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任 Google 首席大廚回憶錄:Google 員工一年吃掉 8000 萬美元!

前任 Google 首席大廚回憶錄:Google 員工一年吃掉 8000 萬美元!

如果要說全世界哪家的員工福利是數一數二的好,Google 應該會是很多人的答案,光是免費食物吃到飽、免費飲料喝到撐,就能夠滿足愛吃的人的,畢竟工作還是很耗腦力的呀!那麼 Google 人一年要吃掉多少錢呢?讓前任首席大廚告訴你!

Google 的員工餐廳福利是出了名的好,之前還因為員工吃太多 M&M 巧克力可能影響工作心情,Google 特別執行 M&M 巧克力計劃,偷偷把巧克力換成高纖的零嘴,結果還真的有效呢!

前任 Google 首席大廚回憶錄:Google 員工一年吃掉 8000 萬美元!

▲Google 把零食換成有益健康的食物

而在美國的總部也是每隔幾十公尺就會看到一間「微型廚房」(Microkitchen),這是創辦人之一 Sergey Brin 的想法,不要讓員工離食物太遠,因為當員工走進用餐區時,可以跟身邊的人激盪出更好的點子。為了讓員工「吃」的更好、效率更高,Google 甚至有廚房團隊來特別負責所有員工的飲食。

前任 Google 首席大廚回憶錄:Google 員工一年吃掉 8000 萬美元!

▲誰說這是「微型廚房」?超級大的!

那麼要向 Google 5 萬名員工不間斷提供免費食物需要花費多少錢?我們來看看 Google 前首席廚師長 Nate Keller 怎麼說。

Keller 在 2008 年離開 Google,當時 Google 的員工人數是 1.9 萬,Keller 所領導的餐飲部門多達 675 人,他們每天需要準備 4 萬份食物給所有的員工,每月雞肉這部分的開支就能達到 100 萬美元,換成台幣下來逼近 3000 萬!這還是只有肉的部分。如果把正餐的食材加上免費的飲料及零嘴,Google 在員工食物方面的預算是每天每人20 美元,光每年的食物開支就可達到 8000 萬美元,沒什麼概念嗎?台幣高達 24 億!

前任 Google 首席大廚回憶錄:Google 員工一年吃掉 8000 萬美元!

▲飲料喝到飽,台灣的 Google 可是 Häagen-Dazs 讓你吃到爽呢!

隨著業務量愈來愈大,公司的員工也愈來愈多,Keller 說他一開始進入 Google 的時候員工大概只有 400 人,廚房的員工有 11 位,可是當他離職的時候,團隊人數已經破 600 人了,成長速度快的程度讓 Keller 形容在 Google 當廚師長就像在企業家訓練營衝刺一樣,一個新建的 Google 餐廳從點子發想到完成可能只有短短 6 周就完成了!

前任 Google 首席大廚回憶錄:Google 員工一年吃掉 8000 萬美元!

▲ 非常健康的餐廳

能夠在 Google IPO 前就進入公司工作,又能夠領導這麼大的一個團隊,這應該是大家都夢寐以求的工作吧?但是當時沒有創業經驗的 Keller 表示,他最一開始其實沒有想要進 Google,雖然面試完後就得到這份工作,可是他覺得在員工餐廳工作實在太遜了!他的朋友聽到之後馬上打給他,告訴他錯過這個機會會很可惜,Keller 後來也問了做餐飲的母親,聽了母親的意見之後 Keller 決定在 Google 工作。

前任 Google 首席大廚回憶錄:Google 員工一年吃掉 8000 萬美元!

▲ 正在用餐的廚房團隊

結果證明朋友及母親的話是對的,後來 Google 就公開募股上市了!雖然他不願意透露賺了多少錢,但是相信也不比他的前一任廚師長兼主管 Charlie Ayers 差,Ayers 賺了 2600 萬美元,而後 Keller 也接替 Ayers 成為首席廚師長。

如今 Google 的廚房是全世界最大的企業廚房之一,雖然其他公司諸如 Dropbox、Twitter 都在說他們的餐廳有多棒,但相信 Google 的廚房及餐廳絕對是經典!

前任 Google 首席大廚回憶錄:Google 員工一年吃掉 8000 萬美元!

▲ 嗯,這是 Dropbox 的餐廳,大家覺得怎麼樣?

資料來源:BusinessInsiderFastCompany

延伸閱讀:

Google 全球辦公室大集合,你最想去那一間上班?

Google 福利驚死人!員工過世還是領半薪,小孩也能領補貼

圖表告訴你,Google、Facebook、Twitter 員工福利有多爽

在 Google 上班的實際情況,Google 工程師跟你分享

Wendy
作者

使用 Facebook 留言
Lee Hsuan
2.  Lee Hsuan (發表於 2014年9月17日 10:05)
Dropbox餐廳的確是很棒 食材高級 連擺盤都很講究
拿一個小角落的照片是想表達什麼?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