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睽違半個世紀,世界博覽會(萬國博覽會)終於再度回到大阪在大阪灣的人工島「夢洲」正式揭幕,展開為期 184 天,匯聚全球科技、文化、環境、AI 以及人類生存等議題,打造一場國際級的創新與交流盛會。
為了與 1970 年舉辦的大阪萬博做出區隔,本屆官方特別命名為「大阪.關西萬博」,並確立主題標語為「閃耀生命光輝的未來社會設計」。這不僅強調了對人類生命價值的關懷,也展現了對永續發展與科技創新的探索,期望透過各種前瞻性的技術與構想,為全球社會勾勒出充滿希望與繁榮的未來藍圖。此次活動吸引了來自 158 個國家及地區的參與,預計將帶來豐富的展覽與互動式內容,但礙於篇幅有限,在此我們先節選部分重點展館,建議可在第一時間入場體驗。
文章目錄
3 大類型展館以及 5 種入場規則
本屆大阪.關西萬博會場若以地圖區域劃分,共分為 8 個區域,其中幾個最主要的展區將被環形的「大屋根」所包圍,大屋根是以日本傳統懸造工法打造的世界最大木造建築,除了作為標誌建物,還能夠提供遮蔽風雨與陽光的功能。
至於場館部分,則大致可以分為三大類別,最重要的是由日本從各領域選出的8 位傑出人才,從「生命」的不同面向出發,所設計規劃的主題展館;其次是由日本行政機關與眾多民間企業所建立的日本及民間館,以展現日本技術、產業與文化為主題;而會場中佔最多數量的,自然是來自各國的海外展館。由於各展館內包含動態、靜態與互動等多種體驗,為了控管,各展館也有不同入場規則,包含事前預約、當日登錄、當日整理券、先到先進以及自由入館等 5 種形式,建議事前做好調查以免撲空。
Signature Pavilions主題館
01 宮田裕章:Better Co-Being
參觀時間:約 45 分
入館規則:事前預約、當日登錄
展館座落於會場中央「寧靜之森」的一隅,獨特之處在於它沒有屋頂、沒有牆壁,而是以森林的生態系統象徵人類共享數據、共創未來社會的願景。身為製作人的慶應義塾大學教授宮田裕章認為,未來我們將不再爭奪有限資源,而是思考如何共享;不再因界線分裂,而是學習尊重每個個體,並建立深層連結。因此,展覽以「生命共鳴」為核心,啟發參觀者對「共生」的思考。展館提供獨特的「共鳴」體驗,透過手持具備 3D 觸覺技術的「共鳴石」,參觀者能感受到彼此連結的感官刺激,隨著層層遞進的三大共鳴體驗,相互交織、呼應,共同勾勒未來社會的藍圖。
02 石黑浩:生命的未來
參觀時間:約 30 分
入館規則:事前預約、當日登錄
作為日本現代機器人領域的權威學者,大阪大學教授石黑浩以「人類與機器人共存的未來」為主軸,探索當身體、地點與時間不再受限時,人類將如何突破疆界、挑戰未知,並開創嶄新的生活方式。透過與未來科技的互動,激發對生命更多元的想像與可能性。此外,展館以黑色鋼材構築,外層覆以流動的水幕,象徵著生命之水連結有機與無機世界。館內展覽從回顧日本人自古至今的生活方式出發,進而預測 50 年後人類與機器人共存的日常,最終延伸至千年後的未來,描繪科技進化至極致時,人類的形態與生存方式。此外,參觀者還能透過遠端連線,從館內機器人的視角親身體驗未來的生活樣貌。
03 中島さち子:生命之遊樂場 水母館
參觀時間:約 37 分
入館規則:事前預約、當日登錄、部分區域自由入館
製作人中島さち子為身兼音樂家、數學研究者的 STEAM 教育家,致力於打造一座融合五感體驗的遊樂場。她希望人們能透過遊戲、學習、運動與藝術,感受生活的樂趣,並在共創中提升彼此的生活品質。展館設計靈感來自水母,屋頂的薄膜結構如同隨波漂流的水母,象徵生命的律動。而在屋頂覆蓋之下的寬闊草地,也設置了各式實體遊具,能讓孩子們盡情玩耍。館內則矗立著名為「創造之木」的核心結構,提供多樣具備 STEAM 概念的共創與遊戲體驗。此外,展館更是一個共融場域,無論是視障者、聽障者、輪椅使用者,還是病患、長者與嬰幼兒,都能在這裡共享創造的喜悅,感受「創造性民主化」的趨勢。
04 落合陽一:null2
參觀時間:約 30 分
入館規則:事前預約、當日登錄、指定時間內自由入館
由媒體藝術家落合陽一擔任製作人的 null2 館,不管是從建築設計,或是名稱上都讓人充滿好奇,其實他所想探討的是在數位化時代之下,有關於數位分身以及數位自然(Digital Nature)的概念──想像一個數位與物理融合的世界,並將兩者相互往來的世界定義為數位自然。並依此而延伸出了「兩面鏡子」的主題意象,在展館外側藉由多種平面設計的鏡面膜外牆,映照出被扭曲的現實,部分還會隨風搖曳不斷變換,猶如未知的風景,而在展館內,則可透過專屬手機應用程式建立數位分身,並在特殊設計的鏡面空間內,與自己等身大小的 3D 數位分身進行互動交流,透過持續對話,數位分身也會越來越接近於真實本人。
05 福岡伸一:生命動態平衡館
參觀時間:約 15 分
入館規則:事前預約、當日登錄
製作人為生物學家福岡伸一,他以「生命存在於動態平衡中」為核心,探索生命持續變化與更新的本質。福岡認為,生命並非靜止的結構,而是一種不斷流動、透過物質與能量交換維持存在的狀態。展館設計也以呼應了這個概念,打破傳統靜態展示模式,融合藝術與科學,以視覺、聲音與身體互動構築沉浸式體驗。展區中包括模擬細胞活動與代謝循環的裝置、可與觀眾呼吸節奏同步的聲光互動空間、以及讓人感受不同時間尺度中生命變化的展示,觀眾不僅能直觀體會生命的動態運作,亦能思考人與自然間微妙的平衡關係。這不僅是一座展示生命科學的展館,更是一場結合哲學、感知與藝術的體驗旅程。
06 河森正治:圍繞生命的冒險
參觀時間:各項約 15 分,全部約 50 分
入館規則:事前預約、當日登錄、部分區域自由入館
知名動畫導演兼機械設計師河森正治,著名作品包括《超時空要塞 Macross》、《創聖機械天使》與《AQURION》系列等,以創新的機械設計享譽國際。此次展館延續他擅長的風格,帶領觀眾踏上一場關於生命起源、進化與未來的奇幻旅程。展館內的「Deep Vision」運用 XR 實境技術,讓 30 位參與者共同進入虛擬與現實交錯的空間中,體驗所有的生命在共同生活中充滿歡樂的故事;「ANIMA!」則透過同步的影像、音樂與震動,讓觀眾用全身感受生命的樂章,「宇宙之窗」則將從 36,000 公里外拍攝的地球超高畫質影像,投射在 4 公尺巨型螢幕上,讓觀眾得以用更宏觀的視野去觀察生命的孕育。
07 小山薰堂:EARTH MART
參觀時間:約 40 分
入館規則:事前預約、當日登錄
由作家暨創意總監小山薰堂策劃的「EARTH MART」,從飲食文化出發,以「維繫生命」為主題,重新定義人與食物的關係。小山薰堂同時也是熊本縣吉祥物「熊本熊」的創意推手,他將展館打造成一個虛擬的「地球市場」,外觀採用了日本傳統的茅葺屋頂設計,並讓參觀者能夠體驗食物和生命的循環,傳達對食物感恩的理念,並希望透過飲食,重新審視各種「理所當然」,進而察覺對生命而言真正重要的事物;除此之外,展館內也充滿關於未來飲食的想像力,包括可以記憶和重現料理口味的廚房、結合傳統與新科技的壽司店,甚至是以粉末形式存在的全新型態冷凍食品等等。
08 河瀨直美:Dialogue 影院─生命的明志
參觀時間:約 55 分
入館規則:事前預約、當日登錄、部分區域自由入館
以「守護生命」為概念,由日本電影界知名女性導演河瀨直美負責的展館,特殊之處在於活用了奈良與京都的兩所廢棄學校來建造展館,並將其設計成一個實驗劇場,並以「對話式劇場」作為展出形式。在萬博展期的 184 天中,館方將每天拋出一個全新主題,由兩位來自不同背景的人即興展開對談,每天的對話都是人類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對話。且這場對談無劇本、不預設結果,如真實生活般自然發生。對談的過程將全程記錄存檔,成為未來世代的珍貴資料,河瀨直美期望藉此揭示散布於世界各地的「隔閡」,並透過「對話」意識到更深層理解的可能性,進而尋求解決之道。
Domestic Pavilions 日本國內.民間館
09 日本館
參觀時間:約 40 分
入館規則:事前預約、當日登錄
由日本經濟產業省策劃的日本館,緊扣萬博主題精神,以「生命與生命之間」為主題,並採用「循環」的表現形式。展館採用環狀建築設計,同時本身也是一座微型發電廠,透過實地分解萬博會場所產生的垃圾,轉化為能源供應館內運作,實現永續與自給自足的理念。展出內容兼具科技與趣味,參觀者將驚喜發現,Hello Kitty 和哆啦 A 夢化身解說員,陪伴觀眾深入了解展區內容。展館亦展示了由日本南極觀測隊發現、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火星隕石,象徵日本在太空探索與科學研究上的卓越成果。
10 大阪醫療保健館
參觀時間:約 60 分
入館規則:事前預約、當日登錄、自由入館
集結日本多家企業的大阪醫療保健館,以「重生」為主題,探討未來有關醫療、保健、飲食以及城市生活等眾多面向,展館內區域各有特色:「REBORN 體驗」可根據個人現場測定的生理數據,建立 25 年後的虛擬化身;「魔物獵人 Bridge」則結合 360 度影像、音響、震動地板與 AR 裝置,打造沉浸式魔物獵人世界。「生命之湧泉」以地球為意象,展示水耕栽培與陸上養殖的循環型生產系統,展館中庭甚至還有一台科技感十足的「人類洗濯機」(洗澡機),揭示了醫療照護科技的未來發展。
11 TECH WORLD
參觀時間:約 30 分
入館規則:事前預約、當日登錄、先到先進
台灣本屆以「玉山數位科技株式會社」名義參展,建築外觀以台灣群山意象打造,並集結華碩、友達等科技大廠及新創技術,透過三大劇場(生命、自然、未來)以沉浸式體驗展示嶄新科技,包括運用 560 支全彩智慧顯示系統與參觀者互動,並透過 360 度環景效果,以及打造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和心感等六感體驗,展現臺灣的生物多樣性、自然之美與人類未來世界。此外,參觀者所配戴的智慧手環,將運用 AI 技術把參觀體驗的感受數據生成專屬的「心動曲線」,並依此建立客製化的臺灣推薦觀光行程。
12 ノモの国
參觀時間:約 60 分
入館規則:事前預約、當日登錄
由 Panasonic 打造的「ノモ之国」是少數專為孩子設計的展館之一,「ノモ」為日文中「事物(モノ)」一詞的鏡像反轉,寓意「事物如同心的鏡子,取決於我們如何看待內心,感知也隨之改變」。即使是相同的物體,也會因觀者的心理狀態而產生不同感受。展館希望透過沉浸式敘事冒險,為每位孩子創造轉變心境的契機,讓他們獲得相信自己的力量與邁步向前的勇氣。館內運用松下多年累積的感官科技,讓孩子透過手中的水晶探索未知世界,並逐步揭開潛藏於水晶中的祕密。
13 GUNDAM NEXT FUTURE 館
參觀時間:約 50 分
入館規則:事前預約、當日登錄
萬代南夢宮以日本經典動畫《機動戰士鋼彈》為核心打造的未來體驗展館。展覽以 Gundam 系列中描繪的宇宙生活,以及現今尚未實現的科學技術為藍本,構築出人類未來可能走向的宇宙世紀藍圖。展館透過全新製作的動畫影像與分為 0 至 7 階段的體驗空間,帶領觀眾逐步邁入一個前往太空站如同搭車般自然、與 MS(Mobile Suit)共存的未來世界觀。館外還設置了高達約 17 公尺的實物大鋼彈立像「RX-78F00 / E 鋼彈」,以高舉右手指向宇宙的姿態,象徵人類與鋼彈共同邁向未知宇宙的新時代。
14 NTT 館
參觀時間:約 30 分
入館規則:事前預約、當日登錄
NTT 的前身為日本電信電話公司,曾參與過 1970 年大阪萬博,本屆則以「平行旅行」為主題,打造出一座能穿越時空的電話亭,核心技術來自次世代資訊通訊基礎設施「IOWN」,不僅能傳送影像與聲音,甚至能將「空間」也聯繫起來,實現全新型態的交流方式。此外觀眾可在展館內與設置於關西機場的電話亭連線,雙方即使語言不同,也能以各自母語互動問候,觸碰顯示器兩側的圓形手印,還能感受到來自對方的「擊掌」觸感,即使素未謀面,也能透過這種特殊的遠距互動,感受到彼此的存在。
Offcial Participants’ Pavilions海外館
15 北歐館
參觀時間:約 20 分
入館規則:自由入館
由丹麥、芬蘭、冰島、挪威與瑞典五國共同策劃,以「信任與協作」為概念核心,展現北歐諸國攜手合作、面對全球挑戰的精神。穀倉造型展館邀請觀眾走入斯堪地納維亞的生活,透過投影於以回收大米紙製成的巨型螢幕,呈現綠色能源、福祉與食品安全等北歐日常與永續實踐,營造彷彿置身其境的沉浸式體驗。展館屋頂還設有餐廳與咖啡廳,供應北歐各國特色料理,從丹麥糕點到挪威啤酒,讓觀眾能以味覺感受北歐風情。北歐館不僅是一個展示永續與生活美學的空間,更是一場文化與創新的交流盛會。
16 韓國館
參觀時間:約 30 分
入館規則:事前預約、當日登錄、當日整理券、先到先進
展館外觀結合韓國傳統的韓山苧麻織物與數位媒體外牆設計,以「With Hearts(與心同行)」為主題,著重展示韓國在永續發展、人工智慧與未來移動等領域的創新技術,並展望 20 年後的韓國樣貌,透過三個展廳構築對未來社會的想像。第一展廳「匯聚聲光,眾志成城」將結合觀眾聲音並以 AI 轉化為演出的素材,打造互動式體驗;第二展廳主題為「從城市廢墟到生命再生」,展示象徵現代文明的混凝土和日常用品,探討文明與自然的平衡;第三展廳則透過三面全景螢幕,呈現一段祖孫間深厚情感的音樂劇。
17 美國館
參觀時間:約 25 分
入館規則:事前預約、當日整理券、自由入館
以「慶祝美國的卓越」為主題,展現美國的學習、創新、文化與探索精神。展館佔地約 2,880 平方公尺,由兩棟木質外牆的三角建築與一座懸浮立方體組成,其設計靈感來自日式「侘寂」美學,融合簡約與自然素材,象徵美國的多元與包容。兩側大型 LED 螢幕播放美國地標與象徵影像,營造出如峽谷般的入口意象,引導觀眾走入開放式中庭與多個主題展區。懸浮立方體在夜間散發柔光,引領訪客進入中庭表演舞台,來自全美各地的音樂家、藝術家、講者與主廚將在此分享文化、創意與故事。
18 澳大利亞聯邦館
參觀時間:約 15 分
入館規則:事前預約、當日登錄、先到先進
展館設計靈感來自象徵澳洲的尤加利花,透過「追逐太陽」的主題,展現澳洲源源不絕的能量與創造力,參觀者將展開一場橫越澳洲的沉浸式冒險旅程:在尤加利森林的香氣中,傾聽特有動物的聲音、仰望南半球壯闊星空、潛入蔚藍海洋,感受原住民與大地之間數萬年來的深厚連結。展期內還有各式文化活動,輪番上演澳洲特有的藝術與娛樂表演,包括原住民傳統舞蹈、現代音樂與跨文化創作,展館內的咖啡館則提供道地澳洲美食與飲品,帶領訪客以味覺領略澳大利亞的魅力。
19 義大利館
參觀時間:約 30 分
入館規則:事前預約
以「藝術賦予生命新生」為主題,將文藝復興時期的「理想城市」概念轉化為現代社會的包容性願景。展館以可持續木構建築為基礎,結合圓形劇場、拱廊及露天廣場,展現藝術、創造力、科技與自然的融合,劇院每晚都有義大利專業音樂家、歌手、演員和藝人將在此駐場演出。觀眾將透過互動裝置、現場表演與科學創新,反思高齡化、永續發展、人工智慧等未來挑戰。此外,羅馬教廷所在的梵蒂岡亦首次與義大利館合作,將展示 16 世紀巴洛克大師卡拉瓦喬的名畫《卸下聖體》。
20 沙烏地阿拉伯館
參觀時間:約 20 分
入館規則:自由入館
建築靈感來自沙烏地阿拉伯的傳統城市結構,打造出如同遊覽沙國城鎮般的空間體驗,其展館設計還考慮了流體動力學,在夏季時能讓西風徐徐吹入,而在 4 月和 10 月較涼爽的月份,景觀前廳也能充當屏障,使其免受北風的影響。當參觀者穿越狹窄的街巷,將會來到核心的中庭空間,白天寧靜祥和,夜晚則化身熱鬧的活動舞台,帶來富有節奏感與色彩的聲光演出,透過沉浸式影音科技與互動敘事,帶觀眾發掘遙遠的阿拉伯半島,尚未被世界廣泛認識的自然奇觀與文化遺產。
4 個關於參觀大阪.關西萬博的 QA
目前國內各大旅行社已陸續推出大阪.關西萬博的旅遊行程,不過多數僅安排一日自由活動,讓遊客自行探索展場。由於許多重點展館與活動通常需事前線上預約,或至現場掃描 QR Code 登記排隊、抽整理券,因此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若沒有事先規劃,很可能只能走馬看花、拍拍照打卡。若你希望能真正深入體驗,下面這幾個 QA 應該能夠幫助到你。
Q 1:參觀展館的預約規則是什麼?
本屆萬博採用電子票入場,需事先登記參觀日期,並依該日期進行抽選申請,透過個人票券頁面即可操作。預約分為幾個階段,最早可在入場日前 3 個月進行登記,共有兩次抽選機會。若兩次皆未中籤,仍可在入場前 3 日內登記現場排隊順序。登記時可選擇同行者,不需擔心僅自己中籤、親友被擋在門外的情況。即便預約未果,也不必太過焦慮,因為場內仍有大量展館採自由入場,不需預約即可參觀。
Q 2:除了逛展館還有哪些活動?
萬博期間每天都有多元活動輪番登場,例如「國家日」與「特別日」是由各參展國與國際機構依日程輪流舉辦的慶典活動,是認識各國魅力的最佳時機。主辦單位也將推出每日黃昏限定的聲光投影秀、科技與身體共演的實驗性舞台劇等等。集合 300 道噴泉的超大型水幕投影秀《藍與夜之虹的遊行》更是不容錯過,透過官方「EXPO 2025 Visitors」App,就可以輕鬆獲得每日活動節目的相關資訊。
Q 3:有這麼多國家,語言不通怎麼辦?
主辦方特別推出免費行動翻譯 APP「EXPO Translation」,隸屬萬博「未來社會展示專案」中的自動翻譯系統之一,可協助大阪‧關西萬博的參觀者與現場工作人員之間順暢溝通,支援 Android 和 iOS 系統,提供 13 種語言的語音翻譯、30 種語言的文字翻譯,包含繁體中文。即使不懂日語或其他語言,也能輕鬆交流、詢問資訊,甚至和來自世界各地的訪客互動無礙。不過該項翻譯服務會在萬博會期結束之後終止。
Q 4:該如何規劃最佳參觀路線?
為了讓每位來場者都能輕鬆暢遊萬博,官方與 NTT 合作推出專屬導覽 App「EXPO2025 Personal Agent」,預計於 2025 年 4 月上旬上線。功能包含即時地圖、展館與餐飲資訊、即時預約狀況等,幫助用戶靈活調整參觀行程。路線規劃可支援全場域的 AR 導航,讓方向感不強的使用者也能順利抵達目的地。此外,AI 還會根據用戶模式推薦可能感興趣的展館或活動,甚至提出完整一日動線規劃,可節省不必要的時間浪費。
本文同步刊載於 PC home 雜誌
歡迎加入 PC home 雜誌粉絲團!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