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讀昨日智慧好程式為大家編譯的蘋果今年WWDC的新聞,應該覺得這次蘋果真的是精銳盡出,端出不少牛肉。儘管有些媒體或是所謂「果黑」、酸民等紛紛表示不以為然,覺得蘋果沒招,抄襲還抄到對手陣營已經不知道用了多久的功能。
如果有一讀昨日智慧好程式為大家編譯的蘋果今年WWDC的新聞,應該覺得這次蘋果真的是精銳盡出,端出不少牛肉。儘管有些媒體或是所謂「果黑」、酸民等紛紛表示不以為然,覺得蘋果沒招,抄襲還抄到對手陣營已經不知道用了多久的功能。
不過美國蘋果新聞網站9to5Mac的資深編輯Jeremy Horwitz卻不是這麼判斷,他綜觀三大作業系統iOS、OS X、watchOS大小細節,以及新推出音樂串流服務Apple Music,他認為蘋果在此戰局中埋下十步殺招,以蘋果愛說不說卻注重細節的態度,這些功能並不是表面上看來的抄襲或是沒梗,且來聽聽他怎麼說!
首先,Jeremy 談到iPad上新的「Split-Screen」(雙螢幕多工模式,官方正式中文譯名尚未公布,英文名稱為『Multitasking』)是Jeremy認為最強的一招(但也是被酸的最慘的一項功能),具備三種不同方式來切分iPad的螢幕。以下是三種型態的呈現:
「Slide Over」是切出三分之一的App可視範圍讓用戶有類似iPhone的角度來觀看App動態,另外三分之二還是可以為主要工作App的範圍。
「Picture in Picture」就像是電視的「子母畫面」,讓用戶在操作主要App時,還可以開著像是FaceTime影像通訊或是YouTube等App,而且還可以自由移動、改變螢幕大小、隨用戶喜好放在螢幕任何地方。
「Split View」則是「Slide Over」的延伸,可以讓用戶隨意調整App佔據螢幕的三分之一或是二分之一,但這功能只能在iPad Air 2發揮,可能是記憶體需求度較高的問題。(當然,也有可能是蘋果要你去買新機的陽謀)
這個長期以來謠傳加上蘋果用戶呼喊的功能至今釋出,解開iPad(當然還有mini)的封印,讓iPad越來越像Mac,尤其是用戶同時想做兩件事,忙著A款App,又要監控B款App時,這功能絕對是利器。第二,這功能有可能是蘋果為「大型」iPad所設的一個局,因為大螢幕如果只跑單一App實在有點可惜,絕對是跑「一雙」比較過癮啊!第三,這UI設計來得雖晚但相當正確,雖然不像傳統微軟視窗的樣式,但相當容易學習。
第二,來聊聊蘋果的主動式助理(Proactive Assistant),不知道有多少iOS用戶羨慕著「Google Now」語音助理強大的功能,主動從電子郵件或其他資料擷取訊息來運用,雖說有一些隱私的問題,但不得不說這功能真的蠻威的。現在蘋果藉著提升Spotlight的搜尋功能與對位置的偵測,以一種比較保護用戶隱私的方式,在用戶時時刻刻使用的裝置上提供更多更精準的資訊。這樣的方式與對手相較,比較沒有那麼「登門踏戶」的態勢。但藉此讓iOS不用太仰賴App功能的確是個加分,這部分在Mac上也有同樣的長進。
第三點談到watchOS的SDK對Apple Watch來說根本是大還丹。雖然在WWDC中蘋果智慧型手錶的橋段有如速讀一般快快帶過,但watchOS宛如一劑打在開發者身上的強心針。未來可預見數以萬計的Watch Apps將會出現在App Store當中,智慧型手錶的應用將更為廣泛。
或許,蘋果在提到效能與電池效力時,底下的觀眾都不是很專注,畢竟大家眼巴巴看在碗內並不是這些。不過在iPhone上可是硬生生再榨出一個小時的電力,Mac的App表現也快上1.4-4倍,聽起來感覺不多,但這可是花上眾多工程師的心血。速度加快加上長壽電力,還有軟體強化(別忘了還有多工任務),這一切都是免費,有比這些更爽的事情嗎?
「書報攤」之死,不知道對開發者來說是福還是禍,畢竟好不容易生出來的電子雜誌,卻躲在一個大多數用戶很少打開的介面中,這是長期以來內容供應者與蘋果之間的戰爭。但這回新服務「News」的出現,把所有在原來書報攤的雜誌都放出來,他自己則是下台一鞠躬。酸民笑稱這個拷貝Flipboard的新服務目前看來UI有蘋果一貫的優雅。其實以RSS機制配合有更好體驗的「閱讀器」,其實倒是解決內容供應商不斷在各平台製作不同檔案的問題,或許真的是一個趨勢,就像Google Newsstand也用了類似的機制。現在就看這些出版商如何在不同平台上獲得營收。
Jeremy接著提到另外一項也是被「痛酸」的改良功能「備忘錄」。這可能算是原生功能中數一數二的雞肋功能,這次卻在iOS 9中大躍進。蘋果把基本的繪圖、測量工具、格式以及清單工具等功能通通塞進去,並且百分百可以與iCloud連線,大家不妨給「備忘錄」一次機會,不要再把它丟到很後面的頁面了,好嗎?
好吧,地圖功能非常重要,但我敢打賭絕大部分的iOS用戶還是用Google Map,或許把蘋果原生的地圖App丟得比樓上的備忘錄還後面。但蘋果還是非常用力在改進地圖這項大工程,這次加入一些大都市的「交通」狀態。不如與備忘錄一般,再給她一次機會?(但這次更新初期針對美國與中國地區,本地可能還有得等)。
Apple Music,算是這次壓軸但卻少了點激情的重點(誰叫媒體拼命的爆料啊)。蘋果遲早會踏入與Spotify相似的串流音樂服務早已不是祕密,為了音樂產業也為了蘋果自己日漸下滑的iTunes Store的業績,這渾水他非踏不可。Jeremy不表態他是否會花每個月10美金加入Apple Music的行列,但他認為如果用戶長期投入在蘋果的音樂服務甚至是Apple TV等,這不算是項不好的投資。但對本地用戶來說其實很簡單,KKBOX與Spotify各有擁護,平常聽的是本地或是國外藝人的作品,自然就會往居多的服務靠攏,我想果迷們在這點可以靜待「蘋果音樂」的釋出再判斷。
倒數第二項來談蘋果系統的新鍵盤與QuickType,這是乍看變動不大卻影響深刻的升級。首先改進了連續兩代iOS無法解決「shift」鍵問題,加上一些快捷設計,還有最重要的手勢模擬UI設計,再再都埋下蘋果對於大型平板電腦想像的伏筆。
最後,Mac版本Safari的提升要從「pinned tab」可以將社交媒體像是Facebook「釘」在TAB的角落,或是從網頁直接AirPlay到Apple TV上等功能,對用戶來說是不錯的操作體驗,這也可以說是蘋果不斷重複把「多工」這個概念擴大到Safari。好吧,或許安卓用戶這不就是Chromecast嗎?
不管是模仿或是致敬?或是猜不透蘋果一步步的佈局,正面的來看,加入用戶真正需要的功能,不正是每一次升級改版的意義嗎?
編譯撰稿:顏司奇,參考資料來源:9to5Mac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