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出現!通用充電線LMcable:一條充電線,Android手機與iPhone都能用

終於出現!通用充電線LMcable:一條充電線,Android手機與iPhone都能用

不知道正在讀這篇文章的你,個人擁有幾支智慧型手機以及平板電腦,如果答案是不只1支,而且又剛好有等不同平台的裝置的話,那麼肯定會對彼此不同的充電線 感到困擾。LMcable是款革命性的線材,能夠同時相容2種不同的裝置,它並非採用轉接頭或是可變型的設計,而是靈活運用正反面不同的設計。

橫跨2種不同裝置

以目前各種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行動電源以及其他如相機、無線耳機等產品,雖然大多皆採用USB線材進行充電,不過在裝置端採用的端子型式就不一定相同,例如Android智慧型手機以與平板電腦除了少部分較新的產品採用USB Type-C端子以外,大多採用Micro USB Type-B端子,至於iPhone與iPad等iDevice,則採用Lightning端子。行動電源與相機、無線耳機等產品的充電端子也大多採用與手機相同的Micro USB Type-B端子。

因此只要能夠提供Micro USB Type-B與Lightning等2種端子,就能滿足大多數人的使用需求,雖然目前市面上已經看得到整合型充電線,但是這類線材多採用轉接頭或是變型設計,使用時還需手動切換端子型式,操作上比較麻煩。

LMcable則是採用創新的雙面設計,將Micro USB Type-B與Lightning的金屬接點分別放置於端子的兩面,使用者只需要將正確的充電面插入裝置即可,不需任何轉接或切換手續,就可以讓充電線在Android、iDevice以及其他裝置間使用。

終於出現!通用充電線LMcable:一條充電線,Android手機與iPhone都能用

▲大多數的Android裝置採用Micro USB Type-B端子。(圖片來源:維基百科,本圖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作者為Darx, Damian Yerrick, et al)

終於出現!通用充電線LMcable:一條充電線,Android手機與iPhone都能用

▲部份較新的Android裝置採會採用USB Type-C端子。(圖片來源:維基百科,本圖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作者為Andreas Pietzowski)

終於出現!通用充電線LMcable:一條充電線,Android手機與iPhone都能用

▲目前Apple的iDevice裝置都採Lightning端子。(圖片來源:維基百科,本圖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作者為Domaina)

終於出現!通用充電線LMcable:一條充電線,Android手機與iPhone都能用

▲LMcable則是可以同時相容於Micro USB Type-B與Lightning端子的特殊線材。

終於出現!通用充電線LMcable:一條充電線,Android手機與iPhone都能用

▲在不同裝置上使用LMcable時,只需以不同面插入充電端即可。

終於出現!通用充電線LMcable:一條充電線,Android手機與iPhone都能用

▲LMcable可以相容於大多數的行動裝置,使用上相當方便。

大電流供應,支援快充

LMcable的不但具有2種不同的端子,能夠相容於多數行動裝置,它也同時兼具資料傳輸與充電功能,其最大電流可支援至2.4A,就算是為平板電腦充電或進行快充也沒有問題。

LMcable的電線部分採用鍍錫銅線,開發團隊宣稱比普通線材耐用10倍,線身本體具被防纏繞機制,可以避免打結或纏在一起,此外LMcable也具有方便收納的束線與紐扣,讓使用者可以在攜帶時整理線材。不過要注意的是,LMcable並沒有任何MFi認證標示,因此極可能是非經Apple官方授權的產品,可能會產生在新版iOS無法使用的問題。LMcable的預定售價為澳幣28元(約合新台幣680元),預定上市時間為2016年5月。

終於出現!通用充電線LMcable:一條充電線,Android手機與iPhone都能用

▲LMcable的秘密就在於可以正、反雙面使用的端子。

終於出現!通用充電線LMcable:一條充電線,Android手機與iPhone都能用

▲LMcable上面的束線與紐扣,可以讓使用者將線材整理整齊。

終於出現!通用充電線LMcable:一條充電線,Android手機與iPhone都能用

▲LMcable具有黑、白、棕、藍等顏色可供選擇。

延伸閱讀:

1條線凸全世界,跨平台傳輸線Magic Cable還能手機互充

為了證明他們的Lightning傳輸線超強韌,竟然用傳輸線來拖動汽車!

Apple 教你怎麼辨識仿冒或未經認證的 Lightning 接頭配件

國寶大師 李文恩
作者

電腦王特約作者,專門負責硬派內容,從處理器、主機板到開發板、零組件,尖端科技都一手包辦,最近的研究計畫則包括Windows 98復活與AI圖像生成。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