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iPhone發表後的這7年,是智慧型手機行業的原始積累的階段,不論是iOS還是Android,都在完善著整個系統的功能和生態,而在完成基礎的搭建好後,兩個平台開始出現分化,走上了不同的道路。Andreessen Horowitz的合夥人Benedict Evans 在其部落格發表文章認為智慧型手機的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期。
▲圖片來源
7 年前,第一代 iPhone 發佈,徹底顛覆了手機行業,也改變了整個電腦和網路產業。第一代 iPhone 曾是智慧型手機領域的佼佼者,Google 的第一款 Android 手機 HTC G1 表現也相當不錯。
過去 7 年,智慧型手機領域,各種必需的軟硬體不斷累積。由於 iOS 和 Android 的開放程度的不同,各種功能出現的順序也不一樣,但從使用者體驗和互動模式來說,兩個作業系統殊途同歸。雖然互動上有一些小的差異,有一些特性會先出現在某一個平台上的,但基本的使用流程是相似的,最終幾乎所有明顯的鴻溝都被填平了。
我的同事 Steven Sinofsky 認為,在這種背景下,每當電腦領域一種新「事物」誕生時,各家廠商最初做的事情都大同小異,因為需要添加的基礎功能非常明確,沒太多差異。不同的廠商可能按照不同次序改進功能,但是需要增加的內容都是差不多。但在基本功能搭建完後,分化就開始產生了。
今年的WWDC和Google I/O上,Apple和 Google 分別發表的一系列新特性,我們可以看出明顯的分化。這也標誌著第一個 7 年的結束以及一個新時期的開始。就像Jean-Louis Gassée所說,iOS 8 實際上是 iOS 的 2.0 版本。
今年 WWDC 關注的主要是利用雲端推動更多更好的原生應用程式(native app),而 Google I/O 最重要的部分卻是消除 app 和 web 之間的差別。
在未來版本的 Android 中,Chrome 標籤和 app 是同時出現在任務列表中的,搜尋結果將直達 app 內部,Chromebook 將能夠運行 Android 應用程式。看起來,Google 正在試圖終止「app vs web」的爭論,所有內容都將是網路的一部分,可以透過 Google 搜尋和連結到。
Apple的做法與之相反,iOS 8 要完全消除使用 web 的理由,推動更多基於雲端的 app,進一步擴大(而不是縮小)app 與 web 之間的差距,讓 app 之間可以相互連接,關聯彼此的是雲端服務而不再需要使用 web。
以前,兩個平台的理念差異主要體現在方法上而不是結果上。但現在,隨著時間的推移,兩個平台開始出現根本上的不同,每個平台都會有著特定的任務。使用流程變得不同,互動模式不再一樣。我曾說過,Apple的手段是利用便捷的雲端來進一步豐富 app,而 Google 的理念卻是把設備當作使用雲服務的工具。這二者的差異會導致相當不同的體驗,進而在開發者內部產生更加複雜的討論,在兩個平台各自開發什麼樣的功能,優先順序如何呢?
Amazon 前不久發佈了Fire Phone,Facebook 在 F8 上推出了AppLinks,但是由於 iOS 和 Android 平台的分化,我對於這兩個新產品持懷疑態度。
Facebook 希望搭建管道,利用深度連結(deep linking),將 web 和 app 連接在一起。但這就好像為一座還在往上蓋的樓中鋪管道一樣,你還不知道它最終會建成什麼樣子。在Apple和 Google 相去越來越遠之時,開發連接 app 和 web 的工具無疑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Amazon 有著更大的問題。越來越多所謂「Android 的」功能將成為 Google 封閉的服務,也不再是android開源計畫(AOSP)的一部分,Amazon 將無法觸及到。Amazon 如果想借 Android 生態系統搭個順風車,就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來複製一些 app 所需要使用的,將來可能失效的 Android API,否則很多 app 將無法運行。
但更根本的是,AOSP 是按照 Google 的發展目標推行的,隨時可能出現不可預期的突變。這不像是在 Linux 上運行,而更像是在 Windows 3.1 之前的 DOS 上運行一個進程。我們能保證 5 年後不會有搭載 ChromeOS 的手機在沙盒(sandbox)中執行 Android 應用程式嗎?對於 Amazon 來說,AOSP 並不是一個中立,透明的平台。(ben-evans.com)
延伸閱讀:
WWDC 2014: iCloud Drive 、快捷聯絡人... iOS 8 的 10 大重點功能快速掃描
WWDC 2014:可能是 iOS 發佈以來最大的改變,iOS 8 開發者套件整理
Google I/O 2014:重新定義 Android 系統的「 L」開發者預覽版登場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