 AI 人才育成「超前佈署」,在今年 3 月份即宣佈舉辦「2024 華碩校園 AI 繪圖競賽」,指定圖像生成式 AI 平台「Stable Diffusion」作為工具,邀請全國大專院校學生參與競賽,初賽就吸引了多達 214 件作品投稿,並在 4、5 月期間於台北實踐大學、新竹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台南國立成功大學舉辦三個場次共 120 名入圍選手的實體預賽,最終評選出 12 位選手在台北三創生活園區中心廣場舉行最終決賽,除了前三名之外,更選出最佳人氣、最猛視覺、最佳全能、最強技術與最佳創意…等獎項。

2024 華碩校園 AI 繪圖競賽的決賽在台北三創生活園區中心廣場舉行,現場採用 6 台搭載 GeForce RTX 4090 筆電 GPU 的 ROG Zephyrus G16「西風之神」作為 Stable Diffusion 運行的硬體平台,入圍的 12 名同學由超過 200 名以上的報名者中脫穎而出,未來的創作潛力無限!

也因為此次「華碩校園 AI 繪圖競賽」的活動受到廣大迴響,相信未來也會有更多學生積極投入圖像生成式 AI 創作領域,為了讓大家更能深入了解圖像生成式 AI 創作的技術發展與未來趨勢,T 客邦也很榮幸地邀到此次競賽的兩位專業評審:鳥巢 AI 藝術學園創辦人許鴻潮老師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設系蔡韋德助理教授現身說法,分享此次擔任評審的心得,同時依據自己的創作經驗,帶來圖像生成式 AI 創作的四大重點!

Fooocus 版本 Stable Diffusion 更易上手,AI 創作人人皆可駕馭

相較於一般的創作型競賽需要有一定的功底,因此參與者皆為藝術、設計相關科系,圖像生成式 AI 更考驗著創作者對於作品規劃的理念與對平台工具的掌握度,而擁有眾多使用者的圖像生成式平台 Stable Diffusion 雖然功能強大,但相對操控也很不易上手,而此次競賽也使用 Fooocus 版本,除了高穩定性,介面設計也更平易近人,大大降低技術門檻,讓整場競賽的參賽作品表現也更為多元,也證明圖像式 AI 創作並沒有太高的門檻,只要能熟悉工具的使用,輔以優異的創意與原創風格,人人都能打造出震撼人心的作品。

經過先前的徵件競賽,後續的三場初賽與最後的決賽都採用實體競賽方式進行,也考驗著選手的臨場反應。

決賽現場可以看到參賽者們聚精會神於創作之中。

此次奪下「華碩校園 AI 繪圖競賽」冠軍是來自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的陳佩妤同學,獨得高達新台幣 10 萬元的獎金。

鳥巢 AI 藝術學園創辦人許鴻潮:AI 影響未來創作方式,圖像僅僅只是「開端」

 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的許鴻潮老師,從小就熱愛美術與設計,畢業後也非常「叛逆」地選擇了以商業設計作為本業,後來也因為台灣 SARS 疫情的影響,走出了一般的公司行號,成為獨立營生的自由接案者,專精於攝影的他也帶著相機走訪了台灣的偏鄉部落,留下許多珍貴的影像記錄,在 2008 年更奪得 NIKON 國際攝影比賽第一名而成為官方特聘講師,讓他開始涉足教學領域,後來也受 Adobe 之邀成為官方特約講師,讓他累積更多教學經驗,也成為後來獨立創辦「鳥巢 AI 藝術學園」的契機。

許鴻潮老師認為現今可選擇使用的圖像式生成 AI 非常多樣,但並沒有哪一個是真正完美的,依照自己的創作需求選搭配適合的工具更為重要。

在 2022 年 Midjourney 開放測試之後,許鴻潮也透過友人的關係,從國外取得了邀請碼才能加入測試,當時雖說生成的美術風格偏向抽象、概念為主的風格,但仍然讓他大受震撼,就此沉浸在圖像生成式 AI 創作的可能性之中,前後也嘗試過數十數種不同的圖像生成式 AI 應用。而他也認為,目前其實並沒有一個可以滿足所有需求的完美平台,對於創作者來說從不同工具中找出優點,滿足作品創作過程中的需求更重要,像是他更傾向使用 Midjourney 進行前端的創意發想,並藉由控制能力更佳的 Stable Diffusion 生成作品,最終進入到 Photoshop 中針對作品細節修飾並使用 Adobe Firefly 輔助。

致力於 AI 創作的許鴻潮老師不僅止於涉足圖像生成式 AI,近期同樣引發熱議的「音樂成成式 AI」與發展更為成熟的「影片生成式 AI」也都成為他持續進修、提升個人能力的重要目標。

而許鴻潮老師也認為,生成式 AI 在圖像領域的發展已經漸趨成熟,但這只是一個「開端」而已,未來相關技術仍在「開枝散葉」之中,熱衷於創作的他也積極關注更多不同領域的 AI 技術發展,過往因為對設計、攝影精通而能深入掌握圖像生成 AI ,而今年有了重大突破的「音樂生成式 AI 」也成為他積極研究的方向,為此他還特別去學習樂理、作詞與編曲,而他也預計今年底會有更成熟的「影片生成式 AI 」出現,為此他也需要進一步了解導演與影音剪輯的技術,成為進階新技術的基礎。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設系助理教授蔡韋德:AI 技術沒有侷限性,未來發展之路更開闊

專精於電腦輔助設計、AI 協同設計與應用的蔡韋德老師目前任職於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過去所學涉及藝術、商業設計、產品設計與人因工程…等領域,在國立成功大學攻讀博士時也因為論文研究的關係接觸到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也因此與 AI 技術結下不解之緣,後來在圖像生成式 AI 服務 Midjourney 展開測試時也在第一時間感受到「這就是未來」,尤其是他所專精的設計與藝術領域,更將迎來翻天覆地的變革,未來創意的展現不再僅限於少數的專業人士,而是更為「平權化」,甚至可能產生「設計通膨」的狀況,而他也認為,唯有能掌握 AI 工具的人,才有機會獲得主控權。

蔡韋德老師本身就是 AI 領域的專家,同時擁有藝術與設計的功底,因此在接觸圖像生成式 AI 技術之後更能體會到這項技術對於未來的深遠影響。

也因為本身在大學任教,他也非常關注 AI 對於學生技能與未來競爭力的影響,為了讓學生能夠「與時俱進」,過往系所必修的「基礎素描」課程現在也被圖像生成式 AI 取代,甚至設計學院學生也規劃有程式開發相關課程。蔡韋德老師也認為,AI 技術並非大家印象中只侷限於資訊、工程或是設計…等領域的應用,事實上包括人文、生命科學或生物學…等學系都很適合導入 AI 技術去輔助研究,像是輔大中文系就有開設 AI 課程,透過 AI 技術輔助古文的「訓詁學」解析古文詞義。

蔡韋德老師認為,大專院校的教育方式也需要跟著 AI 技術的進化而有所調整,才能確保學生未來的能力可以符合產業需要。

盡情展現創意, ROG Zephyrus G16 頂級規格與效能讓 AI 創作無往不利!

 今年的「華碩校園 AI 繪圖競賽」為了提供參賽者最高效率的創作體驗,因此選用了 ASUS 自家最頂級的 ROG Zephyrus G16「西風之神」作為 Stable Diffusion 運行的硬體平台,而這款筆電不僅最大的賣點就是絕佳的效能表現,其中與 AI 運算最息息相關的莫過於獨立顯示卡的配置-一般會建議採用 CUDA 數較多的 NVIDIA GeForce RTX 40 系列並擁有效能更進階的串流多處理器、第四代 Tensor 核心與第三代 RT 核心的 Ada Lovelace 架構,同時也建議 VRAM 擁有 12GB 以上規格。

ROG Zephyrus G16 同時具備頂尖規格與高質感且纖薄的外型設計,除了無庸置疑的電競級效能,質感呈現更符合專業工作者的品味要求。

而 ROG Zephyrus G16 最高搭載 NVIDIA GeForce RTX 4090 筆記型電腦 GPU 可以說是目前筆電中的一時之選,除了最大 115W TGP 的功耗表現,更配置 16GB GDDR6 記憶體,同時提供豐沛的算力與大尺寸、高解析圖像生成的彈性,也讓現場「實戰」的選手們更能高效率地進行不同 Prompt 的測試並將腦中的想法快速轉換為精美的作品。

 

ROG Zephyrus G16 最高搭載 NVIDIA GeForce RTX 4090 筆記型電腦 GPU,擁有充足的算力與圖像生成式 AI 所需要更大的 VRAM 規格,也成為此次決賽時同學們高效率創作的關鍵。

本身就是設計師與攝影師的許鴻潮也對於 ROG Zephyrus G16 的表現十分驚艷,相較於過去工作時經常使用的蘋果筆電,GU605 實際的硬體配置除了滿足圖像式生成 AI 的影像輸出,超高效能更適合用在個人化圖像模型的訓練上,而筆電配置的 16 吋 ROG Nebula 顯示器也擁有 2.5K 解析度與優異的 OLED 顯示技術,無論亮度、對比度與色彩呈現都能滿足專業需求,高達 240Hz 的螢幕更新率也讓動態內容的呈現更為流暢。

除了優異的效能表現,ROG Zephyrus G16 搭載的 ROG Nebula 顯示器也令許鴻潮老師十分驚艷。

除了優異的規格,過去曾經在 ASUS 全球設計中心任職工業設計師的蔡韋德也驚艷於 ROG Zephyrus G16 的整體作工,尤其是全機不到 2Kg、最薄處僅 1.49cm 的纖薄機身也兼顧散熱效果採用了高破口率的設計,不僅為機身內創造優異的空氣流動效果,採用鋁鎂合金材質更兼顧了機身的堅固性,設計語彙簡潔不繁複的外型也能兼顧使用者的時尚品味。

生成式 AI 創作五大重點:「溝通力」、「美學力」、「策略力」」與「故事力」

此次「華碩校園 AI 繪圖競賽」官方指定以 Stable Diffusion 作為操作平台,並提供高規格的 ROG Zephyrus G16 電競筆電提供強悍的算力輔助,且圖片作品完全交由 AI 生成,也考驗著參賽者對於工具的熟悉與創意思維。而這樣一場特別的創作競賽, 相信大家也很好奇以生成式 AI 創作出來的作品,評審評判的重點到底有哪些?

作為此次競賽的評審,兩位老師都具體指出評判高下的重要關鍵,想要成為下一個 AI 創作冠軍,掌握「五力」非常重要!

評審之一的蔡韋德老師提到,相同的工具透過不同使用者之手,最終產出的作品可說是有天壤之別,而其中最大的影響因素就是與 AI 之間的「溝通力」,基本上 AI 只是經過大量資料數據訓練之後的模型,雖然精通各種圖像繪製,但本質上還是「聽命行事」,也因此創作者也需要對於工具的本身有一定的了解,包括最基本的 Prompt 指令要怎麼下,要怎麼把腦海中的構圖與細節轉換成 AI 能理解的文字,可說是最基礎的技能。除了透過自然語言溝通的「提示工程(Prompt Engineering)」,目前圖像生成式 AI 「以圖生圖」的「視覺工程(Visual Engineering)」也更為成熟,也更能協助 AI 充份理解使用者的想法與需求。針對與平台的溝通,許鴻潮老師也同樣認為競賽時與平台的溝通十分重要,像是先前複賽時他就有看到在同一個畫面中同時結合真實攝影與紙雕這兩種不同媒體的佳作,顯見創作者對於 AI 平台有極佳的控制力。

本次競賽冠軍由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陳佩妤同學摘下,上圖為她的決賽作品「未來圖書館」。

除此之外,蔡韋德老師也認為,對於學習圖像生成式 AI 的朋友來說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尤其是牽涉到視覺創作與設計,AI 的操作者也需要對美學與設計有一定的概念,尤其是要了解各種不同類型的風格流派,會非常需要進一步了解藝術史與設計史,才能成為創作過程的重要積累。

本次競賽獲得亞軍與最佳人氣的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陳禹彤同學的作品「未來社團」。

而此次競賽的另一位評審許鴻潮老師認為,圖像生成式 AI 的門檻逐漸降低,未來也將會更為普及,在大量 AI 生成圖片的「轟炸」之下難免會讓人有「審美疲勞」之感,因此若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讓人眼睛一亮」,重點自然在於如何做到創作的獨特性。以此次決賽的主題「未來社團」與「未來圖書館」看似一個方向十分明確的命題,但實際上反而因為主題十分具體而讓競賽者容易陷入迷失,像是許多參賽者就會有「未來 = 賽伯龐克風格」的刻板印象,造成作品的世界觀設計雷同的狀況,也因此如何理解命題、並從中思考出「帶來驚喜」的獨特內容,就需要有穩建的「策略力」來支撐-以此次競賽的冠軍: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陳佩妤同學的作品來說,雖然也是走科幻風格,但呈現畫面卻跳脫大家的想像,因此受到評審一致肯定。

本次競賽的季軍-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劉冠琳同學的作品「未來社團」。

當然,雖說圖像生成式 AI 創作並非使用者親自動手畫出作品內容,但仍需要花費心思架構畫面的元素與組成,而蔡韋德老師也提到作品擁有充足「故事性」的重要性,就如同許多千古流芳的經典畫作,內容多半不是一眼就能完全解讀,而是值得觀賞者一而再、再而三地思索畫面背後的寓意,才更能引人入勝。針對故事性的展現,許鴻潮老師也提到此次決賽季軍: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劉冠琳同學的作品「未來社團」就相當有趣地在畫面中放入一顆顯眼的骰子作為「道具」,不僅讓整幅畫面的設計感相當濃厚,骰子本身帶來的「不確定性」也讓作品的故事讓人有更多延伸的空間。

不僅 CUDA 技術成就頂尖 AI 算力,NVIDIA 還擁有更多 AI 神器

毫無疑問,NVIDIA 的 GPU 所採用的「統一計算架構(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CUDA)」擁有更高效率的平行運算能力,因此成為需要即時大量處理資料的 AI 應用的重要推手,造就了現今各類型生成式 AI 的蓬勃發展。而 NVIDIA 不僅止於在硬體層面強大技術,對於更多不同類型的 AI 應用也有更多元的發展,舉凡 AI 相關的應用程式框架、基本架構與雲端服務都一應俱全,今年 2 月更是發佈了適用於 Windows 作業系統的「ChatRTX」服務,允許 NVIDIA GeForce RTX 30 與 RTX 40 系列 GPU 的用戶可以部署本機運行的 Llama 2 和 Mistral 兩種大型語言模式(LLM),並能透過文件資料、檔案與應用程式的關聯,打造符合個人化需求的聊天機器人。

除此之外,針對遊戲實況、創作者需求所打造的 NVIDIA Broadcast 工具也成為許多直播進行不可或缺的重要輔助工具,透過 GPU 強大的編碼能力,讓直播過程的影音串流品質更佳、同時能唯持穩定的系統運行效能,並能搭配各類型的直播應用程式呈現最佳直播效果。

NVIDIA Broadcast 可以讓使用者透過 NVIDIA GPU 的優異性能打造更高效、品質更優異的直播呈現。

ASUS 成為 AI 領頭羊-以「AI 創競」打造優秀人才舞台,產業與教育更需重視跨領域應用思維

此次「華碩校園 AI 繪圖競賽」的初衷,本就是為了鼓勵台灣大專院校的學生能夠主動學習 AI 工具、培育實務應用能力,以成為台灣未來的 AI 「軟實力」,而兩位評審本身就是圖像生成式 AI 創作的達人,也從此次競賽中看到許多充滿潛力的未來之星,相信未來也將會有更多類似的比賽,持續增進學生族群對於 AI 創作的關注與興趣。

作為圖像生成式 AI 達人,許鴻潮與蔡韋德老師認為此次「華碩校園 AI 繪圖競賽」讓他們看到年輕學子們的創作潛力與更奔放、不受限制的作品內容。

持續推廣 AI 創作與教學的許鴻潮老師十分肯定 ASUS 願意花費資源舉辦這次的競賽,他認為透過競賽方式推廣 AI 創作絕對必要,而他目前也持續推廣「AI 創意競技」的活理念,讓競賽成為大家相互切磋 AI 創作理念與技術的舞台,也成為企業獲取優秀 AI 人才的「選秀」活動,可預期未來 AI 技術走向普及、人人都能使用的時代不遠,屆時各行各業都會對於「AI 創意」有極大需求,唯有培育出更多擅用 AI 的人才,才能提升產業的整體競爭力,而「AI 創競」若能優先於其他國家有組織化的推廣、執行,更能體現出台灣新創優勢,打造出屬於自己的 AI 文化,讓 AI 科技真正成為「人類新的禮物」。

許鴻潮老師致力打造更完善的台灣 AI 創作環境,ASUS 願意投注資源舉辦競賽、培育人才的理念也與他希望打造「AI 創競」的機制不謀而合。

已經將 AI 科技融入自己課程的蔡韋德老師也提到,過去的生成式 AI 只停留在創作「前端」的應用,但隨著生成式 AI 從自然語言模型到靜態圖像生成,到今年的音樂內容生成技術更為成熟,未來還有 Sora、Runway、Stable Video 等動態影音 AI 技術的出現,可望成為下一波創作的重要工具,其他像是生成式 3D 模型、3D 動畫的持續發展,讓 AI 真正成為可適用於「跨領域」的核心技能,也將改變目前的產業生態。

蔡韋德老師認為,生成式 AI 仍在不斷進化中,且有更多不同的跨領域應用潛力值得開發。

而此次「華碩校園 AI 繪圖競賽」所指定採用的電競筆電 ROG Zephyrus G16 (GU605) 擁有一時之選的頂級規格與強勁效能,也得以讓參賽同學們的創意得以盡情發揮,對於有意鑽研圖像生成式 AI 創作的同學來說,絕對是目前電競筆電中最值得推薦的利器。

華碩校園 AI 繪圖競賽的指定硬體平台 ROG Zephyrus G16 (GU605) 擁有強大的硬體效能與不俗的薄外型設計,可說是為圖像生成式 AI 創作量身打造的筆電。

*了解更多:

https://www.asus.com/tw/microsite/asus_store_EDM_2/

 

*入主 AI 創作最佳利器-ASUS 筆記型電腦,現在就加入華碩教育商店會員,學生/教職員登錄享專屬優惠價!

-立即登錄:華碩教育商店 

 

Techtion科技行動派
作者

Techtion科技行動派,關注從硬體到軟體各種科技領域,給你不同的開箱、教學、評測內容。也會帶來最新的活動資訊、產業動態,隨時補充科技原力!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