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zer Blade 18 2024 評測:18 吋 mini LED 螢幕、首搭 Thunderbolt 5 埠,超過 17 萬的精品級電競筆電

Razer Blade 18 2024 評測:18 吋 mini LED 螢幕、首搭 Thunderbolt 5 埠,超過 17 萬的精品級電競筆電

Razer Blade 18 2024

建議售價(約): NT$173,990

重點規格

  • 處理器:Intel Core i9-14900HX 2.40GHz
  • 記憶體:32GB DDR5 5600MHz(最大64GB)
  • 硬碟:2TB NVMe PCIe M.2 Gen 4.0 SSD(最大4TB)
  • 顯示晶片:NVIDIA GeForce RTX 4090 with 16GB GDDR6 VRAM(TGP 175W)
  • 螢幕規格:18 吋 mini LED 螢幕、2560 x 1600 解析度、300螢幕更新率
  • 連接埠:Thunderbolt 5、USB 3.2 Gen 2 Type -C、三個 USB 3.2 Gen2 Type -A、HDMI 2.1、3.5mm耳麥孔、RJ-45 網路埠、UHS-III SD 讀卡機
  • 無線通訊:Wi-Fi 7、Intel BE200(802.11be)、Bluetooth 5.4
  • 作業系統:Windows 11 家用版
  • 電池:可充電鋰離子電池 91.7WHrs
  • 體積:399.9×275.4×21.9(mm)
  • 重量:3.1 公斤

優點

  • 高規格配置,高效能表現
  • 外型精緻
  • 具替代桌機的移動性

缺點

  • 機身易沾指紋
  • 售價偏高

評分

去年 Razer 在 Blade 推出全新的 Blade 18 機型,最大特色便是 18 吋的大螢幕,同時也成為 Razer 旗下最大尺寸的電競筆電,今年 Razer 除了更新 Blade 18 的核心規格,以 Intel 第 14 代 Core i9-14900HX 處理器,再搭配滿血版 NVIDIA GeForce RTX 4090 顯示晶片(175W)推出外,18 吋螢幕提供兩種規格可選擇,有 4K、200Hz 螢幕更新率,以及 QHD+、300Hz 螢幕更新率的 mini LED 面板,以滿足電競及創作者的不同需求。另外,輸出入埠搭載  Thunderbolt 5,透過寬頻強化機制可讓傳輸速度達到 120Gbps,也成為首款搭載 Thunderbolt 5 的電競筆電。其他還有支援 Wi-Fi 7 與藍牙 5.4、具備 THX Spatial Audio 音效技術的 6 陣列喇叭單體、三散熱風扇的散熱腔冷卻系統…等,都是 Blade 系列的高規配置。

文章目錄

18 吋 mini LED 螢幕、300Hz 更新率

今年的 Blade 18 維持與前代相同的四邊窄邊框設計,並同為主流的 16:10 螢幕比例,而 18 吋螢幕也具備 Calman Verified 色彩認證,代表每台顯示器都經過色彩準確度和一致性個別調校,另外,今年提供兩種螢幕規格,分別為 4K、200Hz 螢幕更新率,與 QHD+、300Hz 螢幕更新率的 mini LED面板。同時也可透過筆電顯示器校準功能進行螢幕的調校,提供 Native、DCI-P3、Adobe RGB、Rec.709、SRGB 與自訂等,多種色域範圍模式,因此,也讓成像品質上具有高水準的表現。

此款 Blade 18 為 mini LED 版本,最高解析度為 2560×1600,並支援 G-Sync、300Hz 螢幕更新率、0.3 毫秒反應速度等高規格。雖然不是 Blade 16 提供的雙模 mini LED 螢幕,但也是首次在 Blade 18 配備 mini LED 螢幕,相比傳統面板具有更高的亮度及色彩飽和度,更優異的 HDR 畫面效果。而在螢幕更新率部分,在沒有切換 MUX 顯卡直連模式時,雖可以設定為動態更新率模式,但最大更新率僅有 240Hz,如果切換至筆電 GPU 模式,就能提供最大 300Hz 螢幕更新率。

另外,螢幕上方也有 5MP IR 視訊鏡與雙陣列式麥克風,能使用 Windows Hello 安全性臉部辨識進行登入,而在鏡頭上方也採用可手動調整的鏡頭遮罩,可在視訊中隨時遮住鏡頭,也能預防被有心人士遠端啟動。

此款 Razer Blade 18 採用 mini LED 螢幕,具備 2560×1600 解析度、300Hz 螢幕更新率,以及支援G-Sync技術。

今年推出的 Razer Blade 18,維持與前代相同的四邊窄邊框設計,可見左右邊框相當窄。

螢幕上方配置 5MP IR視訊鏡頭加雙陣列式麥克風,並加上實體的鏡頭遮蔽設計。

在 Razer Synapse 軟體中,還提供 Native、DCI-P3、Adobe RGB、Rec.709、SRGB 與自訂等,多種色域範圍模式,可進一步針對螢幕調校。

在沒有切換 MUX 顯卡直連模式時,雖可以設定為動態更新率模式,但最大更新率僅有 240Hz,如果切換至筆電 GPU 模式,就能提供最大 300Hz 螢幕更新率。

1,680 萬色 Razer Chroma 背光鍵盤

鍵盤為一貫的全尺寸設計,支援防鬼鍵功能,每個按鍵都搭載 Razer Chroma 獨立背光模組,具有 1,680 萬種色彩與多種發光效果,可以依喜好自由設定,且雖然是 18 吋機型,但維持著沒有數字鍵盤的設計,於鍵盤左右兩側空間更大,有利於 THX Spatial Audio 認證的揚聲器輸出,且音效表現也是一大特色,透過 6 陣列喇叭(2 個高音與 4 個低音)及 3 個智慧擴大器,不管在音質及音量上都有水準以上的表現。至於鍵盤下方則有大面積的一片式玻璃觸控板,其支援 Microsoft 精確式觸控功能與手勢操作。

全尺寸鍵盤除具備防鬼鍵功能外,每個按鍵都搭載 Razer Chroma 獨立背光模組,可設定 1,680 萬種色彩與多種發光效果。

大面積的一片式玻璃觸控板面積為17×9.7(cm),配備 Microsoft 精確觸控,提供多重觸控手勢操作。

透過 6 陣列喇叭及 3 個智慧擴大器,不管音質及音效表現都不錯,而鍵盤兩側有大面積的喇叭孔下是 2 個高音喇叭位置。

在 Razer Synapse 軟體中的「顯示」設定中,為搭載 Razer Chroma 獨立背光模組的鍵盤,提供 1,680 萬種色彩與多種發光效果設定。

高辨識度的 Razer 設計風格

今年的 Razer Blade 18 外型與去年幾乎沒有差異,且 Blade 系列一直以來都保持相同的設計語言,也讓人一眼就能辨識是 Razer 筆電。在新款 Blade 18 同樣採用 CNC 切割鋁合金,線條俐落筆直,表面同樣使用噴砂與陽極處理,配上顯目的綠色背光 Razer 標誌,而機身重量來到 3.10 公斤,可說是具有替代桌機使用的機動性,但也並非用來完全取代桌機的定位。

全機鋁金屬材質打造,以CNC一體成型工藝,讓機身更為精緻又堅固,透過綠色背光Razer標誌,品牌辨識度高。

全球首搭 Thunderbolt 5 埠

輸出入埠配置看似與前代相同,但右側的 Thunderbolt 4 改為 Thunderbolt 5,也成為全球首款具備 Thunderbolt 5 的電競筆電,透過寬頻強化機制可讓傳輸速度達到 120Gbps,只不過目前支援的周邊較少,Blade 18 可說是超前部署。其他輸出入埠還有 USB 3.2 Gen 2 Type-C 埠、HDMI 2.1 埠、三組採用同三頭蛇標誌一樣綠色的 USB 3.2 Gen 2 Type-A 埠,以及支援高速傳輸的 UHS-II SD 讀卡機,配置算是相當齊全,可用來外接 8K、4K 螢幕,打造多螢幕輸出的使用情境。另外,預算足夠還可以加購 330W 的氮化鎵充電器。

右側輸出入埠有 HDMI 2.1、USB 3.2 Type-A、Thunderbolt 5、UHS-II SD 有讀卡機,也是全球首款具備 Thunderbolt 5 的電競筆電。

左側輸出入埠有充電埠、RJ-45網路埠、2個USB Type-A、USB Type-C、3.5mm耳麥孔。

三風扇散熱系統

配置的散熱系統也是具有專利的一體式散熱腔系統,除了 CPU 與 GPU 的 44葉片雙風扇外,下方還配有第三個風扇,再以真空密封的銅製腔、一體成型大尺寸均溫板,達到更好的散熱效果,且螢幕轉軸處隱藏整排散熱孔,不僅美觀,還能將廢熱集中往後方排出。而在 Razer Synapse 軟體中的「性能」設定中,於手動式模式下,可依需求去調整風扇的轉速。

螢幕轉軸處隱藏整排散熱孔,不僅整齊,還能將廢熱集中往後方排出。

機身底部有三個散熱孔,分別對應三個風扇的位置。

Razer Synapse 軟體中的「性能」設定中,於手動式模式下,可依需求去調整風扇的轉速。

旗艦筆電的頂規配置

今年的 Razer Blade 18 2024 無疑是搭載當前最高規的 Intel Core i9-14900HX 處理器,再配上滿血版 NVIDIA GeForce RTX 4090 顯示晶片(175W TGP),以及 32GB DDR5 5600MHz(最大 64GB)記憶體,和 2TB NVMe PCIe M.2 Gen 4.0 SSD(最大 4TB)為儲存裝置,透過雙插槽的設計,保有未來升級的空間。 

新款 Razer Blade 18 2024 核心規格是搭載 Intel Core i9-14900HX 2.40GHz 處理器,以及 32GB DDR5 5600MHz 記憶體,作業系統為 Windows 11 家用版。

由系統資訊來檢示,螢幕解析度為 2560×1600,螢幕更新率為 60Hz、120Hz、240Hz,並可切換為動態調整 120Hz 或 240Hz 。

利用 CPU-Z 來檢視 Razer Blade 18 2024 的核心規格,處理器為 Intel Core i9-14900HX,製程為 10 奈米,並且是 6 個 P-core、16 個E-core 的組合;記憶體為兩條 16GB DDR5-5600MHz。

利用 GPU-Z 檢視顯示晶片,搭配 NVIDIA GeForce RTX 4090,基準時脈為 930 MHz、Boost 時脈 1,455 MHz,傳輸頻寬為 576GB/s,並具備 16GB GDDR6 記憶體。

以 Turbo 模式測試,高水準的效能表現

在 Razer Synapse 軟體中,於性能設定選單中,有平衡、靜音、Turbo 模式、個人化模式可以選擇,在插電時下,於個人化模式中,可針對 CPU 與 GPU 進行超頻設定,提供低、中、高與強化可選擇,還可以設定風扇的轉速,但在未插電時,僅能選擇平衡性能模式。而以下的測試中,則切換至 Turbo 模式下進行。

利用坊間熱門測試軟體進行效能測試,以 Geekbench 6 進行測試,在單核心部分,單核獲得 2,870 分,多核獲得 17,441 分,而在綜合測試中,於 PCMark 10下模擬網頁瀏覽、文書工作、視訊會議、多媒體影音播放等情境,並於更完整的 Extended 測試模式下,獲得 11,742 分。再利用 CrossMark 進行綜合測試,總分獲得 2,116 分,當中於影音編輯的表現較為突出,分數來到 2,348 分。

利用 Geekbench 6進行測試,在單核心部分獲得 2,870 分,多核心獲得 17,441 分。在 OpenCL 測試獲得的分數為 147,749 分;在 Vulkan 測試獲得的分數為 9,835 分。

於 CINEBENCH R23測試中,CPU 多核心為 24,798 pts,單核心為 2,039pts,多、單核心的效能差距倍數為 12.16x。

於 CINEBENCH R2024 測試中,GPU 測得 22,416pts,CPU 多核心為 1,428 pts,單核心為 124pts,多、單核心的效能差距倍數為 11.52x。

利用 X264 FHD Benchmark 進行 CPU 影音轉檔測試,Intel Core i9-14900HX 獲得每秒 105.5FPS 的處理能力,

在 3DMark 提供的 CPU 測試中,最大執行緒獲得約 11,416 分。

利用 Novabech測試,在綜合效能測試上,總分獲得 5,265 分。

在 CrossMark 測試中,總分獲得 2,116 分,當中於影音編輯的表現較為突出,分數來到 2,348 分。

在 PCMark 10 Extended 較完整的測試模式下,也以遊戲測試測量 GPU 和 CPU 性能,在此獲得 11,742 分,優於 94% 以上的測試電腦。

DDR 5 記憶體的效能測試結果為讀取 85,395 MB/s、寫入 76,552 MB/s、拷貝77,682 MB/s,延遲時序則為 85.7ns。

利用 CrystalDiskMark 測試一條 1TB NVMe PCIe M.2 Gen 4 SSD,於循序讀取測得約 6,669.64MB/s,寫入約為 4934.6MB/s。

在 3DMark下針對儲存裝置的測試中,獲得 2,837 分的評價。

另外,在 3DMark Time Spy 測試下,是模擬 DirectX 12 遊戲環境的測試條件,獲得 18,788 分的表現,而 3DMark Port Royal 測試模式下,是加入即時光影追蹤效果,獲得 13,516 分,在效能等級排名上,幾乎要來到頂級電競桌機的等級。至於影音創作的表現測試中,以 Blender  進行 3D 創作測試,具有跨平台、開放源碼,支援 CPU 與 GPU 的渲染加速特性,於 CPU 模擬渲染測試獲得  350.45 分,效能排行在受測裝置中約 52% 的位置,整體的圖形運算效能表現算有著中階的水準;而在 GPU 模擬渲染測試獲得  7123.79  分,效能排行在受測裝置中為最高效能水準。

而實際以遊戲進行測試,在《極地戰嚎 6》測試中,關閉垂直同步,將畫質自訂在「超高」,並開啟光影追蹤設定,以 2560×1600 解析度下,測得平均 126FPS 的效能表現。而在開啟需要更高效的 DXR 光線追蹤反射、DXR 光線追蹤陰影等「擴充功能」,則獲得 106FPS 的效能表現,還能維持破百的FPS 相當不錯。再以 3A 大作《古墓奇兵:暗影》來進行試測,在2560×1600 解析度下,開啟 DLSS 獲得 1851FPS。至於光追遊戲《電馭叛客 2077》來進行測試,於關閉垂直同步並將遊戲畫質自訂在「光線追蹤:最高」,且開啟 DLSS 功能品質為自動下,獲得119.71FPS,再啟用 DLSS 超解析度為極致性能,並開啟 DLSS 光線重構,獲得163.74FPS,成長幅度大約 37%。

在 3DMark Fire Strike下是針對桌機顯卡測試的模式,獲得 31,651 分、155+FPS 效能表現。

在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模式測試下,會將畫面解析度從 1080p 提高至 2560×1440,在此獲得 22,266 分、165+FPS 效能表現。

在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 測試模式下,則會將畫面解析度提升至 4K,在此項獲得 12,893分、180+FPS 效能表現。

 

在 3DMark Time Spy 測試模式下,是模擬 DirectX 12 遊戲環境的測試條件,獲得 18,788 分、190+FPS 效能表現。

在 3DMark Time Spy Extreme測試模式下,是模擬 DirectX 12 遊戲環境的測試條件,獲得 9,887 分、195+FPS 效能表現。

在 3DMark Port Royal 測試模式下,加入即時光影追蹤效果,獲得 13,371分、61.94+FPS 效能表現。

在 3DMark NVIDIA DLSS feature test 用來針對 DLSS 3 功能測試中,在 DLSS off 下為 62.98FPS,DLSS on 則是 149.70FPS 效能表現。

透過 3D 動畫創作軟體 Blender 進行效能測試,選定 Intel Core i9-14900HX 模擬渲染測試中獲得 350.45 分,效能排行在受測裝置中約 52% 的位置,具中階效能水準。

透過 3D 動畫創作軟體 Blender 進行效能測試,選定 GeForce RTX 4090 模擬渲染測試中獲得 7,123.79 分,效能排行在受測裝置中為最高效能水準。

Razer Blade 18 2024 評測:18 吋 mini LED 螢幕、首搭 Thunderbolt 5 埠,超過 17 萬的精品級電競筆電

在《極地戰嚎 6》測試中,關閉垂直同步,將畫質自訂在「超高」,並開啟光影追蹤設定,以 2560×1600 解析度下,測得平均 126FPS。而在開啟需更高效能的 DXR 光線追蹤反射、DXR 光線追蹤陰影等「擴充功能」,則獲得 106FPS 的效能表現,能維持在破百表現,相當不錯。

 

在《古墓奇兵:暗影》進行試測中,於 2560×1600 解析度下,開啟 DLSS 在極高效能,獲得 185FPS 的效能表現。

 Razer Blade 18 2024 評測:18 吋 mini LED 螢幕、首搭 Thunderbolt 5 埠,超過 17 萬的精品級電競筆電

《電馭叛客 2077》來進行測試,於關閉垂直同步並將遊戲畫質自訂在「光線追蹤:最高」,且開啟 DLSS 品質為自動下,獲得119.71FPS,再啟用 DLSS 超解析度為極致性能,並開啟 DLSS 光線重構,獲得167.74FPS,成長幅度大約 37%。

Razer Blade 18 2024 優缺點總結:媲美桌機的電競筆電

  1. 效能表現:搭載 Intel Core i9-14900HX 處理器加 NVIDIA GeForce RTX 4090 顯示晶片,以及與 32GB DDR5 記憶體和 2TB NVMe PCIe M.2 Gen 4.0 SSD 為儲存裝置,當中記憶體及 SSD 都再保留升級的彈性。規格可以說是當前頂規的配置,效能表現也不讓人失望,並新增了CPU 及 GPU 的手動超頻空間。
  2. 外型設計:外型保持 Razer 筆電的精品質感,全機採用鋁金屬材質打造,以 CNC 一體成型工藝製成,讓機身更為堅固及精緻,至於機身表面則為陽極電鍍處理,減低刮傷的機率,不過還是得勤勞擦拭指紋,才能保持乾淨又美型的機身。
  3. 影音品質:18吋螢幕提供兩種規格,有 4K、200Hz 螢幕更新率,以及 QHD+、300Hz 螢幕更新率的mini LED 面板,此款為 mini LED 面板,並具備多種色域範圍模式,可進行螢幕調校,成像品質相當不錯。配備  6 陣列喇叭,再加上具備 THX Spatial Audio 支援的進階聲道環繞音效,不管是音量及音質表現都不錯。
  4. 輸出入埠:全球首款具備Thunderbolt 5的電競筆電,輸出入埠有一個 Thunderbolt 5(USB Type -C)、一個 USB 3.2 Gen 2(USB Type -C)、三個 USB 3.2 Gen2(USB Type -A)、HDMI 2.1、3.5mm耳麥孔、UHS-III SD 讀卡機,算是相當齊全,可用來外外接 8K 或 4K 螢幕,打造多螢幕輸的平台。而全尺寸的鍵盤,除具備防鬼鍵功能外,每個按鍵都搭載 Razer Chroma 獨立背光模組,鍵程雖短,但打字的手感還算不錯。
  5. 性價比:去年 Razer Blade 18 售價大約為 14 萬,今年在規格升級及 mini LED 面板下,售價大約 17 萬,又來到價格的新高,不過若是選擇 4K 螢幕,價格則與去年差不多,但還是精品感的高價,而在沒有大幅升級的改變下,也考驗對 Razer 品牌的信仰。

 

 

 

WL.
作者

PC home雜誌、T客邦產業編輯,主要負責蘋果、手機、筆電、桌機、平板等產業領域,以及相關硬體的教學以及評測、軟體相關教學報導。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