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是一家歷史悠久的產品安全認證機構,常常會在一些電器用品上看到UL的標章,1988年UL在台成立了優力國際安全認證有限公司,也是UL美國總部第一個在海外設置的授權實驗室,近日UL在台灣舉辦了一場專題講座,以4K影像傳輸的HDMI纜線為主軸,介紹了新的UL認證標準。
這場專為媒體所舉辦的講座,請到了UL電線電纜事業部大中華區總經理陳宗宏先生擔任主講。HDMI可以說是目前用途最廣的影像傳輸線材,不管是電視、螢幕、投影機、藍光播放器或是個人電腦等等,幾乎都有內建HDMI接口,不過這些裝置之間彼此相連的HDMI線材,常常為人所忽略,不知該如何選擇,畢竟走一趟3C賣場,往往就能看到從一兩百到上千元的各式HDMI影音傳輸線,甚至一般的五金雜貨店也都買得到,單從外觀很難辨別線材的好壞。
▲UL電線電纜事業部 大中華區總經理陳宗宏。
▲對比2014年,今年第一季,4K電視的出貨量大幅提昇。
良莠不齊的影音線材
尤其在這幾年廠商的推廣下,4K電視已經越來越普及了,4K解析度的畫質有目共睹,不過要成就4K等級的高畫質影像,電視的好壞可不是唯一的變因,影像傳輸線也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一個很重要的觀念是,資料的載量決定是否4K能完整呈現,而這個資料量所需的頻寬誰來承受?誰來載運?當然就是線材了,其重要性不言可喻,不過陳總經理也提到,UL曾在美國零售市場購入24款HDMI傳輸線,委交第三方實驗室根據HDMI規範測試,結果只有9個合格,不合格率達百分之六十以上,相信這種情形在台灣也不會好到哪裡。
▲UL在美國零售店實際購買線材進行測試,不合格率高得驚人。
▲測試失敗原因之一:訊號雜訊過大。
▲測試失敗原因之二:訊號衰減嚴重。
▲劣質線材造成電視影像畫面出現雪花。
由此可見,線材好壞的確是目前講求高畫質影音的失落環節,尤其是現在的影音產品,多半不會附HDMI線材,即使有附,基於成本考量,通常也是勉強可用的等級而已。除卻對於影音產品相當熟悉的玩家,大部分家庭大概都是趁著逛家樂福等大賣場時順便買條線來用,然而目前市面上的HDMI線材,並沒有一個客觀的第三方評鑑可以參考,通常是廠商自行宣稱符合規格、但出貨前不一定有經過測試、也可能使用次級材料,或是製造商沒有進行持續性的品質控管等等,即使不是所有廠商都這麼搞,但是長久下來,就可能出現劣幣逐良幣的效應,到時想買條好的線,也許只能透過國外管道了。
▲依照畫質等級,線材所需要的資料傳輸頻寬也不同。
UL 4000標準認證
有鑑於此,UL與美國新罕布夏大學互通測試實驗室(UNG-IOL)合作,進行「4K高速電纜(10.2Gbps & 18Gbps)性能認證」測試計畫,訂出「UL 4000標準」,為市面4K線材進行認證。這個標準主要有「訊號雜訊」與「訊號衰減」兩大評估指標,這兩項原因都會都會造成訊號資料量的傳送不足,而使4K畫質大打折扣,測試項目包括:
- Maximum Cable Assembly Intra-Pair and Inter-Pair Skew(最大線纜組裝訊號對內的延遲差和對與對間的延遲差)
- Differential Output Eye Mask(差別輸出眼圖遮罩)
- Differential Insertion Loss(差別輸入損失)
- Differential Insertion Loss Deviations(ILD) (差別輸入損失偏移)
- Inter-pair Differential ILD(對內差別輸入損失偏移)
- Differential Input Return Loss(差別輸入反射損失)
- Far-end Crosstalk(遠端串音)
- Differential Impedance(差別阻抗)
▲UL推動UL 4000標準,為市售線材訂定公正的規範與認證機制。
▲UL期許自己成為在消費者、製造商與品牌商之間的把關者,使三方皆能受益。
經過UL認證的4K線材,會貼上UL雷射標籤以標明正身,陳總經理說明,目前台灣市場已有幾家廠商進行送測,今年內就會在市場上看到通過UL 4000標準認證的線材可以採購,認證測試的時程大約需要4~5個禮拜,除了送測的線材之外,UL也會到實際生產的工廠進行抽測,以避免送測的線材和實際生產的線材有所差異,確保線材的品質無虞,如果你最近有採購HDMI影音訊號線的需求,不妨可以再等一等。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