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攻擊搞得人心惶惶,無分大企業小公司都急著花錢消災。根據 Mashable 的報導,去年網路保險購買激增了 33%,這錢不能說花得毫無道理,畢竟大家都不想被駭客攻擊,除了安全漏洞有疑慮,內部數據資料大走光可是會糗翻天。
▲圖片來源:Flickr
不過企業面對的危機,可不只猶如盜用信用卡般顯而易見的網路攻擊。有些威脅以幽微曲折的方式逼近,無可防範,而它所造成的傷害以及後續效應更難以估計。
部落格攻擊(blog attack)就是愈發險峻的破壞形式。你或你的公司已經做好聲譽隨時因為某篇部落格文章而毀於一旦的準備了嗎?
日前美國媒體《The Daily Caller》報導美國參議員 Robert Menendez 在多明尼加共和國買春,嫖的還是雛妓,想當然爾這則新聞很快在網路延燒,Menendez 還來不及反應,近來總隨著部落格起舞的主流媒體當然馬上隨之跟進,事件越演越烈最後成了全國性的醜聞。
後來,當地性工作者坦承她們收錢捏造故事(並且她們早已成年),但這已不重要了。部落客忙著一層一層揭開實際上不存在的瘡疤,Menendez 眼睜睜看著自己捲入假醜聞風暴,他束手無策。
企業同樣疲於應付
不只政界容易成為箭靶,商界同樣蒙受不白之冤帶來的巨大損失。
- 科技新聞網站 Engadget 曾經發表一篇指陳蘋果新 iPhone 和蘋果作業系統將延遲上市的文章,造成蘋果股價蒸發 40 多億,而這則消息來自一封造假的 email。
- 曾有一名部落客指控美國脫口秀節目《The Daily Show》性別歧視,這名部落客事實上是拿錢辦事,該篇控訴文點擊率有多少,她就可以拿到多少美金。
- 法國食品飲料集團 Danone 遭巴西影片製作人 Fernando Motolese 恫嚇,他拍了一支惡搞優格引發人體腸胃反應的影片放上網路,要 Danone 按照觀看次數付錢給他,否則就要公開另外一支加上糞便的超噁版本。
諸如此類的威脅如影隨形。不懷好意的人們搬弄是非,瞎掰幾個故事便可能造成蝴蝶效應,抓了根小辮子就擴大渲染成十惡不赦,加之網路傳播飛快的速度,輕而易舉為他們攻擊的對象帶來難以抹滅的傷害。上餐館服務生一個小小的疏失令消費者心生不滿,回家上 Consumerist 網站(編按:美國消費者保護組織)哭訴是報復的最佳管道。
駭客好躲,部落客難防
▲圖為 SocialFlow 研發副總裁 Gilad Lotan 所做的 Twitter 傳佈研究,綠線與藍線分別為為錯誤訊息與改正訊息的傳播速度。來源:poynter
企業大可鋪設天羅地網阻擋駭客的蓄意攻擊,就算真的慘敗也還有補救的機會,但是面對軟性資產如商譽被誣衊或品牌影響力遭侵蝕,可不是砸錢就挽回得了。散播流言蜚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還要容易形成巨大的煽動力量,一份研究指出,「非真實」的推文(tweets)流傳的速度之快,事後修正的推文遠比不上。這表示無論出自什麼原因,不高興的消費者或不道德的競爭者輕鬆就能在網路上掀起病毒般迅速蔓延的攻擊,而遭侮蔑的對象百口莫辯。
如果新聞週期是由讀者點擊率所決定;如果週期變換太快,新聞總是在「據傳」階段就發佈出去;如果政治人物因未經證實的醜聞受到壓力而辭職下台;如果光是謠言就能撼動企業數百萬市值…我們所有人其實都可能因此付出代價。
只是,這種危機沒有保險可買。
文章來源: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謠言的力量連駭客都比不過,部落客成網路最大威脅〉。 T客邦獲 Inside 授權轉載。
本文編譯自〈Bloggers, not hackers, are the real cyber threat〉,作者為 Ryan Holiday,他擔任美國知名服飾品牌 American Apparel 的行銷總監,並曾出版暢銷書《Trust Me, I'm Lying: Confessions of a Media Manipulator》)。
延伸閱讀:
鮮乳標章左上角數字越大越濃?教你破解 Facebook 網路謠言
http://taiwansamsungleaks.org/
謠言總是傳得特別快速
但是認真說的話,網站管理者之間為了流量、點擊率、廣告收益互相謥康(台語)的情況也越來越多了,之前就因為這樣被 DDoS 過,還好被 CloudFlare 的 CDN 擋下來了<( ̄︶ ̄)>
科學家有做過實驗証明是真的...
廣大的部落客也幫忙証明了=w=
讓大眾真正知道產品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