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 Google 收購Motorola行動,微軟收購Nokia設備與服務部門之後,人們紛紛斷言,Apple、Google 和微軟一起走上了軟硬體整合的道路。只是隨後 Google 轉手將Motorola手機賣給了聯想,微軟對於Nokia的改造也並不積極。
▲圖片來源
Google 不把硬體作為重心可以理解,但是微軟前任 CEO Ballmer 給了微軟「設備與服務」的企業定位,言明瞭設備的重要性。Satya Nadella 接替 Ballmer 上任已近半年,並且微軟的 2014 財季也將結束,當下正是進行年終盤點的時候,作為 CEO 的 Satya Nadella 也是頻繁發聲,以郵件和採訪的形式向外界釋放資訊。
設備與服務?不,生產力與平台!
鮑爾默的策略和收購Nokia設備與服務部門是一個強烈的訊號,微軟將會非常重視硬體。但是在週三的的一封發給微軟的員工的長達 3200 字的郵件裡,新任 CEO Satya Nadella 給出了新的發展方向:成為一家「生產力與平台」導向的公司。
這事實上也是否定了「設備與服務」的企業定位。
Business Insider 如此評論:
「與其成為Apple那樣掌控他們產品的每一項技術的公司,微軟現在試圖成為另一個 Google 式的公司,即賣設備的最高境界是賣出更多的雲端服務」
Surface 和Nokia的硬體部門是 Ballmer 時代的一次轉型標誌,即使是價值 72 億美元Nokia收購案也只是微軟史上第二的收購,排在它前面的是 85 億美元收購 Skype。
而在郵件中,Satya Nadella 如此定位微軟未來的策略:
「設備與服務的戰略有助於我們開輾轉型,我們現在需要雕琢出一個屬於我們的獨一無二的戰略。我們將為地球上的每個人每個組織重塑生產力,幫助他們實現更多;雲端計算系統是我們最大的機遇,我們正處在一個強勢地位。」
微軟的上一個大目標則是:將電腦帶到每個人的桌面,帶到每一間屋子。這一個目標業已算是實現,並且隨著 PC 產業裹足不前,微軟亟待找到新的策略。
按照 Satya Nadella 的想法,重塑生產力和建造平台的真正內涵是,聚焦那些使用設備的人,而不是把公司的目標定在圈住使用者,讓他們僅使用微軟的產品。
時代變了,Satya Nadella 在接受 The Verge 採訪的時候稱,他一直思考的一件事是,微軟能在一個「行動優先,雲端計算優先」的世界作出何種核心貢獻?而 The Verge 隨後提出的問題是,Satya Nadella 本人如何說服消費者,現在的微軟不再是那家伴隨著他們長大的老微軟,那家在上世紀 90 年代末呼風喚雨的微軟?
企業市場和消費者市場?不,你不能這麼分!
The Verge 在解讀 Satya Nadella 的聲音時問道,微軟新策略提到企業市場非常多,這是否意味著相比於消費者市場,微軟今後會更重視企業市場?
Satya Nadella 的回答則是:
「我不認為世界是由企業和消費者二分而成的,我認為核心還是人。事實上,我們的獨特價值就在於一個產品可以兩種用途。看,我們的產品總是像是潘朵拉的盒子一樣。」
他拿旗下的 OneDrive 舉例,如果把 OneDrive 商用,它可以保存分享照片和業務文件,為工作盡一些心力,而 OneDrive 也可以橫跨個人生活與工作。
如果說 OneDrive 的例子有些牽強,那麼 Satya Nadella 拿出的是微軟最近好評頗多的 Surface Pro 3。他坦言自己非常喜歡這個設備,Surface Pro 3 是平板,也是筆記型電腦。可以聽音樂,處理 Word 穩定,做筆記,乃至畫畫。事實證明,微軟以及 Satya Nadella 是想把自家的設備做成上班下班都能用的產品。
在微軟的計畫中,他們的硬體和軟體可以橫跨企業和消費者,工作和生活,但是從微軟財報的收入劃分來看,其實還是對於消費者(Consumer)與企業(Commercial)分得比較清楚的,其中 Commercial Licensing (商業授權)部分快占到微軟近一半的收入,Windows Azure 雲端服務和 Office 365 商業版近來增長也很快。
或許可以這麼理解,消費者不僅僅是消費者,大部分的消費者都是生產力,或將成為生產力,這直接可以聯繫到企業市場。微軟的設備與服務基於於生產力工具定位,可以做到更多的事情。
所以,Satya Nadella 也否認了微軟將透過企業服務市場自上而下地影響消費者,即採用類似於與世界 500 強合作,讓這些企業使用微軟的服務和設備,再來進一步擴散影響,引導相關消費者使用微軟的服務與設備的想當然做法。
用 Satya Nadella 郵件裡的話來說,就是:
「微軟的服務將會建立於其他的生態系統之上,供人們從這台設備使用到另外一台設備上,這就是要把人放在中心,而不是設備。」
Google 和Apple贏了?不,微軟還沒有輸!
如果從 Windows Phone 手機和 Surface 平板來看的話,微軟在消費者市場取得的成就確實不如 Google 和Apple。正是由於在上文中闡明了微軟眼中的市場不能使用消費者和企業的二分法,所以 Satya Nadella 自然也不認為 Google 和Apple在消費者領域的優勢就是微軟敗局已定的證據。
如果把這種消費者和企業的二分法換成「人為中心」的一元論,那麼微軟的核心競爭力就是開頭 Satya Nadella 給微軟定的新方向,即生產力。
因為消費者不僅僅是消費者,他們也需要上班,也要做出產出,所以能夠幫助消費者在工作中做得更好的微軟也是不可或缺,這便是 Satya Nadella 認為微軟沒有輸的論據,並且這也是微軟工作的重心。
就像微軟允許Nokia生產 Android 手機,放棄了保持已久的 Windows 與非 Windows 二分法,改用了「微軟服務」的一元論一樣,Satya Nadella 治下的微軟更加開放,此前 9 吋及以下設備的 Windows 授權費將免除。在微軟眼裡,不僅是 Windows,Android 也可以是運行微軟軟體和雲端服務的平台,iOS 也是如此,iPad 上的 Office 也是好評居多。Nadella 的信條是,透過各種服務和app,將微軟的軟體送往各種設備之上。
或許微軟已經意識到,再複製一個Apple式的封閉系統實在太難,不如就此開放。
Satya Nadella 透露,在本月 22 號的財報電話會議上,他將詳細談及微軟硬體的發展,尤其是 Surface Pro 3 帶來的平板占有率變化。他表示,目前他們的 Windows Phone 在某些國家,包括一些西歐國家的占有率已經由 3% 上升到 10%,但是他們還有更大的野心。Satya Nadella 認為,如果不在美國市場取得突破,那就沒有什麼意義。
按照他的說法,微軟目前售出了 300 多萬台「親生」的設備,這其中大多是 Surface 電腦,更為重要的是,微軟將在五年內開發新的產品種類,爭奪市場。而且 Satya Nadella 還表示,當前的市場占有率不能成為微軟未來格局的標記。
在描述微軟未來願景的時候,Satya Nadella 說:
「我當然相信世界上有各種大小不一的螢幕,有生態系統橫跨各種螢幕,也有雲端服務適用於各種生態系統,那就是微軟的未來。我希望搭載各種生態系統的主螢幕上都有微軟的服務。」
也就是說,微軟現今的目標在原來「三螢一雲」的基礎上再進一步,在這一市場和競爭層面,微軟以「生產力與平台」的新方向有了設想中的落腳點。
Cortana 與 Skype?是,這是未來!
如果關注世界盃的話,相比許多人記得上屆的章魚保羅這這一屆的 Cortana,和章魚保羅一樣,迄今為止,Cortana 對於本屆世界盃勝負關係的預測保持著全對的記錄。這背後是 Bing 搜尋和大資料的處理功力。
另一方面,Cortana 背後承載的語音助理功能和人工智慧展望也是微軟最近提及非常之多的。Satya Nadella 在採訪中盛讚了 Cortana 的表現。
至於 Skype,許多人還將它當做一個通訊工具,但是微軟 85 億美元的收購肯定不止於此。在 5 月底的 Code Conference 科技大會上,微軟高級副總裁 Gurdeep Singh Pall 示範了一項 Skype 的新功能,它能將通話中的語音即時地翻譯成目的語言。現場演示中,翻譯效果表現出色,不管是將英語譯成德語,還是將德語譯成英語,翻譯過程都相當流暢順利。
Satya Nadella 在郵件裡提到,在重塑生產力的過程中,人們面對的是設備、資料、應用以及社群網路的海洋,人們肯定會遇到問題,需要洞察,遭遇語言壁壘,Skype 將會有很大作用。
Cortana 也是如此,當人們還把 Siri 定位一個調戲物件的時候,Satya Nadella 把體驗更好的 Cortana 與生產力結合在一起。這個性感語音助手可以根據使用者的個人資訊不同體現出不同的價值,比如用戶是銷售人員,那麼 Cortana 就可以提供客戶關係管理功能。
如果說生產力,大數據這樣的詞語實在是太大的話,那麼具體到 Cortana 和 Skype 的時候那有了比較具體的想像了。和 Office 等服務一樣,Skype 已經成為跨平台服務,在未來,Cortana 或許也會成為這樣的服務。
微軟任命 Satya Nadella 為新任 CEO,比爾蓋茲出任技術顧問
台灣微軟發佈 Windows Phone 8.1 新情報,數位助理 Cortana 說中文嘛ㄟ通
Windows Phone 文件管理器功能最快五月底上線,智慧助理 Cortana 將登錄 Windows 8 桌面平台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