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準備回鍋重掌宏碁的創辦人施振榮重砲抨擊「工程師沒腦袋」,不能從客戶角度去思考設計產品,讓他相當失望。但是,把宏碁的一蹶不振歸咎於工程師,合理嗎?
許多商業性的周刊或者分析,宏碁今日的敗績肇因於大砍研發費用,不願花錢投資未來。確實,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曾為 PC 品牌龍頭的宏碁近幾年來急速消沉,外界認為不肯投入研發是主因之一。回頭觀看宏碁研發經費長年佔不到總營收 1%,而從 2012 年初 Asymco 的報告中可以看出:回推五年,比起全球科技公司,宏碁研發費用佔營業額比重吊車尾,平均年成長率只有 0.1%。
只是,即使在研發經費上急起直追,就能起死回生嗎?那倒也未必。讓我們從頭回顧去年年初的這份報告,是否預言了這兩年來科技業的起起落落?
自 2006 年第一季開始,蘋果的研發經費逐年增加(上圖),然而,最近六年蘋果研發經費佔據營業額(sale)百分比卻從 4% 下降到 2%,也就是說,雖然蘋果愈來愈賺錢,但研發經費並未跟上營收增加的速度。
從帳面上來看,蘋果研發開支每年增加 33%,但不及營業額成長。而與其它科技企業龍頭相較,更可明顯看出蘋果的研發經費佔營業額比重有多稀薄,夾在無自產軟體的 Dell 和無自產軟體的 HP 中間,落後微軟、Nokia、Google、Sony,也比不上三星或 hTC。但是看看宏碁的0.1%,它近來欲振乏力的問題出在哪,大家應該瞭然於心。
另外一個觀察的重點是研發經費相對成長的比率。下表的 X 軸為各家公司過去 5 年研發經費平均成長率,Y 軸則是報告發表當時近一年來與蘋果比較的倍數。我們可以看到宏碁孤零零地待在右下角,儘管 5 年經費平均成長 100%,但最近 12 個月比起蘋果的研發經費卻幾乎毫無存在感,可見宏碁即使苦苦追趕,但少得可憐的基數難以回天。
而微軟 12 個月雖投入比蘋果多四倍的研發經費,但過去 5 年也只能算微幅成長。Google 與蘋果 5 年研發經費平均成長率相當,但前者為後者的兩倍之多。
最後,該是檢驗究竟研發經費與實質回報的關係了。通常研發經費的提高應該會帶來利潤率的改善,不過真是如此嗎?下圖的泡泡大小代表的是各家公司研發經費的支出,X 軸為利潤率增長,Y 軸則是營業額成長。
檢視這張圖表,只有三家公司在報告出爐推算回去 5 年,營業額與利潤率皆為正成長狀態。只是,微軟和 Dell 的成長趨近於零,而蘋果的利潤率與營業額 5 年平均成長率則分別達到 13% 與 45%。
結論
無論是跟自己比、跟別人比、跟其它數值比,研發經費都不必然代表會在報酬上開花結果。Asymco 的報告結論是這麼說的:錢,買不到創新。
事實上,創新有時甚至幾乎不需一毛錢,投入大量研發(R&D)經費無法保證在市場上大獲全勝。很多新創公司的研發經費甚至比不上大公司買原子筆、資料夾等辦公用品的開支,但是它們卻創造了驚人的財富。事實上,真正的挑戰是,你能否正中核心,把錢花在刀口上。砸再多銀彈在無用的地方,也只是浪費而已。
當然,各家企業的興衰也無法以單一因素來看,而研發經費投入的程度,也與產品線的多寡相關,因此我們無法單就這份報告為科技產業的成敗原因蓋棺論定。不過,這些數字背後仍有值得省思的意義:
創新的重點不是花錢的勇氣,而在於專注的能力。
Focus is about saying ‘No’. And the result of that focus is going to be some really great products where the total is much greater than the sum of the parts. -- Steve Jobs (1997)
專注的精髓是『拒絕』,專注的成果造就偉大的產品,而它的價值,遠高於零碎的總和。——Steve Jobs
這些話畢竟是對那些肯砸錢卻無法命中目標的企業說的,至於既不願投入資本也無創新靈魂的公司,會落得什麼下場,稍微關注台灣科技產業的讀者應該都一清二楚。
文章來源: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宏碁的致命傷:不是不換腦袋,而是沒給錢〉。 T客邦獲 Inside 授權轉載。
總是想要開血汗公司 賺EASY MONEY
另外一家HTC也是差不多
賣不好..都是因為工程師沒換腦袋!
工程師盡力了...〒ˍ〒
結果更嚴重
宏碁應該可以確定gg了
找了一下整個報導
他還是怪下面的工程師
認為一切都是工程師的不好
原來決策者沒有問題,執行者一定要背黑鍋
acer花0.1%就當上老四了
這篇文章寫的太含糊不清不楚
如果acer以pc廠商來看,他們的cp值還算高的呢
但是如果是以手機軟體研發類型看來,當然是比值比重低很多
.硬塞那邊很多都是外行人在看資訊業的
花了那麼多的人事成本
花了那麼多的社會預算
然後做出了什麼東西來
大家都有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